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es里为什么node和shard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提问:

既然多个shard会被分配到同一个node上,那么为什么不把多个shard合并成一个然后存在当前node上呢,简而言之也就是让node和shard形成一对一的关系呢 ?非常好的问题,这正是理解Elasticsearch分片(shard)设计思想的关键点!

为什么不让一个 node 只存储一个 shard,实现一对一关系?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分片的数量 ≠ 节点的数量,弹性扩展和伸缩能力
  • 分片数固定(不可变),节点数可以动态变化
    一旦创建索引后,主分片数就不可更改(7.x后不能动态调整主分片数量)。但实际运行时,集群节点数量是可以动态增加或减少的。
  • 多shard 少node
    比如你有5个shard,只有3个node,它们怎么分?只能有node上有多个shard。
  • 扩容和负载均衡
    比如初期2个node,5个shard都只能堆在这2个node上。之后,水平扩容——加节点后,Elasticsearch会自动把这些shard搬过去并负载均衡,但分片数不会增加,如果一个node只能有一个shard,总shard数大于node数/小于node数,都无法自洽。
2. 粒度决定并发,分片越多并发能力越强
  • 多shard并发查询/索引
    访问或写入单个shard是有性能瓶颈的,尤其是大数据场景下。
    多个shard可以并发处理,提高带宽利用率和处理速度。
  • Node本身多核CPU,资源可以共享
    一个node比如16核,多个shard可以充分“吃满”资源,同一node不同shard任务并发处理。
3. 容灾与高可用策略灵活
  • 副本shard(replica shard)不能和主shard在同一个node上
    如果node与shard一对一,就是node挂=分片丢失,无法高可用。
  • 通过多shard和多副本分散在多个node上,可以灵活应对节点损坏,提升系统弹性和数据安全。
4. 管理和生命周期操作更灵活
  • 可以对单个shard做迁移、均衡、快照、恢复,细粒度管理,便于维护。
  • 滚动部署时更方便,可以无缝切换负载。
5. 节点数 >> 索引数量 or << 索引数量的情况
  • 一个集群同时有100个索引,每个索引5个shard,总共500个shard。node数量假如只有10个?只能每个node承载N个shard。
  • node数量远超过shard数,单node可能一个都没有/部分承载。

总结

Elasticsearch 设计分片(shard)机制,是为了实现弹性伸缩、负载均衡、并发性能提升和高可用容灾“多目标”,绝不是一一对应就能解决的。让shard数量远多于node数量,是分布式架构的基本思想之一

所以,不让shard和node一对一,而是允许多个shard分配在同一个node上,是为了支持弹性扩展、高并发、容灾、高利用率等多种需求。

http://www.dtcms.com/a/277313.html

相关文章:

  • Augment AI 0.502.0版本深度解析:Task、Guidelines、Memory三大核心功能实战指南
  • 将 NumPy 数组展平并转换为 Python 列表
  • 1.1.5 模块与包——AI教你学Django
  • OpenLayers 入门指南【二】:坐标系与投影转换
  • 把 DNA 当 PCIe:一条 365 nt 链实现 64 Gbps 片上光互连——基于链式 Förster 共振的分子级波分复用链路
  • 理解 Robots 协议:爬虫该遵守的“游戏规则”
  • MySQL逻辑删除与唯一索引冲突解决
  • M00224-小范围疫情防控元胞自动机模拟matlab
  • 【unitrix】 5.1 第二套类型级二进制数基本结构体(types2.rs)
  • 深入解析Hadoop架构设计:原理、组件与应用
  • OpenLayers使用
  • (2)从零开发 Chrome 插件:实现 API 登录与本地存储功能
  • 音视频学习(三十八):像素与位深
  • 打破并发瓶颈:虚拟线程实现详解与传统线程模型的性能对比
  • QuickUnion优化及Huffman树
  • JS红宝书pdf完整版
  • JAVA生成PDF(itextpdf)
  • 为什么玩游戏用UDP,看网页用TCP?
  • [2025CVPR]GNN-ViTCap:用于病理图像分类与描述模型
  • MyBatis框架进阶指南:深入理解CRUD与参数映射
  • Redis集群方案——哨兵机制
  • 无需付费即可利用AI消除音频噪声和生成字幕
  • 《Linux篇》自动化构建-make/Makefile
  • GraphRAG Docker化部署,接入本地Ollama完整技术指南:从零基础到生产部署的系统性知识体系
  • AI抠图软件,本地运行超快速
  • 水往低处流,人也往低处走
  • 三种网络类型
  • 跨域中间件通俗理解
  • 教程:如何查看浏览器扩展程序的源码
  • Linux驱动11 --- buildroot杂项驱动开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