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或为什么叫异或
也不能说为什么,只是自己学习过程中对这个名字的一点看法,纯属个人看法
我个人觉得,可以先出逻辑式字面上来看名字为什么这么取,异或的逻辑式是
A·B’+A’·B
“异或”的“或”就是中间的或运算符号“+”号;
“异或”的“异”可以这样理解,“+”号连接的两项,是“原变量·反变量”的形式,一“原”一“反”,是相“异”的。
再从功能上看,异或的逻辑关系是:当A、B不同时,输出为1。所以“异或”的“异”,就是从逻辑式的结果来说,A、B相“异”时,逻辑式才为真。
结合同或来看,也可以这么解释。
同或的逻辑式是
A·B+A’·B’
同样,“同或”的“或”就是中间的或运算符号“+”号;
“同或”的“同”可以这样理解,“+”号连接的两项,是“原变量·原变量”和“反变量·反变量”的形式,要么都为“原”,要么都为“反”,是相“同”的。
同样,同或的逻辑关系是:A、B相同时,输出为1。所以“同或”的“同”,就是从逻辑式的结果来说,A、B相“同”时,逻辑式才为真。
这里之所以用“原变量、反变量,以及从逻辑式的结果来说”这些思路来解释这个问题,只是因为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刚好注意到大名鼎鼎的“反演定理”里面,就很强调原变量变反变量这些;另外,在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真值表”和“逻辑函数式”之间转换时,更关注一个逻辑函数式什么时候为“真”,因此也就有了这个解释。以后如果学的更多了,也许还会有其他思路的解释~~~
PS:教材中举例怎么将“逻辑图”转为“逻辑函数式”时,就用了“异或”的例子,都被教材拿“异或”来举例子了,那这个东西肯定很重要,因此就突然想到了这么重要的东西,为啥要这么取名字呢,上面就是一些帮助自己记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