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食记
新疆讯(记者刘民春、成对玲报道)新湖的风物,在味蕾上烙下的印记最深。此地饮食,是戈壁风沙与人间烟火最深的融合,最浓的凝结。新湖的美食就像遗落在人间的瑰宝,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却又带着神秘的面纱,从不宣扬。
新湖的土碱面,是戈壁的独子,是国家级非遗。面取本地优质小麦,采用戈壁滩顽强生长的碱蒿子烧制结晶泡水调和,微黄的碱面条盛在白瓷碗里,端的是筋骨分明。浇头是羊肉、土豆、西红柿、芹菜切碎成丁混合烧制而成的臊子,热腾腾往面里一浇,与面完全搅拌后,碱面的微涩奇香与羊肉的浓烈浑然一体。此味扎根最深,是游子行囊里母亲塞进的“绿宝石”——一小块戈壁深处碱蒿子烧制而成的绿色晶体,是故园风味的魂魄所系。
拉条子则是日常的脊梁。面案前老师傅双臂舒展,面团在手中翻飞,拉成均匀长条,面条落进沸水里便活了。最寻常也最讲究的是过油肉拌面:羊肉片裹着油亮的酱汁,与青红椒、皮牙子、西红柿纠缠一处,泼在刚捞出的筋道面条上。再配以灵魂拌料,咸韭菜与蒜泥醋汁一浇一拌。面馆里常遇半大小子吃完一盘,扬声喊:“老板,加个面!”老板便笑盈盈再送一盘白面。这寻常的慷慨,是新湖厚道的心跳。
烧烤与火锅,则是长夜里的暖炉与星空下的篝火。烧烤仿佛已经融入了人们日常的夜生活,一到夜晚满城烟火气,各个烧烤店爆满,耳旁满是伙计们的吆喝。三五好友一约,坐在室外的星空下,肥瘦相间的铁签羊肉串在火上滋滋冒油,羊油滴落炭火,“滋啦”腾起一阵白烟,孜然与辣子面的浓香霸道地撞入鼻腔。红柳枝串的大块肉在馕坑里焖烤,剥裂的枝干溢出树脂的清香,渗进肉里,粗犷中有异香。至于火锅,则是百姓冬日的最爱,火锅店雾气蒸腾,铜锅沸着,本地牛羊的肉片在红汤清汤间沉浮;围坐的客人南腔北调,锅子咕嘟作响,窗上凝满水汽,早已模糊了外面的寒冬,外地游子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辣子鸡一盘端来,红彤彤是视觉的火焰。辣椒段炸得焦香酥脆,几乎喧宾夺主。本地厨子深谙此道,舍得下料,滚油旺火中,鸡块与辣椒共舞,煸炒得干香四溢,骨酥肉透。辣是前奏,麻是余韵,挟一块入口,香酥麻辣层层绽开,非要配一口面或饭,才算压得住这烈性的风流。人说“辣椒比鸡贵”,这一盘红亮的豪情,正是新湖人待客的热肠。
新湖的滋味,是风沙里长出的温柔,是劳作后结实的犒赏。“绿宝石”深藏行囊,拉条子饱了肚肠,烧烤点亮了星空,火锅煮沸了冬夜,辣子鸡红红火火——原来人间的印记,皆是灶火熏染的胎记,于唇齿间代代相传,不肯消散。一碗一筷之间,盛放的不止是滋味,更是一片土地深沉的呼吸与心跳。(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