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SPI协议的种类及异同
目录标题
- 一、标准SPI(四线制SPI)
- 二、单线路SPI(Single Wire SPI)
- 三、三线制SPI(Three-Wire SPI)
- 四、SPI的衍生协议
- 1. **QSPI(Quad SPI)**
- 2. **DSPI(Dual SPI)**
- 3. **SPI with Daisy Chain(菊花链SPI)**
- 五、SPI与其他串行协议的对比
- 六、总结:SPI协议的选择原则
- QSPI(Quad SPI)的详细特点
- QSPI与标准SPI的关键差异
- 选择建议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作为一种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多种变体和衍生协议,以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以下是SPI的主要协议种类及其异同点:
一、标准SPI(四线制SPI)
特点:
- 四线制:SCK(时钟)、MOSI(主出从入)、MISO(主入从出)、CS(片选)。
- 全双工通信:主从设备可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 同步传输:依赖SCK时钟信号同步数据。
- 支持多从机:通过多个CS引脚选择不同从设备。
- 典型应用:传感器(如加速度计)、存储器(如SPI Flash)、显示屏。
二、单线路SPI(Single Wire SPI)
特点:
- 两线制:SCLK(时钟)和SDIO(数据输入/输出复用)。
- 半双工通信:同一时刻数据只能单向传输。
- 双向数据线:通过分时复用实现收发,降低引脚数。
- 应用场景:引脚资源紧张的设备,如小型传感器、EEPROM。
- 与标准SPI的差异:
- 减少了数据线数量,但牺牲了全双工能力。
- 通信时序需额外控制,如通过命令字节指示数据方向。
三、三线制SPI(Three-Wire SPI)
特点:
- 三线制:SCK、SDIO(双向数据线)、CS。
- 半双工通信:通过方向控制实现双向传输。
- 双向数据线:主从设备通过切换输入/输出模式共享同一数据线。
- 应用场景:简化布线的场景,如近距离通信的外设。
- 与标准SPI的差异:
- 节省一个数据线引脚,但需要软件或硬件控制数据方向。
- 可能需要额外的方向控制信号(如DIR引脚)。
四、SPI的衍生协议
1. QSPI(Quad SPI)
特点:
- 高速传输:使用4条数据线(IO0~IO3)并行传输数据。
- 多线模式:支持单线、双线、四线模式切换,兼容标准SPI。
- 指令集扩展:通过专用命令字(如Fast Read Quad IO)启用多线传输。
- 应用场景:高速Flash存储器(如NOR Flash)、高性能外设。
- 与标准SPI的差异:
- 数据传输速率提升4倍(四线模式下)。
- 协议复杂度增加,需支持专用命令和时序。
2. DSPI(Dual SPI)
特点:
- 双线传输:使用2条数据线(IO0、IO1)并行传输。
- 速度提升:相比标准SPI,吞吐量翻倍。
- 应用场景:中等速度需求的存储器和外设。
- 与标准SPI的差异:
- 数据线数量翻倍,传输效率提升。
- 需支持双线命令和时序。
3. SPI with Daisy Chain(菊花链SPI)
特点:
- 级联拓扑:多个从设备串联,数据依次通过每个设备。
- 共享信号线:所有从设备共享SCK、MOSI、MISO,仅需一个CS。
- 数据转发:前一个从设备的输出连接到下一个从设备的输入。
- 应用场景:需要节省CS引脚的多从机系统,如LED驱动阵列。
- 与标准SPI的差异:
- 从机之间无独立片选,通过数据帧格式区分设备。
- 通信延迟增加,需设计特殊的数据帧结构。
五、SPI与其他串行协议的对比
协议 | 传输方式 | 数据线 | 时钟 | 通信方向 | 典型速率 | 特点 | 应用场景 |
