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如何建设,微电网系统来助力
在“双碳”目标引领的时代浪潮下,零碳园区建设已成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从政策导向来看,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这一任务,彰显国家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从实际行动层面,多地已纷纷开启零碳园区的探索之旅,然而,在建设过程中,诸多难题也随之浮现。
当前零碳园区建设面临着多重挑战。在能源结构上,传统园区对化石能源依赖度高,清洁能源占比偏低,难以满足零碳要求;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普遍存在能源浪费现象,设备老化、能源管理粗放导致能源损耗大。在技术层面,碳排放统计、核算、报告、核查四大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成熟的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此外,建设资金投入巨大,回收周期长,政策细则不够明晰,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零碳园区的建设进程。
面对零碳园区建设的重重困境,微电网系统犹如破局的关键钥匙。微电网作为一种小型发配电系统,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和保护装置等构成 ,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能孤立运行。它能够有效整合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式清洁能源,实现能源的就地生产与消纳,减少传输损耗。通过储能装置的调节,可平衡能源供需,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例如,在溧阳高新区创智园,微电网系统将屋顶光伏、储能设备、充电场站、蓄冷蓄热等示范场景融合,实现了园区能源的高效管理,大幅降低碳排放和用能成本。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探究微电网系统在零碳园区建设中的具体解决方案与卓越成效。
1.系统结构
平台采用开放的分层分布式网络结构,主要由设备层、传输层、数据层、应用层组成。
设备层主要由各种监控、计量、保护、治理以及能量转换设备和就地子系统组成,包括多功能电力仪表、暖通仪表、综合保护装置、马达保护控制器、无功补偿/有源滤波装置、逆变器、智能照明控制装置、充电桩、测温传感器、电气消防监控设备、浪涌监测设备等,以及光伏/风力发电系统、储能系统等子系统,为各类设备或子系统提供多种通信及组网方式,满足国家相关产品标准要求。
传输层的数据融合终端采用嵌入式系统,具有串口、网口、LoRa、光纤等多种数据通信接口,同时支持ModBus-RTU、IEC60870-5-103、DLT645-1997/2007、OPC、UA、BACNet、TCP/IP等多种通信协议,可兼容业内绝大部分智能设备。数据融合终端支持本地存储,断点续传、失电报警功能,采集数据后经过压缩、加密后上传平台,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安全、可靠。
平台数据层显示和存储实时/历史数据、报警、业务、操作日志等数据,并对外提供数据访问接口供第三方系统使用,具备强大的数据接收、处理、展示、存储和访问能力。具有权限的用户可通过PC、PAD、手机等各类终端设备访问数据、接收报警信息,并根据要求对企业微电网设备进行巡检,平台整体结构如图所示。
2.系统功能
数字化展示
通过展示大屏实时显示市电、光伏、风电、储能、充电桩以及其它负荷数据,快速了解能源运行情况。
优化控制
直观显示能源生产及流向,包括各种能源的生产及消耗过程,通过优化控制提升新能源消纳,削峰填谷,平滑系统出力,并显示优化前和优化后能源曲线对比等。
智能预测
结合气象数据,历史数据对光伏、风力发电功率和负荷功率进行预测,并与实际功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储能系统和负荷控制实现优化调度,降低需量和用电成本。
能耗分析
采集企业电、水、天然气、冷/热量等各种能源介质消耗量,进行同环比比较,显示能源流向,能耗对标,并折算标煤或碳排放等。
有序充电
系统支持接入交直流充电桩,并根据企业负荷和变压器容量,并和变压器负荷率进行联动控制,引导用户有序充电,保障企业微电网运行安全。
运维巡检
系统支持任务管理、巡检/缺陷/消警/抢修记录以及通知工单管理,并通过北斗定位跟踪运维人员轨迹,实现运维流程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