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电磁兼容?
为什么叫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并对同一环境中其他设备或系统不产生电磁干扰的能力。电磁兼容包括电磁干扰(EMI)和电磁耐受(EMS)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中电磁干扰是指设备或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而电磁耐受则是指设备或系统必须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以保证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
电磁兼容技术是在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磁干扰问题越来越突出。例如,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等设备的正常工作会对外界产生电磁干扰,而这种干扰可能导致其他设备的误操作或性能下降。因此,电磁兼容技术旨在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电磁兼容包括电磁干扰和电磁耐受两个方面,是设备和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电磁干扰包括辐射干扰和传导干扰两种形式。辐射干扰是指通过空间传播的电磁干扰,例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等。传导干扰是指沿着导体传播的电磁干扰,例如电流、电压等。电磁耐受则是指设备和系统必须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以保证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
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通信、航天、家电等等。这些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会受到各种形式的电磁干扰,例如雷电、静电放电、无线电波等等。如果电磁兼容性不好,这些设备和系统可能会遭受损坏或者性能下降,甚至可能危及到人身安全。因此,电磁兼容性已经成为电子设备和系统设计和生产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电磁兼容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首先,需要合理地设计和布局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的电路和结构,以减少其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敏感性和对外界产生的电磁干扰。其次,需要采取滤波、屏蔽、接地等措施来抑制电磁干扰的传播。此外,还需要加强电磁兼容性的管理,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对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检测和认证,以确保其电磁兼容性符合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