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第6版教材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考点分析:
- 本章重要程度:一般,为后续章节做铺垫,有总体认识即可,选择题1-2分
- 高频考点:OSI模型、TCP/IP模型、每个层次的功能、协议层次
- 新教材变化:删除网络结构、删除X.25、更新互联网发展【基本没有变化】
第1节 计算机网络发展和分类
1.1 计算机网络形成和发展
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即 ICT = IT + CT
备注: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T,Information Technology;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2. 计算机网络的阶段
- 阶段1:早期网络
注:ARPAnet是当今互联网的前身
- 阶段2:厂商独立发展阶段
- 阶段3:标准化阶段
3.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
-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通过意大利公用分组交换网ITAPAC设在北京的PAD发出我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
- 1989年9月,国家计委组织建立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立项的主要目标是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3个单位间建设高速互联网络,于1992年建设完成
- 1994年1月4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
- 1997年6月3日,中国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组建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现如今负责ip地址的管理、ipv6、域名等】
- 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域名总数为3024万个;IPv6地址数量为68055块/32,IPv6活跃用户数量达7.67亿;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1.1亿;光缆线路总长度达6196万公里。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1129万,其中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93.7万个,活跃App数量达260万款,物联网终端用户21.23亿。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
通信子网:通信节点(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和通信链路(电话线、同轴电缆、无线电线路、卫星线路、微波中继线路和光纤缆线)
-
用户资源子网:PC、服务器等
2. PAN、LAN、MAN、WAN
按照覆盖范围可以把网络分为个人网(P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3. 其他分类方式
- 按照交换技术:电路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
-
按采用协议分类:IP网、IPX网等
-
按传输介质分类:无线网、有线网。有线网又能分为双绞线网络、同轴电缆网络、光纤网络等
-
按用途分类:教育网络、科研网络、商业网络、企业网络
1.3 计算机网络应用
- 信息浏览和发布
万维网;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博客、微博
- 通信和交流
电子邮件、网络电话、QQ、Skype、Meta(Facebook)、Twitter
- 休闲和娱乐
网络电视、Bilibili、YouTube等视频网站、互动网络游戏
- 资源共享
远程文件共享、P2P文件共享、云计算
- 电子商务
网上购物、网上购票
- 远程协作
远程教育、远程医疗
- 网上办公
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校园网上办公系统
1.4 练习
1. [网规2016年11月第26题]
网络应用需要考虑实时性,以下网络服务中实时性要求最高的是(B)
A. 基于SNMP协议的网管服务
B. 视频点播服务
C. 邮件服务
D. Web服务
[答案] B
[解析] 一般应用时延要求200ms以内,音视频时延要求50ms以内,故视频点播服务对实时性要求最高。如果问业务重要性排序,基于SNMP的网管服务优先级最高。
2. [网规2020年11月案例分析一/问题1 (2分)]
对网络进行QoS规划时,划分了语音业务、管理业务、IPTV业务、上网业务,其中,优先级最高的是(1 管理业务),优先级最低的是(2 上网业务)
答案:(1) 管理业务 (2) 上网业务
[解析] 业务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序:管理业务、语音业务/IPTV业务、上网业务
3. [网工2022年11月案例分析一/问题3 (4分)]
某仓储企业网络拓扑结构如图所示,占地500亩。有5层办公楼1栋,大型仓库10栋,每栋仓库内、外配置视频监控16台,共计安装视频监控160台。SwitchA、服务器、防火墙、管理机、Router A等设备部署在企业办公楼一层的数据机房中,Switch B部署在办公楼一层配线间作为一层的接入设备,Switch C、Switch D分别部署在仓库1、仓库2,各仓库的交换机与Switch A相连。办公楼的其他楼层的交换机、以及其他仓库的交换机的网络接入方式与图中Switch B、Switch C、Switch D的接入方式相同,不单独在图上标示。
若接入的IPC采用1080P的图像传输质量传输数据,Switch C、Switch A选用百兆交换机是否满足带宽要求,请说明理由。
[答案] Switch C可以使用百兆链路,Switch A不能使用百兆,带宽不够
[解析] 分辨率、帧数与带宽需求对应关系如下:
如上,1080P视频带宽需求一般为4M,Switch C下有16路IPC,带宽需求:16 * 4 = 64M,低于100M,且有一定富余,可以通过百兆交换机接入。Switch A下有160路IPC,共计带宽需求:160 * 4 = 640M,远超百兆,故至少需要配置千兆交换机。
第2节 OSI、TCP/IP参考模型
2.1 为什么要进行网络分层?
