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eetGPU解题笔记(2)

1.题面

矩阵乘法

简单
编写一个程序,在GPU上实现两个32位浮点数矩阵的乘法。给定一个维度为M×KM \times KM×K的矩阵AAA和一个维度为K×NK \times NK×N的矩阵BBB,计算乘积矩阵CCC,其维度为M×NM \times NM×N。所有矩阵均以行优先格式存储。

实现要求

  • 仅使用原生特性(不允许使用外部库)
  • solve函数签名必须保持不变
  • 最终结果必须存储在矩阵CCC

示例1:

输入:
矩阵AAA2×32 \times 32×3):
[1.02.03.04.05.06.0]\begin{bmatrix} 1.0 & 2.0 & 3.0 \\ 4.0 & 5.0 & 6.0 \end{bmatrix}[1.04.02.05.03.06.0]

矩阵BBB3×23 \times 23×2):
[7.08.09.010.011.012.0]\begin{bmatrix} 7.0 & 8.0 \\ 9.0 & 10.0 \\ 11.0 & 12.0 \end{bmatrix}7.09.011.08.010.012.0

输出:
矩阵CCC2×22 \times 22×2):
[58.064.0139.0154.0]\begin{bmatrix} 58.0 & 64.0 \\ 139.0 & 154.0 \end{bmatrix}[58.0139.064.0154.0]

示例2:

输入:
矩阵AAA1×21 \times 21×2):
[2.53.5]\begin{bmatrix} 2.5 & 3.5 \end{bmatrix}[2.53.5]

矩阵BBB2×32 \times 32×3):
[1.02.03.04.05.06.0]\begin{bmatrix} 1.0 & 2.0 & 3.0 \\ 4.0 & 5.0 & 6.0 \end{bmatrix}[1.04.02.05.03.06.0]

输出:
矩阵CCC1×31 \times 31×3):
[16.522.528.5]\begin{bmatrix} 16.5 & 22.5 & 28.5 \end{bmatrix}[16.522.528.5]

约束条件

  • 1≤M,N,K≤81921 \leq M, N, K \leq 81921M,N,K8192
  • 性能测试使用M=8192M = 8192M=8192N=6144N = 6144N=6144K=4096K = 4096K=4096的矩阵

2. 给出的代码

// A, B, C are device pointers (i.e. pointers to memory on the GPU)
void solve(const float* A, const float* B, float* C, int M, int N, int K) {dim3 threadsPerBlock(16, 16);dim3 blocksPerGrid((K + threadsPerBlock.x - 1) / threadsPerBlock.x,(M + threadsPerBlock.y - 1) / threadsPerBlock.y);matrix_multiplication_kernel<<<blocksPerGrid, threadsPerBlock>>>(A, B, C, M, N, K);cudaDeviceSynchronize();
}

这段代码是使用CUDA在GPU上实现矩阵乘法的核心调度部分。以下是对其关键组件的详细解释:

1. 函数参数与目的

void solve(const float* A, const float* B, float* C, int M, int N, int K)
  • 参数含义
    • ABC:指向GPU显存的矩阵指针。
    • MNK:矩阵维度。AM×KBK×NCM×N
  • 目标:计算矩阵乘积 C = A × B

2. 线程块与网格配置

dim3 threadsPerBlock(16, 16);
dim3 blocksPerGrid((M + threadsPerBlock.x - 1) / threadsPerBlock.x,(K + threadsPerBlock.y - 1) / threadsPerBlock.y);

注意,现在是对一个M*K的大矩形,使用16_16的小正方形进行的划分。

二维线程块 (threadsPerBlock)
  • 每个线程块包含 16×16=256 个线程,以二维矩阵形式组织。
  • 这是CUDA处理矩阵运算的典型配置,便于并行计算子矩阵。
二维网格 (blocksPerGrid)
  • 网格维度(blocksPerGrid.x, blocksPerGrid.y)
  • 计算方式
  • 结果矩阵是M_N dot N_K ->M_K
    • blocksPerGrid.x = (M + 15) / 16:这是结果的第一维度,和X做对应
    • blocksPerGrid.y = (K + 15) / 16:这是结果的第二维度,和M做对应。
  • 作用:将整个矩阵计算任务划分为多个子任务,每个线程块处理一个子矩阵。

3. 核函数调用

matrix_multiplication_kernel<<<blocksPerGrid, threadsPerBlock>>>(A, B, C, M, N, K);
核函数执行配置
  • 网格:二维结构,包含 blocksPerGrid.x × blocksPerGrid.y 个线程块。
  • 线程块:二维结构,每个块包含 16×16 个线程。

4. 同步操作

cudaDeviceSynchronize();
  • 作用:确保核函数执行完成后才返回,避免后续操作访问未完成的结果。
  • 必要性:CUDA核函数调用是异步的,必须显式同步以保证数据一致性。

QA环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实输入的也还是一维数组,完全是靠着MN和K划分的逻辑矩阵,传入的是一个float指针。

Q1: dim3 是什么意思,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A1: dim3 的定义与作用

dim3 是 CUDA 中用于定义三维线程块/网格结构的内置数据类型,本质是 unsigned int 的三元组 (x, y, z)
它简化了线程和线程块的组织方式,支持一维、二维或三维的索引系统,常用于:

