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探索具身智能新高度——机器人在数据收集与学习策略中的优势和机会

机器人在数据收集与学习策略中的优势和机会,聚焦具身智能与机器人操作的深度融合,深入探讨了Diffusion Policy、UMI数据收集框架和遥操作技术的应用潜力。

首先,协作机器人在力控技术、多模态感知和精准运动控制等领域的突破,为人形机器人的柔性关节设计和精确力感知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次,协作机器人积累的大量人机交互数据,以及在多种复杂场景下的应用经验,显著优化了人形机器人的控制算法和运动规划能力。

此外,协作机器人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硬件接口,加速了驱动器、传感器等关键组件的研发进程,为人形机器人实现灵活性和稳定性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在智能制造和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硬件成本的下降和性能的优化,为人形机器人大规模落地奠定了经济和技术

ROS强化学习机器人数字孪生通用平台介绍

ROS强化学习机器人数字孪生通用平台介绍

基于ROS的强化学习机器人数字孪生通用平台,整合了机器人控制、仿真和强化学习算法的全栈能力,为研究与开发提供了高效的实验环境。平台由以下部分组成:

硬件基础:平台核心包括一个7自由度的Franka机器人(FR3)以及深度视觉设备Azure Kinect DK(RGB-D传感器)。工作站搭载Nvidia RTX 3070/4090 GPU和高性能CPU,为实时计算和强化学习模型的高效运行提供支持。

系统架构:平台基于ROS框架,通过MoveIt实现运动规划与消息传递,可控制物理机器人或通过仿真工具(如Gazebo)建立的物理引擎进行精确模拟。

功能特点: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机器人控制和状态反馈的无缝连接,强化学习模型可在仿真环境中快速迭代,并直接部署至物理机器人,显著加速了机器人学习与验证流程。

Franka机器人在多模态智能控制中的作用

Franka Robotics的代表性产品Franka Research 3(FR3)因其七轴设计和高灵敏度力控功能,成为智多模态学习领域的核心平台。其突出表现包括:

  • 精准的力控能力:0.05N的力敏感度使FR3能够在动态和复杂的任务中保持恒定精度。

  • 强大的开发生态:兼容C++、ROS和MATLAB,用户可通过开放的Franka Control Interface(FCI)轻松实现深度定制开发。

  • 多模态数据融合:通过视觉、触觉和力感知的实时结合,机器人能够高效完成复杂任务。

Diffusion Policy在机器人控制策略中的突破性应用
  • 复杂行为生成:Diffusion Policy通过条件去噪扩散建模,将复杂任务的动作空间映射为多模态概率分布,从而生成稳定而鲁棒的行为。

  • 低超参数依赖:该策略无需针对不同任务调整大量参数,大大降低了在多样化制造场景中的应用成本。

  • 机器人操作实际表现:在双臂混合、披萨涂酱、果皮切削等场景中,Diffusion Policy展现了对视觉干扰和环境变化的强适应性,使机器人能够精准应对操作的不确定性。

UMI数据收集框架:优势与缺点

UMI(通用操控界面)数据收集框架成为本次会议的重要话题之一,其在多模态数据采集中的贡献与挑战被广泛讨论。

优势:
  • 多源同步采集:UMI能够整合RGB图像、末端执行器姿态和夹持器宽度,生成高质量的数据用于策略学习。

  • 隐式深度感知:通过创新性的广角镜头与立体视觉结合,UMI框架实现了低成本但高精度的环境感知。

  • 实时反馈能力:UMI通过连续控制夹爪宽度实现动态任务适应,特别适合精密制造中的复杂操作。

缺点:
  • 计算成本较高:UMI框架依赖视觉标定数据和复杂SLAM算法的可靠性,这对硬件性能要求较高,可能限制了场景验证和复现的普及。

  • 依赖多模态数据一致性:在环境噪声较大的场景中,多模态数据的同步性容易受到干扰,可能影响学习策略的稳定性。

改进型FAST UMI的优势

上海AI实验室基于UMI开发的改进型FAST UMI框架成为会议热点。其主要改进包括:

  • 优化的硬件模型:配置一台配置为超广角模式的GoProHero 9相机以1280×720的分辨率和60帧每秒(FPS)捕捉鱼眼图像,提供广泛的视野以全面覆盖场景。末端夹持兼容五种主流夹爪如ROBOTIQ-2F85.

