【使用三化总结大模型基础概念】
一、系统化(研究对象之外但相关的元素)
从大模型的外部生态和环境看,它和以下元素密切相关:
-
计算基础设施
- GPU、TPU、NPU 等算力硬件
- 云计算平台(AWS、GCP、Azure 等)
- 分布式训练框架(Megatron-LM、DeepSpeed、Horovod 等)
-
数据生态
- 开源语料(Wikipedia、Common Crawl、BooksCorpus)
- 专有数据(企业内部文档、行业数据集)
- 数据清洗、标注与去偏方法
-
法规与伦理
- 数据隐私(GDPR、CCPA)
- 模型安全(内容过滤、对齐技术)
- AI 可解释性与透明度标准
-
应用领域
- 搜索引擎(Bing、Google)
- 助手型应用(ChatGPT、Claude)
- 垂直行业 AI(医疗诊断、法律分析、金融风控)
-
竞争与合作生态
- 开源社区(Hugging Face、OpenAI API 社区)
- 商业化公司(Anthropic、Google DeepMind)
- 国际合作与竞争(美、中、欧 AI 战略差异)
设计启示:在研究大模型时,不仅要关注模型本身,还要考虑数据来源、算力限制、法规约束和应用场景,这些都会影响架构选择和优化策略。
二、全局化(研究对象的内部与最近邻元素)
从大模型内部组成及其最近的技术邻域看,可以分为以下主要维度:
1. 模型结构维度
- Transformer 架构(Encoder、Decoder、Encoder-Decoder)
- 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 前馈网络(Feed Forward Network)
- 残差连接与归一化(Residual & LayerNorm)
2. 训练流程维度
- 预训练(Pre-training)
- 微调(Fine-tuning)
- 对齐(Alignment,RLHF、DPO)
- 推理优化(Quantization、Pruning、Distillation)
3. 参数与规模维度
- 模型规模(百亿、千亿参数)
- 上下文长度(context window)
- 多模态支持(文本、图像、音频、视频)
4. 能力维度
- 自然语言理解(NLU)
- 自然语言生成(NLG)
- 多轮对话与记忆
- 代码生成与推理能力
5. 部署与服务维度
- 云端 API 调用(SaaS 模式)
- 边缘部署(Edge AI)
- 本地运行(LLM on-device)
遍历方法:先从架构、训练、参数、能力、部署五个维度扫描,再合并成一个整体认知。
三、结构化(元素间的关系)
用关系图描述:
-
算力 → 训练流程
- 高算力支持更大参数规模、更长上下文训练
-
数据质量 → 模型能力
- 多样化、高质量、干净的数据直接决定理解与生成的准确性
-
模型结构 → 推理效率
- Transformer 改进版本(如 FlashAttention、Linear Attention)可提升推理速度
-
训练策略 ↔ 部署方式
- 压缩和量化策略决定模型能否在边缘设备或移动端运行
-
法规与伦理 ↔ 应用落地
- 合规性和安全性约束决定模型在金融、医疗等行业的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