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通俗解析术语2:一二次设备关联
好的,我们来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活中的例子,解析电网中“一二次设备关联”的含义。这个概念看似专业,其实核心思想非常清晰。
**一句话核心定义:**
> **“一二次设备关联”指的是电网中直接处理高电压、大电流的“一次设备”(能量通道),与负责监控、保护、控制这些一次设备的“二次设备”(大脑和神经)之间,通过特定的装置(主要是互感器)建立起来的物理和逻辑连接关系。这种关联让“二次设备”能安全、准确地感知“一次设备”的状态,并对其进行操作。**
**关键概念拆解:**
1. **一次设备 (Primary Equipment):**
* **是什么?** 直接连接在高电压、大电流的主电路上的设备。它们是电能生产、传输、分配、消耗的直接参与者。
* **干什么?** 处理能量流。负责**通/断**电流、**变换**电压等级、**输送**电能。
* **特点:** 高电压(几千伏到上百万伏)、大电流(几百安到几千安)、**危险性高**。
* **通俗比喻:** 电力系统中的“**肌肉和骨骼**”、“**高速公路**”。它们是能量的直接载体。
* **常见例子:**
* **发电机:** 产生电能。
* **变压器:** 升高或降低电压。
* **断路器:** 接通或断开高压电路(特别是故障时快速断开)。
* **隔离开关:** 在无电流时隔离电路,保证检修安全。
* **母线 (Busbar):** 汇集和分配电能的“大导线”。
* **输电线路 (架空线/电缆):** 输送电能的“道路”。
* **电动机:** 消耗电能驱动设备。
* **电抗器/电容器:** 调节系统电压和无功功率。
2. **二次设备 (Secondary Equipment):**
* **是什么?** 不直接接入高电压、大电流主电路,而是通过特殊接口连接到一次系统的设备。
* **干什么?** **监控、测量、保护、控制、调节**一次设备及其所在系统的运行状态。它们相当于电网的“**感官、大脑和神经系统**”。
* **特点:** 处理的是**低电压、小电流的信号**(通常是几伏到一百伏,几毫安到几安),**安全性相对较高**,但**智能化程度高、逻辑复杂**。
* **通俗比喻:** 电力系统中的“**眼睛、耳朵、大脑、神经和遥控器**”。它们感知系统状态,思考决策,并指挥“肌肉”(一次设备)动作。
* **常见例子:**
* **互感器:** 这是关联的核心纽带!包括**电流互感器 (CT)** 和**电压互感器 (PT/VT)**。它们将一次侧的高电压/大电流**按比例、安全地**转换成二次侧的低电压/小电流信号,供给二次设备使用。**没有互感器,一二次设备就无法安全关联!**
* **继电保护装置:** 电网的“保镖”和“急救医生”。实时监测电流、电压等信号,一旦发现短路、过载等故障,**立即**发出指令让断路器跳闸,隔离故障部分,保护设备和系统安全。
* **测控装置:** 电网的“眼睛和手”。测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运行参数;接收远方调度指令或本地操作命令,控制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分合。
* **自动化装置:** 如自动重合闸(跳闸后尝试自动恢复供电)、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等。
* **监控系统 (SCADA/EMS):** 调度中心的“大屏幕和指挥台”。收集全站/全网数据,进行监控、分析、记录、告警,调度员通过它进行远程操作。
* **计量表计:** 测量电能消耗量(电度表),用于计费。
* **故障录波器:** 电网的“黑匣子”。记录故障发生前后的电气量波形,用于事故分析。
3. **关联 (Association/Linking/Interface):**
* **是什么?** 一、二次设备之间建立物理连接和信息交互的通道。
