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精忠报国的千古英雄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英雄的名字如雷贯耳,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他就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 —— 岳飞。岳飞以其 “精忠报国” 的信念、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悲壮的人生结局,成为了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象征,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岳飞出生于北宋末年的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据说他出生时,有一只大鹏鸟在他家屋顶盘旋鸣叫,父母便为他取名 “飞”,字 “鹏举”,希望他将来能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有所作为。岳飞自幼聪慧好学,尤其喜欢读《孙子兵法》等兵书,同时他还拜周同为师,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武艺。少年时期的岳飞,目睹金兵南下带来的战乱和百姓的苦难,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驱逐金兵,收复失地,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彼时的他或许就已在心底埋下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的壮志种子 。
宣和四年,岳飞应募从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起初,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武艺,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建炎三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败金兀术,收复了建康(今南京),这一战让他声名鹊起,成为了南宋抗金的重要将领。此后,岳飞组建了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猛的军队 ——“岳家军”。岳家军有着严格的军纪,“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是他们的信条,这使得岳家军深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每当岳家军经过村庄,百姓们都会主动送水送粮,军民关系十分融洽。岳飞也常以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自勉并训诫部下,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岳家军在战场上无往不利 。
岳飞不仅治军严格,而且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善于根据战场形势制定灵活的战术,常常以少胜多,大败金兵。在郾城之战中,金兀术率领精锐的 “铁浮图” 和 “拐子马” 进攻郾城,岳飞沉着应战,派出精锐的背嵬军,手持长刀和大斧,专门砍杀金兵的马腿,大破 “铁浮图” 和 “拐子马”,取得了郾城大捷。紧接着,岳飞又在颍昌大败金兵,金兀术感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这充分体现了岳家军的强大战斗力和岳飞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岳飞在战前激励士众时曾说 “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 ,其果敢与谋略尽显。
岳飞的心中始终燃烧着 “精忠报国” 的火焰。他的背上刺着 “尽忠报国” 四个大字(后世演义为 “精忠报国”),这不仅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更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多次上书宋高宗,请求北伐,收复中原失地。他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淋漓尽致地展现其内心的澎湃与坚定: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开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仿佛一幅生动的画面:岳飞满怀愤怒,凭栏而立,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他的愤怒源于对山河破碎的痛心,对金兵肆虐的痛恨。“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进一步刻画其情态,他抬眼远眺沦陷的中原大地,仰天长啸,心中的壮志豪情如汹涌波涛般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回顾过往,岳飞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可在他眼中,这些功名不过如尘土般微不足道,他披星戴月、转战八千里,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只为实现收复山河的宏愿,此句尽显其淡泊功名、一心报国的高尚情怀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则是自我鞭策,也是对众人的劝勉,告诫大家莫要虚度光阴,等到白发苍苍才徒留悲伤,要珍惜时光,为国家的复兴而拼搏 。
下阕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直接点明北宋靖康年间,金兵掳走徽、钦二帝这一国耻仍未洗雪,身为臣子的岳飞,内心的仇恨与悲愤难以平息,急切渴望一雪前耻。“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以豪迈至极的语言,表达了他要驾着战车踏破金兵防线,对敌人怀着切齿痛恨,恨不得将其生吞活剥的坚定决心,尽显战斗的豪情与无畏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则表明他要重新收复沦陷的山河,向朝廷交上一份完美答卷的终极目标,对国家的忠诚日月可鉴 。
在鄂州,岳飞登临黄鹤楼,北望中原,又写下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满心都是对山河破碎的痛心与收复失地的急切 。
然而,岳飞的北伐事业却遭到了以宋高宗和秦桧为首的主和派的阻挠和破坏。他们害怕岳飞北伐成功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于是便以 “莫须有” 的罪名陷害岳飞。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岳飞被冤杀于临安大理寺狱中,年仅三十九岁。岳飞的儿子岳云、部将张宪也一同被杀害。岳飞的死,是南宋历史上的一大冤案,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损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岳飞或许也曾如在《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中所写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满心的壮志未酬与悲愤无人倾诉 。
岳飞虽然被冤杀,但他的 “精忠报国” 精神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岳飞,在全国各地修建了许多岳王庙,其中以杭州西湖边的岳王庙最为著名。庙内岳飞的塑像威武雄壮,上方悬挂着 “还我河山” 的匾额,表达了人们对岳飞的敬仰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庙前秦桧等奸臣的跪像,被世人唾弃,正所谓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的 “精忠报国” 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学习岳飞的爱国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让岳飞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正如岳飞所言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 ,这种无畏的爱国情怀,将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