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网络切片深度解析
摘要
本文从 5G 网络切片的底层技术原理出发,深入剖析切片在连接建立、核心网功能选择及用户面数据传输中的关键作用。通过信令流程详解、核心网功能选择算法及实际部署案例,揭示网络切片如何实现差异化服务能力。结合切片管理架构与演进趋势,为 5G 网络切片的技术落地与应用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1. 引言
5G 网络切片作为支撑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通过将单一物理网络虚拟化为多个逻辑隔离的专用网络,实现了 “一网多用” 的革命性突破。不同于传统网络的刚性架构,5G 切片在无线接入网 (RAN)、核心网 (CN) 及传输网络中均进行了深度重构,特别是在连接建立、核心网功能选择等底层信令流程中引入了全新机制,本文将从这些底层技术细节展开分析。
2. 切片的核心技术架构
2.1 网络切片标识体系
- S-NSSAI (单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
- SST (切片 / 服务类型):1-255,定义切片业务类型 (如 1=eMBB, 2=URLLC, 3=mMTC)
- SD (切片分化):用于同一 SST 下的进一步细分,如工业 URLLC 与车联网 URLLC
- NSSAI (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UE 请求的一个或多个 S-NSSAI 集合
- 切片 ID:核心网内部使用的唯一标识,与 S-NSSAI 映射
2.2 切片使能的核心网功能
- NSSF (网络切片选择功能):
- 基于 UE 请求的 NSSAI 选择可用切片实例
- 维护切片能力信息与 AMF/SMF 关联关系
- AMF (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
- 切片级移动性管理
- 与 NSSF 交互完成切片选择
- SMF (会话管理功能):
- 切片级会话管理
- 基于切片策略选择 UPF
- UPF (用户面功能):
- 切片专用数据转发路径
- QoS enforcement 点
3. 切片在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作用
3.1 切片感知的附着流程
[UE] <---> [gNB] <---> [AMF] <---> [NSSF]| | | || NAS附着请求(含NS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