* **如何实现?** **主要通过互感器 (CT/PT)** 实现物理和电气上的隔离与转换。二次设备的输入端子通过电缆连接到互感器的二次输出端子。二次设备的输出端子(如跳闸出口、合闸出口)通过电缆连接到一次设备(如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 **关键点:**
* **安全隔离:** CT/PT 像一道“安全屏障”,让二次设备人员能在低电压环境下安全地工作,同时获取一次系统的关键信息。
* **信号转换:** CT 把大电流 (kA级) 变成小电流 (5A或1A),PT 把高电压 (kV级) 变成低电压 (100V或100/√3 V)。
* **对应关系:** 一套二次设备(如一套线路保护装置)通常只关联到特定的一个或几个一次设备(如一条特定的输电线路及其两端的断路器)。这种对应关系必须非常清晰、准确,否则保护就会误动或拒动,造成事故。
**通俗例子解析 (重点!):**
**场景一:家庭用电 (超简化版)**
1. **一次设备:**
* 从变电站到你家的**高压输电线** (比如10kV)。
* 你家楼下的**配电变压器** (把10kV变成220V/380V)。
* 进入你家的**入户线** (220V)。
* 你家的**总空气开关 (断路器)**。
* 你家的**电灯、电视、空调**等用电设备。
2. **二次设备:**
* 你家的**电表** (计量用了多少电)。
* 你家的**空气开关内部的脱扣线圈和机构** (负责在短路或过载时跳闸)。
* *(家庭场景比较简单,专业的继电保护通常在变电站里)*
3. **关联是如何建立的?**
* **互感器在哪?** 在变电站里!变电站的CT/PT测量高压线上的电流电压,转换成小信号。
* **关联到你家:** 变电站的二次设备(保护、测控)通过CT/PT的信号,监控着给包括你家在内的一片区域供电的那条线路的状态。如果那条线路发生故障,变电站的保护装置会动作,跳开那条线路的断路器(一次设备),你家就停电了。这是**一次设备(线路/断路器) 和 二次设备(保护装置) 的关联**在起作用,保护了整个电网。
* **你家里的关联:**
* **电表:** 它内部有微型CT(或直接接入),测量流过你家总线的电流(一次电流),转换成小信号驱动计量芯片(二次设备),计算出你用了多少度电。**这就是你家总电流(一次)和电表(二次)通过内部CT的关联。**
* **空气开关:** 当发生短路(如插头内部碰线),巨大的短路电流(一次)流过开关内部的**电磁脱扣器线圈**(相当于一个微型CT的一次侧),线圈产生强力磁场瞬间拉动机械机构(二次动作),使开关跳闸(一次动作断开)。**这是短路电流(一次)通过内部电磁机构(关联元件)触发开关跳闸(二次动作导致一次动作)的关联。**
**场景二:变电站内一条输电线路的保护**
这是最典型的“一二次设备关联”场景。
1. **一次设备:**
* **输电线路:** 承载高电压、大电流。
* **线路两端的断路器:** 用于接通或断开线路。
* **线路两端的隔离开关:** 用于检修时隔离线路。
* **连接用的母线。**
2. **二次设备:**
* **线路保护屏:** 包含保护装置(核心)、操作按钮、信号灯等。
* **测控装置屏:** 测量线路电流、电压、功率,控制断路器分合。
* **故障录波器屏:** 记录故障波形。
* **电流互感器 (CT):** 安装在线路两端(通常在断路器靠近线路侧)。有多组绕组,分别供给保护、测量、计量等不同用途的二次设备。
* **电压互感器 (PT):** 安装在母线或线路上,提供电压信号。
3. **关联是如何建立的?(关键步骤!)**
* **步骤1 (感知):**
* CT的一次侧大端子**串联接入**高压线路中。线路电流 (一次大电流 I1) 流经CT一次绕组。
* CT的二次侧小端子通过**电缆**连接到**线路保护装置**的**电流输入端子**。CT将 I1 按精确比例(如 600A/5A)转换成小的二次电流 I2 (如5A),送入保护装置。
* 同样,PT的一次侧接入高压母线或线路,二次侧输出低电压信号 (如100V) 通过电缆送到保护装置的**电压输入端子**。
* **关联建立点: CT/PT的二次端子 与 保护/测控装置的输入端子 之间的电缆连接。** 这是**信息流入二次设备**的关联。