  1. 定义线程块维度(每个线程块包含的线程数)。
  2. 定义网格维度(整个网格包含的线程块数)。
示例1:一维线程块与网格
dim3 threadsPerBlock(256);         // 一维线程块,包含256个线程
dim3 blocksPerGrid(10);            // 一维网格,包含10个线程块
  • 线程块结构threadsPerBlock.x = 256y=1z=1
  • 网格结构blocksPerGrid.x = 10y=1z=1
  • 总线程数10 × 256 = 2560 个线程,适用于一维数据(如向量)。
示例2:二维线程块与网格(矩阵计算)
dim3 threadsPerBlock(16, 16);      // 二维线程块,16×16=256个线程
dim3 blocksPerGrid(4, 4);          // 二维网格,4×4=16个线程块
  • 线程块结构x=16y=16z=1,线程按二维矩阵排列。
  • 网格结构x=4y=4z=1,线程块按二维矩阵排列。
  • 总线程数16 × 16 × 4 × 4 = 4096 个线程,适用于二维数据(如矩阵)。
示例3:三维线程块(图像处理)
dim3 threadsPerBlock(8, 8, 4);     // 三维线程块,8×8×4=256个线程
dim3 blocksPerGrid(10, 10, 1);     // 三维网格,10×10×1=100个线程块
  • 线程块结构x=8y=8z=4,适用于处理三维数据(如图像的RGB通道)。
  • 网格结构x=10y=10z=1
  • 总线程数256 × 100 = 25600 个线程,适用于三维数据并行处理。
Q1.1:为什么需要三维结构?

三维结构(x, y, z)能更自然地映射多维数据:

  • 一维:处理向量、数组。
  • 二维:处理矩阵、图像(行列)。
  • 三维:处理立体数据、视频(行列+时间/通道)。
Q1.2:如何计算线程全局索引?

对于二维网格和二维线程块,全局索引计算方式为:

int globalRow = blockIdx.y * blockDim.y + threadIdx.y;  // 全局行索引
int globalCol = blockIdx.x * blockDim.x + threadIdx.x;  // 全局列索引

例如,在矩阵乘法中,每个线程可通过此公式定位到结果矩阵 C 的对应位置。

Q1.3:维度上限是多少?
  • 线程块维度:通常 x,y,z 最大为 1024、1024、64(总线程数 ≤1024)。
  • 网格维度:通常 x,y,z 最大为 2^31-1、65535、65535。
    (具体限制取决于 GPU 架构,可通过 cudaDeviceProp 查询)。
总结

dim3 是 CUDA 中组织并行计算的基础工具,通过简洁的三维结构支持灵活的线程布局,尤其适合处理多维数据(如矩阵、图像)。合理使用 dim3 能大幅提升 GPU 计算效率。

题目解答

#include "solve.h"
#include <cuda_runtime.h>__global__ void matrix_multiplication_kernel(const float* A, const float* B, float* C, int M, int N, int K) {int x=threadIdx.x+blockDim.x*blockIdx.x;int y=threadIdx.y+blockIdx.y*blockDim.y;if(x<M&&y<K){float sum=0;for(int i=0;i<N;i++){sum+=A[x*N+i]*B[i*K+y];}C[x*K+y]=sum;}

核心思路就是找到需要的那一个结果的位置,然后进行一个for循环。位置翻译正确即可。
注意的是,这里传入的是一维float指针,不支持二维数组直接使用a[x][y],需要迂回一下计算一维坐标a[x*Y+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实是非常慢的,击败了4.3%的对手。
针对矩阵乘法的优化浩如烟海,我们暂时不急着研究了,这个复杂度依然是n方的。
本次实验主要追求正确性,以入门为主要追求。

http://www.dtcms.com/a/277231.html

相关文章:

  • Agent浏览器自动化工具技术原理探析- Palywright VS OS-Atlas
  • 009_API参考与接口规范
  • Android 代码热度统计(概述)
  • Ampace厦门新能安科技Verify 测评演绎数字推理及四色测评考点分析、SHL真题题库
  •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三十二天|动态规划理论基础、LeetCode 509. 斐波那契数、70. 爬楼梯、746. 使用最小花费爬楼梯
  • 嵌入式单片机开发 - HAL 库引入(HAL 库概述、HAL 库下载)
  • 使用macvlan实现容器的跨主机通信
  • JSON/AJAX/XHR/FetchAPI知识点学习整理
  • Feign实战
  • 六、深度学习——NLP
  • 01_类的概念和定义
  • websocket连接时发生未知错误
  • sqli-labs靶场通关笔记:第9关 时间盲注
  • 快速生成 Android 的 Splash 的 9 Patch 图片
  • 【零基础入门unity游戏开发——unity3D篇】3D光源之——unity反射和反射探针技术
  • AI进化论12:大语言模型的爆发——GPT系列“出圈”,AI飞入寻常百姓家
  • Kafka——Kafka 线上集群部署方案怎么做?
  • c语言初阶 结构体
  • 【Python】venv:配置独立镜像源
  • 常用的docker命令备份
  • 007_用例与应用场景
  • python 列表(List) vs. 元组(Tuple):什么时候该用不可变的元组?它们在性能和用途上有什么区别?
  • 暑期自学嵌入式——Day01(C语言阶段)
  • 协程的基本使用
  • 【保姆级图文详解】MCP架构(客户端-服务端)、三种方式使用MCP服务、Spring AI MCP客户端和服务端开发、MCP部署方案、MCP安全性
  • 基于 CentOS 7 的 LVS+DR+Web+NFS 旅游攻略分享平台部署
  • CentOS系统下前后端项目部署攻略
  • 从 Manifest V2 升级到 Manifest V3: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vue-component
  • [Linux入门 ] RAID存储技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