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访谈|盘古信息×冠捷科技:全球制造标杆的智能化密码
在全球制造业版图中,冠捷科技无疑是一个耀眼的名字。作为全球最大的液晶显示器制造商,其产品涵盖各类显示器、平板等品类,市场占有率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这样一家在全球制造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企业,如何持续领跑?其背后的智能化转型之路,或许能为我们揭开全球制造标杆的神秘面纱。
近日,广东盘古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盘古信息)CTO 刘鹏与冠捷科技福清 SMT 车间负责人林立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围绕冠捷引入盘古信息 IMS 系统后的制造革新,探寻全球制造布局下的标杆之道。
系统更迭:从“够用”到“领跑”的必然选择
冠捷在制造领域深耕多年,拥有深厚的底蕴。在引入盘古信息 IMS 系统之前,冠捷使用自有系统已达十余年,期间不断打补丁,也曾觉得“挺顺”。但随着工业化、自动化尤其是数据化的飞速发展,旧系统在人机交互、数据呈现、底层数据抓取等方面逐渐跟不上需求,遭遇了发展瓶颈。
“我们希望能重新导入一套系统,满足冠捷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使用需求。”林立的话语道出了冠捷对系统的长远考量。在对比了众多进口厂商后,冠捷最终选择了盘古信息。“无论是性能比还是价格比,盘古信息都更具优势。”
实效凸显:品质与效率的双重飞跃
自 2022 年引入盘古信息 IMS 系统,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其为冠捷带来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
- 从品质来看,冠捷的产品涵盖代工与自有品牌,客户面广且对品质要求严苛。而通过盘古信息 IMS 系统,冠捷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以直通率为例,目前实际直通率已达到 99.34%,这一数据的背后,是系统在质量管控各环节发挥的强大作用。
- 在效率方面,冠捷面临着小批量多品种的挑战,一条生产线一天甚至要换线 8 到 10 次。盘古信息 IMS 系统通过智能分析换线效率、预测切换高峰与低峰等,帮助冠捷提前做好人员、物料等资源协调,确保了生产关键指标的高水准运行。
林立表示,基于内部计算,投入的资金有望在 2 年内回收,甚至可能超过预期。这充分说明了盘古信息 IMS 系统在提升生产效益方面的显著成效。
管理革新:从 “追溯工具” 到 “智能中枢”
“过去的系统更多是品质追溯和查询工具,而盘古信息 IMS 系统更像是一个管理工具。” 林立的这一感受,道出了新旧系统的本质区别。
通过盘古信息 IMS 系统,冠捷构建起了类似“管理的 Sensor”的体系。在战情中心的看板上,管理人员能快速获取人力到岗情况、设备运行状态、设备稼动状况、CPH 值、OEE、直通率等关键信息,10 秒钟内就能掌握工厂的整体情况。
系统就像在工厂部署了无数个数据传感器,实时捕捉生产、品质、效率、物料等各方面的异常信息。基于这些海量数据,通过计算模型和算法,转化为管理决策的依据,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匹配和调度。管理人员无论身处何地,通过手机等设备就能快速获取工厂信息,让管理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
智能升级:赋能柔性生产与全球布局
盘古信息 IMS 系统为冠捷带来的不仅是当下的改变,更支撑了其柔性化、定制化生产,助力其全球制造布局。
- 系统与WMS 系统、AGV、智能方舱亮灯货架、分拣机器臂、X-RAY 点料机等智能硬件设施深度融合,实现了物料精细化管理、自动出入库、自动配送等。在生产过程中,系统实时监控生产进度及要素状态,基于前置时间提前通知换线准备,结合 SPI 及 AOI 设备检测数据进行 SPC 统计分析和智能安灯管理,提高了换线效率和上料防错能力。
- 同时,系统导入过程管理引擎,支持自定义工序、快速配置采集项等,能快速响应产线管控需求。通过人脸识别、射频识别等技术,实现了作业指导书智能分发、人员技能管理、产品信息关联及防错等管理。
- 各环节的系统数据汇聚到战情中心,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实时动态映射制造现场,为不同层级人员提供决策支撑数据,让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掌握关键 KPI,为操作人员提供具体工作任务等,实现了智能制造全场景的打通。
冠捷科技在全球制造领域的标杆地位,离不开其对精益制造和信息化的深刻理解与实践。而盘古信息 IMS 系统的引入,无疑为其在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上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更多制造企业的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在全球制造格局不断演变的当下,以冠捷为代表的企业正通过智能化手段,持续刷新着全球制造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