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nfs存储,共享配置文件
目录
1. calls(总调用次数)
2. badcalls(无效调用次数)
3. badfmt(格式错误次数)
4. badauth(认证失败次数)
5. badclnt(客户端错误次数)
NFS工作原理
客户端访问
客户端挂载
nfsiostat:查看磁盘I/O(这是没挂载状态)
nfsstat:查看状态信息
1. calls
(总调用次数)
表示RPC服务器成功接收并处理的合法RPC请求总数。当前值为 0
,说明服务端尚未收到任何有效的RPC调用请求(可能是服务未启动、客户端未连接,或暂时无请求)。
2. badcalls
(无效调用次数)
表示服务器收到的格式错误或不完整的RPC请求(例如协议头损坏、参数缺失等)。这些请求无法被解析,会被直接丢弃。当前值为 0
,说明没有检测到无效的请求格式。
3. badfmt
(格式错误次数)
通常指RPC请求中数据序列化/反序列化失败的次数(例如客户端发送的数据不符合约定的编码格式,如XDR编码错误)。这类请求因数据格式错误无法处理。当前值为 0
,说明数据格式无异常。
4. badauth
(认证失败次数)
表示客户端认证信息无效或未通过验证的请求次数(例如使用了错误的密钥、证书过期,或未提供认证信息)。RPC服务通常支持多种认证方式(如NULL、UNIX、DES等),认证失败会被拒绝。当前值为 0
,说明所有请求的认证均通过或未被触发。
5. badclnt
(客户端错误次数)
表示因客户端自身问题导致的请求失败次数(例如客户端请求的RPC程序/版本未在服务端注册、客户端不支持服务端要求的传输协议等)。这类错误通常由客户端与服务端配置不匹配引起。当前值为 0
,说明客户端与服务端交互无此类错误。
NFS工作原理
NFS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通过随机选择端口来传输数据,NFS服务端利用RPC协议与客户端进行沟通决定使用的随机端口,然后利用这个端口来传输数据,使用的随机端口通常小于1024。RPC协议用来统一管理NFS的随机端口,其使用的端口默认为111。
查看监听端口号
NFS共享配置
注意:每个参数之间不能有空格,必须逗号隔开
/data 192.165.235.0/24(rw,sync,no_root_squash)
第一段:(只读或只写或读写)挂载
第二段: 同步方式sync或async
第三段:关于访问用户过来之后,权限是否降级问题
要使重写/etc/exports生效,两种方式 systemctl restart nfs 或 exportfs -arv
vi /etc/exports
/data 192.165.235.0/24(rw,sync,no_root_squash)
根下创建data目录,然后启用nfs
exportfs
-a | 导出或取消导出所有目录。 |
-r | 重导出所有目录 |
-v | 显示详细信息。 |
查看目前整个网络里是否存在可用的nfs共享目录挂载点
showmount -e
查看nfs服务器192.168.115.128的共享目录
客户端访问
客户端挂载
mount 192.168.115.128:/data /mnt
客户端装web站点将nfs服务器共享目录挂载到web端默认访问文档
将共享目录挂载到web端文档
通过共享目录挂载web站点 通过web站点访问到index.html文档
客户端192.168.235.154 同样操作
访问192.168.235.154 也可以访问到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