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项目立项管理
项目投资四阶段:项目建议与立项申请、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评估与决策
在实际的工作中,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详细可行性研究可以根据项目的规模和繁简程度合二为一,但是详细可行性研究是不可缺少的;
7.1、项目建议与立项申请
1、立项申请概念:又称项目建议书,主要作用:
(1)建设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所必须的文件;
(2)该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组织发展战略等,提出的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
(3)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总体设想;
(4)是国家或上级部门选择项目的依据,也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项目建议书内容:(1)项目的必要性(2)项目的市场预测(3)项目预期成果(4)项目建设所必须的条件;
7.2、项目可行性研究
1、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1)技术可行性分析
在当前技术、产品限制条件下,能否利用现在拥有的以及可能拥有的技术能力、产品能力、人力资源来实现项目的目标、功能、性能;
技术可行性分析往往决定了项目的方向,一旦技术人员在评估技术可行性分析时估计错误,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造成项目根本上的失败。
技术可行性分析一般应当考虑如下因素:
进行项目开发的风险:在给定的限制范围和时间期限内,能够设计出预期的系统并实现必须的功能和性能;
人力资源的有效性:用于开发的技术人员队伍是否可以建立,是否存在人力资源不足、技术能力欠缺等问题,是否可以在社会上或者通过培训获得所需要的熟练技术人员;
技术能力的可能性: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当前所掌握的技术是否支持该项目的开发,是否存在支持该技术的开发环境、平台和工具;
物资(产品)的可用性:是否存在可以用于建立系统的其他资源,如一些设备以及可行的替代产品等;
(2)经济可行性分析
主要是对整个项目的投资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具体包括支出分析、收益分析、收益投资比、投资回报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等。
支出分析:一次性支出包括开发费、培训费、差旅费、初始数据录入、设备购置费等,非一次性支出包括软、硬件租金、人员工资及福利、水电等公用设施使用费,以及其他消耗品支出等。
收益分析:直接收益:通过项目实施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如销售项目产品的收入。
间接收益:通过项目实施,通过间接方式获得的收益,如成本的降低。 其他收益:如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等;
收益投资比、投资回收期分析:对投入产出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项目的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指标;
敏感性分析:如设备和软件配置、处理速度要求、系统的工作负荷类型、负荷量等关键因素变化时,对支出和收益产生影响的估计;
(3)社会效益可行性分析
项目除了需要考虑经济可行性分析外,往往还需要对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 尤其是针对面向公共服务领域的项目,其社会效益往往是可行性分析的关注重点。
对组织内部来说:需要充分挖掘和分析项目各项能力的效益,如:品牌效益、竞争力效益、技术创新效益、人员提升效益、管理提升效益;
对社会发展来说:可以为区域社会发展带来各种进步,如:公共进步、文化效益、环境效益、社会责任感效益、其他收益;
(4)运行环境可行性分析
运行环境是制约信息系统发挥效益的关键;在进行运行环境可行性分析时,可以重点评估是否可以建立系统顺利运行所需要的环境以及建立这个环境所需要 进行的工作;
(5)其他方面可行性分析
信息系统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除了前面介绍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和运行环境可行性分析外,还包括了诸如法律可行性、政策可行性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7.3、初步可行性研究(☆☆☆☆)
1、定义:一般是在对市场或者客户情况进行调查后,对项目进行的初步评估;
2、辅助研究的目的和作用:(1)辅助(功能)研究包括项目的一个或者几个方面,但不是所有方面;(2)辅助研究只能作为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和大规模投资建议的前提或辅助;(3)辅助研究的费用必须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费用一并考虑,因为这种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节省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