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收获成果:OpenAI收购Windsurf计划告吹
每周跟踪AI热点新闻动向和震撼发展 想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前沿进展吗?订阅我们的简报,深入解析最新的技术突破、实际应用案例和未来的趋势。与全球数同行一同,从行业内部的深度分析和实用指南中受益。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成为AI领域的领跑者。点击订阅,与未来同行! 订阅:https://rengongzhineng.io/
OpenAI原计划以30亿美元收购风靡一时的AI编程初创公司Windsurf,然而这一交易已正式宣告失败。出人意料的是,谷歌迅速出手,招募了Windsurf的首席执行官Varun Mohan、联合创始人Douglas Chen以及多名关键研究人员加入旗下的Google DeepMind部门。据《The Verge》报道,这一举动凸显了当今科技行业的新竞争策略:科技巨头绕开监管障碍,以高薪挖角的方式“吞下”新兴竞争对手最有价值的资产——人才与技术。
据悉,谷歌为此次“收编”支付了24亿美元,获得了对部分Windsurf技术的非独家许可,但未获得该公司的股权或控制权。这使得Windsurf仍保留约250人的大部分团队,由一位临时首席执行官领导继续运营。与此同时,原领导团队将把重心转向在谷歌Gemini模型上的代理式编程(agentic coding)开发工作。
新战场的形成
这场收购失败的前奏早在几周前便已埋下。作为OpenAI的重要竞争对手,Anthropic率先出招,切断了Windsurf对其Claude模型的访问权限。这一举动恰逢OpenAI意图收购Windsurf的消息传出。Anthropic联合创始人Jared Kaplan对此表示:“我们认为向OpenAI出售Claude不太合理。”这项策略性封锁旨在防止竞争对手从其模型中获得训练数据。
然而,这一防御行为反而为谷歌提供了切入点。在失去Claude支持后,Windsurf迅速转向并推荐用户使用谷歌的Gemini 2.5 Pro模型。这一合作关系或许为谷歌后续提出的“收编式收购”埋下了伏笔。
这场收购风波背后,是整个AI领域愈演愈烈的人才大战。Meta也在积极吸纳顶尖AI专家以强化旗下的“超级智能实验室”(Superintelligence Labs),希望弥补Llama 4模型发布失败带来的差距。据报道,Meta为吸引人才开出高达4年3亿美元的薪酬方案,CEO马克·扎克伯格甚至亲自参与招揽行动。这一策略已成功吸引前苹果基础模型主管彭汝明,以及前Scale AI首席执行官Alexandr Wang等重量级人物加入。
在这样的高压竞争环境下,“人才收购”(acquihire)正成为巨头公司的关键武器。通过高薪招揽关键团队成员并许可相关技术,而非进行正式收购,像谷歌、微软这样的公司既能增强自身能力,又能削弱潜在竞争者。与此同时,这一方式也规避了数十亿美元规模收购案所需面对的监管审查。
类似的战略谷歌早已操作过:此前便通过此方式“招募”了Character.AI的首席执行官。微软也曾在招揽Inflection AI的领导层后采用同样的操作模式。
后果与代价
Windsurf成为这场巨头博弈的直接受害者。随着创始团队及技术骨干的流失,该公司的未来愈发扑朔迷离,面临与其他初创企业相似的困境。此前,微软挖走Inflection AI的创始人后,该公司不得不彻底转型,放弃原有的消费级AI产品方向。Scale AI也因Meta聘用其CEO而传出客户流失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Windsurf在交易破裂前已实现1亿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但在失去创始团队和部分技术之后,公司发展前景变得不明朗。这一事件揭示了AI产业生态中的残酷现实:初创公司若无法与大型实验室匹敌,昔日的合作伙伴很可能在某个节点转身成为“掠夺者”,抽走最宝贵的资源,留下空壳公司艰难维持。
然而,亦有观点认为,Windsurf创始人此举或许是主动的战略退出。在面对谷歌、OpenAI与Anthropic等巨头陆续发布越来越强大的AI编程工具时,Windsurf与Cursor等小型公司可能难以抵抗技术和资本的双重压力。创始团队或已预见公司在未来终将式微,因此选择加入一个无法打败的对手,以保留影响力并继续推动技术前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