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路线和推进
数字化转型三个阶段
百度百科给出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包括信息化、数字化、数智化三个阶段
- 信息化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业务信息进行记录、储存和管理,通过电子终端呈现,便于信息的传播与沟通。
- 数字化通过打通各个系统的互联互通,让数据得以连接。通过基于大量沉淀在业务系统中的运营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地、多维地分析,对企业的运作逻辑进行数字建模、优化,指导并服务于企业的日常运营。
- 数智化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合称,在数字与智能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建立决策机制的自优化模型,实现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智能化分析与管理、精准执行的能力。借助数字化模拟人类智能,让智能数字化,进而应用于系统决策与运筹等能力。通过数字智能化和智能数字化,帮助企业优化现有业务价值链和管理价值链,增收节支、提效避险,实现从业务运营到产品/服务的创新,提升用户体验,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进而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一、数字化转型深度
数字换转型深度包含:连接-数据-赋能 - 智能
具体实现包括了信息系统应用 - 信息系统集成 - 数据驱动 - 知识赋能 - 智能自主几个关键的阶段。
1. 1 知识赋能。
知识赋能是数据到智能之间,增加一个的阶段。
数据不直接跳跃到智能化,而是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将我们的私有经验,发现的规律显性化融入到知识经验库里面,这个是朝智能化发展相当重要的一步。
企业要应用人工智能一定是涉及到通用大模型+企业私有知识经验,两者缺一不可。企业的知识赋能做到越充分,越容易演进到智能自主这个阶段。知识赋能这个阶段的关键作用在于企业基于已有的信息和数据,如何构建知识经验库实现知识和数据的融合。
在知识赋能阶段可以借助AI和人工智能,比如构建智能化知识库,这个阶段主要是实现辅助人进行决策和执行。
1.2 智能自主
智能自主是智能化高级阶段,知识推理也是AI完成的,知识应用解决业务场景问题也是AI完成的。也就是AI完全可以完成从信息-数据-知识-智能-应用的完整端到端闭环。
智能自主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和环境信息主动地执行动作、做出决策,还能与其他智能体或人类进行交互和协作,以完成特定的任务或目标。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智能自主基于对业务场景相关主体、客体、空间等的运行功能等进行智能自主感知、分析、预测决策和学习进化的智能模型,在相应范围内,实现协同工作的主体与空间之间(如人和机器),以及主体与主体之间(如企业内部团队/员工之间、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外部合作伙伴相互之间),基于能力赋能的客体(如关键业务行为活动)自组织自适应运行、智能自主协作与自学习进化(业务功能化、功能模型化、模型智能化、智能自主化)。
二、数字化转型的广度
数字化转型的广度的三个阶段: 企业内部信息化,消费互联,产业互联。
2.1 企业内部信息化
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似基础平台建设,围绕ERP的横向价值链信息化,围绕MES为核心的纵向信息化,同时横向和纵向的集成和协同等。
2.2 消费互联
消费互联网是指于消费领域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线上购物、支付、物流等过程的完整链条,从而实现消费的便利和效率提升。
2.3 产业互联
产业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生态,对各个垂直产业的产业链和内部的价值链进行重塑和改造,从而形成的互联网生态和形态。产业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四、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
数字化转型本质是业务问题,其次才是技术问题
4.1 数字化转型本质内容
而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 连接:万物互联,解决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的连接问题
- 数据:连接后产生集成和协同,协同过程自然会产生数据
- 智能:数据经过加工和提炼,形成智能化分析应用
三者相辅相成,连接的价值不仅仅是支撑了业务协同和产生数据。数据支撑业务运作,数据反哺业务;而数据本身持续积累,从而实现应用于分析和决策,数据产生智能。
4.2 数字化转型推进
思路1:按连接-数据-智能思路演进
连接-数据 -智能是最基本的数字化演进路线。
企业在进行数字化建设的时候优先还是要考虑解决连接和协同问题。其次是数据驱动运营,数据贯穿整个数字化建设生命周期,即业务和数据建设两条线是并行的。最后是智能,这里的智能是指自适应地进行规则调整和优化,但是这个阶段的视线需要的是大数据的积累,需要逐步推进,慢慢优化。
思路2:由内而外-从三流整合到生态整合
这个思路实际是通过打通内部和外部,打通线上和线下,对三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一步的整合。
其中的核心是数据驱动运营思维的转变,就是如何基于数据分析持续运营,将被动的等待市场和客户,变化为主动的经营流量和拓展客户。当从消费互联转到产业互联的时候,实际真正的重点在于生态的整合,即真正去构建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和开放能力平台,这个生态平台才是能够持续不断发挥价值的地方。
这一思路最终实现类似小米一样的企业,小米实际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手机厂商,而是一个生态平台建设和运营商,真正赚钱的反而是对整个生态体系的持续运营和增值服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