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DAY 28 类的定义

1. 类的定义

类是对象的蓝图,定义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 定义一个简单的类
class Dog:pass# 创建 Dog 类的实例
my_dog = Dog()

2. 类的初始化方法

init 是类的初始化方法,在创建对象时自动调用,用于初始化对象的属性。

class Cat:# 初始化方法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self.name = nameself.age = age# 创建 Cat 类的实例
my_cat = Cat("Tom", 3)
print(f"猫的名字是 {my_cat.name},年龄是 {my_cat.age} 岁。")

3. 类的普通方法

普通方法定义在类内部,用于实现类的特定功能。

class Rectangle:def __init__(self, length, width):self.length = lengthself.width = width# 普通方法,用于计算矩形面积def area(self):return self.length * self.width# 创建 Rectangle 类的实例
my_rectangle = Rectangle(5, 3)
print(f"矩形的面积是 {my_rectangle.area()}。")

4. 类的继承

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也可以扩展或重写父类的方法。

# 定义父类
class Animal:def __init__(self, name):self.name = namedef speak(self):print(f"{self.name} 发出声音")# 定义子类,继承自 Animal 类
class Dog(Animal):# 重写父类的 speak 方法def speak(self):print(f"{self.name} 汪汪叫")# 创建 Dog 类的实例
my_dog = Dog("Buddy")
my_dog.speak()

5.总结

  1. 类的定义:类是对象的蓝图,封装属性和方法,将现实实体抽象为编程概念,如简单的 Dog 类示例。
  2. 类的初始化方法__init__ 是特殊方法,创建对象时自动调用,用 self 绑定参数以初始化实例属性,像 Cat 类借此设定名字和年龄。
  3. 类的普通方法:定义在类内,首个参数多为 self,用于访问实例属性并实现特定功能,如 Rectangle 类的 area 方法算面积。
  4. 类的继承:子类可继承父类属性和方法,能扩展新内容或重写父类方法,如 Dog 类继承 Animal 类后重写 speak 方法。
http://www.dtcms.com/a/194326.html

相关文章:

  • 内容中台重构企业知识管理路径
  • 力扣HOT100之二叉树:102. 二叉树的层序遍历
  • 【GAN网络入门系列】一,手写字MINST图片生成
  • 前端取经路——量子UI:响应式交互新范式
  • 知识蒸馏实战:用PyTorch和预训练模型提升小模型性能
  • 【笔记】导出Conda环境依赖以复现项目虚拟环境
  • LLaMA-Factory:准备模型和数据集
  • 详解具身智能开源数据集:ARIO(All Robots In One)
  • Java 多线程基础:Thread 类核心用法详解
  • RabbitMQ 消息模式实战:从简单队列到复杂路由(三)
  • 第一次做逆向
  • LLaMA-Factory:环境准备
  • 【全解析】EN18031标准下的SSM安全存储机制
  • 小刚说C语言刷题—1700请输出所有的2位数中,含有数字2的整数
  • ubuntu22.04卸载vscode
  • C#实现访问远程硬盘(附源码)
  • 技术剖析|线性代数之特征值分解,支撑AI算法的数学原理
  • 在MYSQL中导入cookbook.sql文件
  • Chrome代理IP配置教程常见方式附问题解答
  • Android 中使用通知(Kotlin 版)
  • 若依框架Consul微服务版本
  • AI 笔记 -基于retinaface的FPN上采样替换为CARAFE
  • Vue2项目中使用videojs播放mp4视频
  • 如何在win11上 运行arm虚拟机
  • Gensim 是一个专为 Python 设计的开源库
  • 苹果新一代车载系统CarPlay Ultra来袭,全屏接管+ChatGPT助力,智能驾驶要“起飞”
  • k8s灰度发布
  • MinIO 开源的分布式文件服务器
  • 测试工程师如何学会Kubernetes(k8s)容器知识
  • 如何与“不安”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