  • 简化数据梳理:通过RealSense T265捕捉手持夹具的六自由度姿态数据,将其转换为工具中心点(TCP)姿态,以表示人类演示的轨迹 。与UMI相比,消除了重建TCP轨迹所需的复杂后处理SLAM流程——complex post-processing SLAM pipeline,显著简化了数据处理,显著提升了机器人在未知场景中的学习效率。

  • ROS节点框架:对于数据同步和ROS节点,为了协调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使用机器人操作系统ROS作为中间件,ROS提供了一个灵活的框架,用于开发机器人应用程序,能够实现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这些节点是执行特定任务的独立进程,并确保来自多个来源的数据的精确同步。

  • 硬件适配优化:针对主流工业机器人硬件,FAST UMI降低了计算需求,使其更适合大规模工业部署。

丰田研究院TRI的遥操作技术进展

丰田研究院(TRI)展示了结合遥操作与力控技术在机器人学习领域的最新成果。通过先进的力反馈遥操作设备,TRI实现了以下突破:

  • 遥操作与自主学习的结合:TRI系统允许人类操作员通过力反馈设备直接控制机器人,同时记录高精度的操作数据用于策略优化。

  • 更快的学习循环:结合遥操作生成的示例数据与强化学习算法,机器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任务的学习,如装配和物体操控。

  • 增强的人机协作能力:通过模仿操作员的动作和力感知,机器人展现了接近人类技能的任务执行能力,推动了具身智能技术的前沿发展。

未来展望:具身智能与多模态开源数据的深度融合
  1. 多模态技术的深化
    会议强调,具身智能的发展将继续依赖多模态技术的融合,尤其是在力控、视觉感知和触觉反馈的结合上。

  2. 学习策略的融合应用
    随着Diffusion Policy和FAST UMI的应用推广,智能制造将进入一个更高效、更智能的阶段。多模态融合和实时数据处理的能力,将使机器人在具身操作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

  3. 全球协作的加强
    借助Franka机器人等开放生态平台,国际研究机构和企业将在共享数据、开源模型和技术标准化方面展开更紧密的合作,共同推动具身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

引领具身智能未来

Diffusion Policy算法为机器人制造领域注入了新活力,能够让机器人以更高效、更稳定的方式完成复杂任务。UMI框架及其改进版FAST UMI,通过多模态数据采集和策略优化,大幅加快了机器人的学习与部署进程。丰田研究院利用遥操作与力控技术的结合,展示了机器人学习从模仿到自主发展的新路径,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启发。

http://www.dtcms.com/a/265434.html

相关文章:

  • Objective-C UI事件处理全解析
  • c++中的绑定器
  • 如何使用AI改进论文写作 ---- 引言篇(2)
  • 设计模式系列(10):结构型模式 - 桥接模式(Bridge)
  • AutoMedPrompt的技术,自动优化提示词
  • 【小技巧】Python + PyCharm 小智AI配置MCP接入点使用说明(内测)( PyInstaller打包成 .exe 可执行文件)
  • Spring Boot + 本地部署大模型实现:基于 Ollama 的集成实践
  • Jetson边缘计算主板:Ubuntu 环境配置 CUDA 与 cudNN 推理环境 + OpenCV 与 C++ 进行目标分类
  • 【Note】《深入理解Linux内核》Chapter 9 :深入理解 Linux 内核中的进程地址空间管理机制
  • MySQL数据库----DML语句
  • 深度学习新星:Mamba网络模型与核心模块深度解析
  • Python入门Day2
  • 【第三章:神经网络原理详解与Pytorch入门】01.神经网络算法理论详解与实践-(3)神经网络中的前向传播、反向传播的原理与实现
  • Python中`import` 语句的执行涉及多个步骤
  • 【Python】批量提取超声波检查图片的某一行数据
  • Docker 容器如何实现资源限制(如 CPU 和内存)
  • MacOS Safari 如何打开F12 开发者工具 Developer Tools
  • 【C++】状态模式
  • 好用的自带AI功能的国产IDE
  • Go与Python爬虫对比及模板实现
  • 信刻光盘安全隔离与文件单向导入/导出系统
  • 高压电缆护层安全的智能防线:TLKS-PLGD 监控设备深度解析
  • NVIDIA Spectrum-3 SN4000 系列SN4000 SN4000 系列速度高达 400Gb/秒的现代横向扩展分布式数据中心应用提供支持。
  • 站在 Java 程序员的角度如何学习和使用 AI?从 MVC 到智能体,范式变了!
  • 使用Mac自带的图像捕捉导出 iPhone 相册
  • Mac电脑 虚拟机 VMware Fusion13
  • 办公文档批量打印器 Word、PPT、Excel、PDF、图片和文本,它都支持批量打印。
  • AI 如何批量提取 Word 表格中的字段数据到 Excel 中?
  • docker-compose一键部署全栈项目。springboot后端,react前端
  • 前端框架中注释占位与Fragment内容替换的实现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