* **步骤2 (大脑决策):** 保护装置内部的微处理器(大脑)实时分析接收到的电流 I2、电压 U2 信号。它运行着复杂的保护算法(如距离保护、差动保护)。
* 如果计算结果表明线路**发生了故障**(如短路),保护逻辑会判定需要跳闸。
* 如果一切**正常**,则无动作。
* **步骤3 (执行控制):**
* 当保护装置判断需要跳闸时,其内部的**跳闸出口继电器**动作。
* 该继电器的触点(相当于一个小开关)闭合。
* 这个闭合的触点,通过**另一根电缆**,连接到**该线路断路器**的**跳闸线圈**回路。
* 一旦触点闭合,直流电源(如110V DC)就接通了断路器的跳闸线圈。
* 跳闸线圈得电产生磁力,驱动断路器内部的机械机构,使断路器主触头**瞬间断开**(一次动作),将故障线路从电网中隔离。
* **关联建立点: 保护装置的跳闸出口端子 与 断路器跳闸线圈 之间的电缆连接。** 这是**二次设备控制一次设备**的关联。
* **步骤4 (反馈与指示):**
* 断路器跳开后,其辅助触点状态会改变。
* 这个状态信号(如“断路器分位”信号)通过**电缆**送回给**保护装置**和**测控装置**。
* 保护装置收到信号,点亮“保护动作”、“断路器跳闸”指示灯,并生成事件记录。
* 测控装置将状态变化上传给监控系统(SCADA),调度员在远方就能看到这条线路跳闸了。
* **关联建立点: 断路器的辅助触点 与 保护/测控装置的状态输入端子 之间的电缆连接。** 这是**一次设备状态反馈给二次设备**的关联。
**总结关联的核心链条:**
1. **一次设备状态 (高压大电流)**
2. **→ (通过) 互感器 (CT/PT) 转换与隔离**
3. **→ (变成) 二次设备可处理的低电平信号 (输入)**
4. **→ 二次设备 (保护/测控) 分析、决策**
5. **→ 二次设备发出控制命令 (输出)**
6. **→ (驱动) 一次设备的操作机构 (断路器分合闸)**
7. **→ 一次设备状态改变**
8. **→ (反馈信号) 回到二次设备... (循环)**
**为什么“关联”如此重要?**
1. **安全基石:** CT/PT 提供的电气隔离是保障二次设备检修人员和设备本身安全的生命线。没有它们,低电压的二次回路直接接触高压,后果不堪设想。
2. **准确性的基础:** CT/PT 的精度直接决定了测量、保护、计量的准确性。错误的变比或相位关系会导致保护误动、拒动或电费计算错误。
3. **保护可靠性的关键:** 清晰的关联关系确保保护装置只对它负责保护的那段线路或设备做出反应。关联错误(如CT接错线)会导致该保护的不保护(拒动),或者不该保护的乱保护(误动),扩大事故范围。
4. **控制有效性的保障:** 正确的控制回路关联(跳合闸电缆)确保操作命令能准确送达目标断路器。
5. **状态感知的前提:** 准确的信号反馈关联让运行人员能实时了解开关位置、设备状态,是电网监控和调度的基础。
6. **智能电网的根基:** 所有高级应用(如广域保护、智能调度、自愈控制)都依赖于准确、可靠、实时的一二次设备关联所提供的数据和控制能力。
**简单总结:**
* 把电网想象成一个巨人。
* **一次设备**是巨人的**肌肉、骨骼、血管**——负责能量的直接搬运(发电、升压、输电、配电、用电)。
* **二次设备**是巨人的**感官(眼耳)、神经系统(神经)、大脑(决策)、小脑(保护反射)**——负责感知系统状态、思考决策、指挥动作、应对危险。
* **“一二次设备关联”** 就是连接巨人的**感官神经到肌肉**,以及将**肌肉状态反馈给大脑神经**的那些**“接线”和“转换接口”(主要是CT/PT)**。没有这些正确可靠的连接和转换,巨人要么是麻木瘫痪的(感知不到危险),要么是胡乱抽搐的(错误动作),无法正常工作和保护自己。
* 核心目的:**让二次设备能安全、准确、可靠地“知道”一次设备在干什么(监测),并“指挥”一次设备该干什么(控制),共同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理解了这个关联,就理解了电网智能化控制和保护的基础是如何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