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之行为型模式(策略模式)介绍与说明
一、策略模式简介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且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使用算法的客户。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变化,属于对象行为型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将算法的定义与使用分离,通过接口或抽象类来定义算法族,具体算法实现由具体策略类完成,客户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
二、策略模式的结构
- 抽象策略(Strategy)角色:这是一个抽象类或接口,定义了算法的公共接口,声明了算法的方法,所有具体策略类都需实现该接口或继承该抽象类。它为上下文角色提供一个统一的算法调用接口。
- 具体策略(Concrete Strategy)角色:实现了抽象策略接口或继承了抽象策略类,包含具体的算法实现。可以有多个具体策略类,每个类实现不同的算法,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换。
- 环境(Context)角色:持有一个对抽象策略角色的引用,负责与具体策略对象交互,它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更换策略对象,从而改变其行为。客户端通过环境角色来间接调用具体策略的算法方法。
三、策略模式的实现步骤
- 定义抽象策略接口或抽象类,声明算法方法。
- 创建具体策略类,实现抽象策略接口或继承抽象策略类,提供具体的算法实现。
- 构建环境类,包含一个抽象策略类型的成员变量,提供设置策略的方法,并通过该成员变量调用策略的算法方法。
- 客户端根据需要创建具体策略对象,并将其设置到环境对象中,然后调用环境对象的方法来执行相应的算法。
四、策略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 算法的可扩展性强:可以方便地增加新的策略,符合开闭原则。新的策略只需实现抽象策略接口或继承抽象策略类,无需修改现有代码。
- 避免使用多重条件判断:将算法封装在独立的策略类中,客户端通过选择不同的策略来执行不同的算法,避免了在代码中使用大量的条件判断语句,使代码更加简洁、清晰。
- 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每个策略类都专注于实现一种算法,职责单一,易于理解和维护。当算法需要修改或优化时,只需修改相应的策略类,不会影响其他代码。
缺点:
- 增加了类的数量:每增加一个策略就需要增加一个具体策略类,当策略较多时,会导致系统中类的数量增加,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 客户端需要了解所有策略:客户端需要知道所有的策略类,以便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这增加了客户端的负担,同时也可能暴露策略的实现细节。
- 策略类之间可能相互依赖: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策略之间可能存在依赖关系,这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并且可能导致策略之间的耦合度过高。
五、策略模式的应用场景
- 当存在多个相关的算法或行为,并且希望在运行时动态地选择其中的一个时。例如,一个电商系统中,根据不同的促销活动,可能有多种计算商品价格的策略,如满减、折扣、赠品等,可以使用策略模式来封装这些计算价格的算法,在结算时根据当前的促销活动选择相应的策略。
- 当算法需要频繁变化或需要被客户端动态切换时。比如,一个图像处理软件中,有多种图像滤镜算法,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滤镜效果,这时可以使用策略模式来实现滤镜算法的切换。
- 当不希望条件判断语句过多,希望通过将算法封装在独立的类中来实现算法的灵活切换时。在一些业务逻辑复杂的场景中,可能存在大量的条件判断来选择不同的算法或行为,使用策略模式可以将这些条件判断分散到各个策略类中,使代码更加简洁和易于维护。
六、策略模式的示例代码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Java示例,演示了策略模式的应用。假设有一个鸭子类,鸭子可以有不同的飞行行为,如正常飞行、不会飞行等,使用策略模式来实现鸭子的飞行行为。
// 抽象策略接口
interface FlyBehavior {void fly();
}// 具体策略类:正常飞行
class FlyWithWings implements FlyBehavior {@Overridepublic void fly() {System.out.println("使用翅膀飞行");}
}// 具体策略类:不会飞行
class FlyNoWay implements FlyBehavior {@Overridepublic void fly() {System.out.println("不会飞行");}
}// 环境类:鸭子
class Duck {private FlyBehavior flyBehavior;public void setFlyBehavior(FlyBehavior flyBehavior) {this.flyBehavior = flyBehavior;}public void performFly() {if (flyBehavior!= null) {flyBehavior.fly();} else {System.out.println("没有设置飞行行为");}}
}//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StrategyPatternExamp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Duck duck = new Duck();// 设置鸭子为正常飞行行为duck.setFlyBehavior(new FlyWithWings());duck.performFly();// 切换鸭子为不会飞行行为duck.setFlyBehavior(new FlyNoWay());duck.performFly();}
}
在上述示例中,FlyBehavior
是抽象策略接口,FlyWithWings
和FlyNoWay
是具体策略类,实现了不同的飞行行为。Duck
是环境类,持有一个FlyBehavior
类型的成员变量,通过setFlyBehavior
方法可以动态地设置鸭子的飞行行为,然后调用performFly
方法来执行飞行行为。客户端可以根据需要创建不同的具体策略对象,并将其设置到鸭子对象中,从而实现鸭子飞行行为的动态切换。
总之,策略模式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可以使算法的定义与使用分离,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在实际开发中,当遇到需要动态选择算法或行为的场景时,可以考虑使用策略模式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