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延迟双删

“延迟双删”是一种 在使用缓存(如 Redis)时保证缓存与数据库一致性 的策略,主要用于解决缓存与数据库之间可能出现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一、为什么需要延迟双删?

背景:

在使用缓存时,典型的写流程是:

更新数据库 → 删除缓存

高并发下可能会出现脏数据。例如下面这个顺序:

线程1 读取缓存(此时缓存存在旧数据)
线程2 更新数据库 + 删除缓存
线程1 把旧数据重新写入缓存(造成脏数据)

最终缓存中保存的仍然是旧数据,数据库是新数据,导致缓存与数据库不一致。


二、延迟双删的核心思想

在第一次删除缓存后,等待一段时间,再删除一次缓存。

流程图:

1. 更新数据库
2. 删除缓存(第一次)
3. 休眠一段时间(例如500ms)
4. 再次删除缓存(第二次)

三、延迟双删的流程图示例:

用户发起更新请求↓
数据库更新成功↓
第一次删除缓存(此时其他线程如果读到了旧缓存会写回)↓
休眠(等待潜在的写回)↓
第二次删除缓存(把前面写回的旧数据再删掉)

四、代码示例(Java伪代码)

public void updateData(String key, Object newData) {// 1. 更新数据库db.update(key, newData);// 2. 删除缓存redis.del(key);// 3. 延迟双删(异步线程中执行)new Thread(() -> {try {Thread.sleep(500); // 500ms 视情况可调redis.del(key);}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start();
}

五、延迟双删适用场景

  • 高并发更新数据 且数据一致性要求高。

  • 热点数据存在并发读写的风险

  • 系统已经在使用 Redis 做缓存,但未引入复杂的缓存一致性机制(如消息队列等)。


六、延迟双删优缺点

✅ 优点:

  • 实现简单

  • 能显著降低缓存脏读的概率

  • 无需引入额外中间件(如MQ)

❌ 缺点:

  • 延迟时间不好设置,可能因业务不同而有偏差

  • 不能百分百解决一致性(极端情况下仍然可能失败)

  • 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多次删除缓存)


七、与其他方案对比

方案特点一致性保障实现复杂度
先删缓存再更新数据库不推荐,会有并发写丢失问题简单
更新数据库后删缓存普通方案,但有并发问题简单
延迟双删在前者基础上改进,容错更强较好简单
消息队列同步删除通过MQ异步删除缓存更好中等
缓存一致性中间件(如 Canal + MQ)高一致性保证最好复杂

八、总结

延迟双删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缓存与数据库一致性保护手段,适用于多数读多写少、并发不是极端高的业务系统。对于大规模分布式场景,可结合 Canal、Binlog、消息队列等更强一致性方案。

http://www.dtcms.com/a/279506.html

相关文章:

  • redis面试高频问题汇总(一)
  • 中间件部署
  • Android 16k jni修改
  • 进阶03 二叉树进阶
  • Linux ACL权限策略
  • The Network Link Layer: WSNs 泛洪和DSR动态源路由协议
  • 《星盘接口3:虚无之眼的觉醒》
  • 机载激光雷达目标识别:从点云到凝视成像的算法全景
  • 【尝试】基于Whisper进行语音转文字识别
  • libimagequant windows 编译
  • 开放网络的容器化未来:SONiC在AI智算与园区的落地实践
  • LVS集群技术
  • 网络--OSPF实验
  • TCP半关闭
  • 简单易用的资产跟踪器DumbAssets
  • ICMP隧道工具完全指南:原理、实战与防御策略
  • 多模态融合优化:突破图神经网络与CNN特征对齐瓶颈,赋能细胞多模态联合建模
  • 内网环境自签名超长期HTTPS证书,并在Chrome中显示为安全证书
  • [spring6: Resource ResourceLoader ResourceEditor]-加载资源
  • RocketMQ消息模型
  • 选择一个系统作为主数据源的优势与考量
  • Java-ThreadLocal
  • 微信131~140
  • Linux连接跟踪Conntrack:原理、应用与内核实现
  • OSPF高级特性之GR
  • echarts应用到swiper 轮播图中,每次鼠标一点击图表所在slide,图表就会消失
  • LSV负载均衡
  • PostgreSQL ExecInitIndexScan 函数解析
  • k8s-高级调度(二)
  • 如何使用Cisco DevNet提供的免费ACI学习实验室(Learning Labs)?(Grok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