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之下再看HTTP请求对接后端method
在当今的软件开发领域,各类框架涌现,极大地提升了开发效率。以 Java 开发为例,Spring 框架不断演进,Spring Boot 更是简化到只需引入 Maven 包,添加诸如@SpringBootApplication、@RestController等注解,就能轻松启动一个 Web 应用。然而,这种便利性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许多开发者对底层原理的理解日益模糊。近期在面试中发现,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开发者,对浏览器通过 HTTP 域名访问后端代码中method的具体机制,大多一知半解。
在此,一同重温这些重要的底层知识。如今,开发者们沉浸在各种框架搭建的便捷世界里,Java中的 Servlet,这个曾经开启众多开发者编程之路的基础知识点,或许已被不少人遗忘或忽视。但若不了解底层原理,又怎能在技术之路上稳健前行?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 Web 服务器。Web服务器犹如网络世界的信息枢纽,主要职责是接收并处理来自客户端(如浏览器)的 HTTP 请求,然后返回相应的网页内容或数据。在 Java 开发领域,Tomcat专为运行Java Web应用而生,对Servlet、JSP等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支持。Tomcat 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 Servlet容器,如同 Servlet 的 “管家”,全面管理 Servlet 的生命周期。它接收客户端的请求,依据请求特性精准分配给对应的 Servlet 进行处理,最后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端。
- JSP引擎,堪称 JSP 页面的 “翻译大师”,能将 JSP 页面巧妙转化为 Java Servlet 代码,然后进行编译与执行。在运行过程中,它还具备自动感知页面更新的能力,一旦页面有变动,便自动重新编译,确保应用程序实时体现代码的最新变化。
- HTTP服务器,它像一位时刻警觉的 “门卫”,监听着指定端口的 HTTP 请求。一旦请求来临,迅速解析请求信息,并及时给出相应的响应。
- 连接器,它扮演着 “桥梁” 的角色,支持 HTTP、HTTPS、AJP 等多种协议连接,为与其他服务器或应用程序之间的顺畅通信提供了便利。
接下来,我们深入剖析浏览器的HTTP请求是如何找到代码中controller的:
请求监听与接收,Tomcat作为广泛应用的Web服务器,默认监听 8080 端口上的HTTP请求。当客户端发出请求时,Tomcat迅速响应,以极高的效率接收并细致解析请求信息,为后续处理奠定基础。
Servlet 定位与对象创建,若该请求指向一个 Servlet,Tomcat 凭借其强大的路由机制,依据请求中的 URL,精准定位到对应的Servlet。与此同时,Tomcat会立即创ServletRequest与ServletResponse两个至关重要的对象,将请求的详细信息封装进ServletRequest,然后传递给Servlet的service方法进行业务处理。这一步就像是为Servlet的工作准备好所需的全部材料。
业务处理与响应回传,Servlet 依据预设的业务逻辑,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对请求进行精心运算处理,生成相应的响应数据。随后,借助ServletResponse对象,将处理结果准确无误地回传给客户端,至此完成一次完整的请求 - 响应交互。
此时,如果借助一张形象的示意图,唤起了大家熟悉的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