---|---|---|---|---|---|---|---|
标准SPI | 同步 | 4线(SCK/MOSI/MISO/CS) | 主设备 | 全双工 | 1MHz~100MHz | 基础四线制,兼容性强 | 高速外设、存储器 |
单线路SPI | 同步 | 2线(SCLK/SDIO) | 主设备 | 半双工 | 1MHz以下 | 引脚最少,分时复用数据线 | 低引脚数设备 |
三线制SPI | 同步 | 3线(SCK/SDIO/CS) | 主设备 | 半双工 | 1MHz~50MHz | 双向数据线,需控制传输方向 | 简化布线场景 |
QSPI | 同步 | 6线(SCK/CS/IO0~IO3) | 主设备 | 全双工/半双工 | 50MHz~500MHz | 支持四线并行传输,速度极快 | 高速Flash、高性能外设 |
I²C | 同步 | 2线(SCL/SDA) | 主设备 | 半双工 | 100kHz~4MHz | 支持多主多从,带地址寻址 | 低速多设备通信 |
UART | 异步 | 2线(TX/RX) | 无 | 全双工 | 9600bps~115200bps | 无时钟,需约定波特率 | 低速点对点通信 |
USB | 同步 | 4线(D+/D-/VCC/GND) | 主机 | 全双工 | 1.5Mbps~10Gbps | 高速、自动寻址、热插拔 | 计算机外设、高速数据传输 |
六、总结:SPI协议的选择原则
- 引脚资源:
- 若引脚紧张,优先选择单线路SPI或三线制SPI。
- 传输速率:
- 高速场景(如Flash读写)选择QSPI或DSPI;低速场景可使用标准SPI。
- 拓扑结构:
- 多从机系统若CS引脚不足,考虑菊花链SPI。
- 兼容性:
- 与现有设备通信时,需确保主从设备支持相同的SPI变体。
通过灵活选择SPI的不同协议种类,可在引脚数量、传输效率和系统复杂度之间取得平衡。
QSPI(Quad SPI)的详细特点
-
四线并行传输
- 使用4条数据线(IO0~IO3)同时传输数据,相比标准SPI(单数据线)吞吐量提升4倍。
- 例如,在相同时钟频率下,标准SPI传输1字节需8个时钟周期,而QSPI仅需2个周期。
-
模式灵活性
- 支持多种传输模式:
- 单线模式:兼容标准SPI,使用IO0作为MOSI,IO1作为MISO。
- 双线模式:IO0和IO1同时传输数据,速率翻倍。
- 四线模式:IO0~IO3全部用于数据传输,速率最高。
- 支持多种传输模式:
-
专用命令集
- 通过特定指令(如
FAST_READ_QUAD_IO
)激活多线模式。 - 例如,读取Flash数据时,前几个字节可能通过单线模式传输命令和地址,后续数据通过四线模式高速传输。
- 通过特定指令(如
-
典型应用场景
- 高速NOR Flash:如用于存储固件的大容量Flash芯片(如Micron MT25QL系列)。
- 高性能传感器:需快速传输大量数据的图像传感器、雷达模块等。
QSPI与标准SPI的关键差异
特性 | 标准SPI | QSPI |
---|---|---|
数据线数量 | 1条MOSI + 1条MISO(共2条数据) | 最多4条数据线(IO0~IO3) |
最大理论速率 | 取决于时钟频率(如100MHz) | 时钟频率 × 4(如400MHz等效速率) |
命令格式 | 简单命令(如0x03 = Read) | 复杂命令集,需支持多线指令 |
协议复杂度 | 低 | 高(需处理模式切换、数据对齐) |
硬件支持 | 所有SPI控制器 | 需专用QSPI控制器或兼容控制器 |
应用场景 | 通用外设通信 | 高速数据存储、高性能设备 |
选择建议
- 优先使用QSPI:当需要极高传输速率(如Flash读写、大数据量传感器)且控制器支持时。
- 使用标准SPI:当兼容性要求高、速率需求中等或从设备不支持QSPI时。
- 注意:QSPI设备通常也支持标准SPI模式,可在低速场景下退化为标准SPI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