早期的计算机:封闭系统,所有部件同一厂商。例如IBM全家桶:PowerCPU、AIX、DB2
-
优点:安全性高,性能强
-
缺点:兼容性差,更新周期慢
如今的计算机生态:兼容机,软硬件分离,各司其职
2.2 OSI模型
1. OSI模型的优点:CPU/内存/硬盘/显卡/主板等标准化
-
某一层所做的改动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层,利于设计、开发、故障排除
-
通过定义在模型的每一层实现功能,鼓励产业的标准化
-
通过网络组件的标准化,允许多个供应商协同进行开发
-
允许各种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互相通信,无缝融合
-
促进网络技术快速迭代,降低成本
2. OSI模型各层功能
2.3 TCP/IP参考模型
TCP/IP模型各层功能:
TCP/IP参考模型对应协议:
2.4 OSI与TCP/IP模型对&协议层次
2.5 练习
1. [网工2016年11月第22题]
在OSI参考模型中,实现端到端的应答、分组排序和流量控制功能的协议层是(C)
A. 数据链路层
B. 网络层
C. 传输层
D. 会话层
[答案] C
[解析] 传输层实现端到端的应答、分组排序和流量控制功能
2. [网工2022年5月第22题]
在OSI参考模型中,(B)在物理线路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答案] B
[解析] 物理链路之上是数据链路层,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有很多可靠性保障机制。
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的区别:比如有3个节点123,1到3是端到端,可靠性通过传输层协议保障;1到2、或者2到3是物理链路,可靠性通过数据链路层保障。
3. [网工2024年5月第39题]
TCP协议与UDP协议工作在(D)
A. 物理层
B. 网络层
C. 数据链路层
D. 传输层
[答案] D
[解析] 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第3节 数据封装与解封
3.1 借助OSI模型理解数据传输过程(封装)
3.2 借助OSI模型理解数据传输过程(解封)
3.3 练习
1. [网工2005年11月第18-19题]
在ISO OSI/RM中,(B)实现数据压缩功能。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处理的数据单位是(B)
[1] A. 应用层 B. 表示层 C. 会话层 D. 网络层
[2] A. 比特 B. 帧 C. 分组 D. 报文
[答案] 1. B 2. B
[解析] 掌握OSI每个层次的功能和各个数据单位的名称。
OSI模型中:
表示层实现数据压缩解压、加密解密的功能
会话层创建、注销会话
传输层提供可靠或者不可靠的端到端传输 [数据段/报]
网络层提供逻辑寻址、路由选择的功能 [数据包/分组]
数据链路层将分组封装成帧、提供点到点的传输、差错控制
物理层提供在媒介上传输比特流的功能
2. [网工2021年11月第13题]
在OSI参考模型中,传输层上传输的数据单位是(D)
A. 比特 B. 帧 C. 分组 D. 报文
[答案] D
[解析] 掌握几种数据封装的命名,传输层的数据单位叫数据段或数据报(简称报文)
3. [网规2016年11月第11题]
数据封装的正确顺序是(C)
A. 数据、帧、分组、段、比特
B. 段、数据、分组、帧、比特
C. 数据、段、分组、帧、比特
D. 数据、段、帧、分组、比特
[答案] C
[解析] 掌握数据封装在各层的名称
应用层传输的是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简称数据
传输层是数据段
网络层是数据分组
数据链路层是数据帧
物理层是比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