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imation(估算):业务分析师的“不确定性对抗术”
在变化中给出最靠谱的预判。
当面对项目排期模糊、资源计划混乱、老板催问“多久能搞定”的时候,
我总会说:“别着急,我们先做个 Estimation。”
因为,没有靠谱的估算,承诺和资源分配就是空中楼阁。
什么是 Estimation?
Estimation(估算)并不是瞎猜,
而是一种在信息不完整时,最大化准确率的预判方法。
它是:
- 基于现有信息,合理推断工作量、时间、成本
- 在有限认知下,给出风险可控的预期范围
- 为决策、计划、承诺提供数据支撑
一句话:在不确定的世界里,给出最靠谱的参考答案。
我常用 Estimation 的应用场景
- 项目初期做高层次估算,指导资源投入
- 需求分析阶段预判开发/交付周期
- 制定预算、排定人力计划
- 与客户、管理层对齐预期,降低期望落差
- 规划版本 Roadmap,决定功能取舍
我的 Estimation 流程
- 明确估算目标
- 是估算工作量、工期、成本,还是资源数量?
- 是粗略估算(Rough Order of Magnitude)还是详细估算?
- 收集已知信息
- 理解需求范围、复杂度、关键限制条件
- 查找历史数据、参考类似项目经验
- 选择估算方法
- 类比估算(Analogous Estimation):参考历史项目的相似性
- 参数估算(Parametric Estimation):根据数量、特性推算(如每页开发5小时)
- 三点估算(Three-Point Estimation):乐观值、悲观值、最可能值
- 专家判断(Expert Judgment):请有经验的人快速给出合理区间
- 分解法(Decomposition):把大任务拆小,再逐个估算汇总
- 给出估算范围
- 给出一个区间(而不是单点)
- 明确假设条件和已知的风险点
- 标明不确定性和缓冲
- 说明哪些地方是基于假设的
- 给项目加上合理的浮动系数(通常10%-30%)
- 持续更新估算
- 随着信息更完整,逐步细化和调整估算
一个真实案例
在为某零售系统上线项目做估算时,
- 需求文档还未完备,变化频繁
- 老板只关心:“几个月能上线?”
我采用分阶段估算方法:
- 先按模块粗略估算,给出整体3-5个月的区间
- 标明:如果模块X需求膨胀,可能增加20%工期
- 每完成一次需求冻结,重新校准估算
结果:
- 项目按5个月上线,符合最初预期
- 过程中因为预设了缓冲区,没有出现重大延期
Estimation 带给我的价值
- 让项目启动有据可依,不是拍脑袋开工
- 管理好各方预期,避免最后追责与失控
- 提升资源调配效率,合理安排人力和预算
- 即使遇到变化,也能有章可循地调整
我的经验建议
- 估算≠承诺,必须讲清楚是“基于现阶段信息的最佳预判”
- 分阶段、多轮次迭代估算,随着信息增加,不断精细化
- 要敢于暴露不确定性,把风险和假设写清楚,保护自己
- 与团队一起估算,避免个人偏见,集思广益
- 重视历史数据积累,未来的估算会越来越准
最后的共勉
在快速变化和信息不完整的现实世界里,
靠谱的 Estimation,既是专业的体现,也是信任的基石。
它让我能够掌控项目节奏,
在不确定性中,稳稳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