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 前端开发流程 SOP(标准操作流程)参考
文章目录
- 🚀 前端开发流程 SOP(标准操作流程)
- 一、项目前准备
- 1.1 需求评审
- 1.2 技术评估
- 1.3 任务拆分与排期
- 二、开发阶段
- 2.1 分支管理规范(以 Git 为例)
- 2.2 代码规范与约定
- 2.3 编码原则
- 2.4 与后端联调
- 三、测试阶段
- 3.1 自测 Checklist
- 3.2 冒烟测试
- 3.2 提交测试环境
- 四、上线流程
- 4.1 上线前检查
- 4.2 上线发布
- 4.3 上线后验证
- 五、后续维护
- 5.1 迭代记录与文档
- 5.2 复盘与优化
- 📌 附录建议
作为前端开发组长,撰写一份标准操作流程(SOP,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可以帮助团队提高协作效率、代码质量和交付稳定性。
下面是一份通用但系统化的 前端开发流程SOP 模板,你可以根据实际项目、技术栈和团队情况进行定制。
🚀 前端开发流程 SOP(标准操作流程)
一、项目前准备
1.1 需求评审
- 与产品、设计、后端评审需求,确认功能边界、接口、交互逻辑。
- 明确设计稿交付时间与接口对接时间。
- 输出《需求评审记录》。
1.2 技术评估
- 评估技术难点(性能、权限、组件复用、复杂交互等)。
- 如涉及新技术/库需提前 POC 验证。
- 确定接口返回结构与前端类型定义。
1.3 任务拆分与排期
- 将功能拆分为具体子任务,指派开发。
- 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如 Jira、TAPD、飞书甘特图)记录并排期。
二、开发阶段
2.1 分支管理规范(以 Git 为例)
-
使用 Git Flow 或 trunk-based 流程。
-
建议分支命名规范:
feature/xxx
新功能fix/xxx
修复问题refactor/xxx
重构hotfix/xxx
紧急修复
2.2 代码规范与约定
-
遵守团队统一的 ESLint + Prettier 规则。
-
使用统一的提交规范(如 Conventional Commits):
feat: 新增功能 fix: 修复问题 chore: 构建/依赖更新 refactor: 重构代码
-
提交前必须
lint
检查通过。
2.3 编码原则
- 遵循组件拆分原则(可复用、单一职责)。
- 使用 TypeScript 开发,接口类型明确。
- 表单处理、数据请求、权限控制要按统一方式编写(封装统一 Hook 或工具函数)。
- 样式遵循 BEM / CSS-in-JS / Tailwind(视团队风格而定)。
2.4 与后端联调
- 使用 Swagger 或接口文档工具,提前模拟数据。
- 推荐使用
mock
数据或本地 mock 服务。 - 接口变更需通过接口文档沟通并记录。
三、测试阶段
3.1 自测 Checklist
- 功能正常(含异常输入、边界场景)。
- 响应时间合理,未阻塞主线程。
- 跨浏览器(Chrome、Safari、Edge)、多终端自测。
- 控制台无报错或警告。
3.2 冒烟测试
- 正式提测前由测试同学组织完成冒烟测试用例评审、开发和产品同学验收(或版本项目管理+版本开发负责人)
3.2 提交测试环境
- 提交 Merge Request / Pull Request,发起代码评审。
- 编写必要的 PR 描述、测试用例说明。
- CI/CD 自动部署至测试环境,确保构建成功。
四、上线流程
4.1 上线前检查
- 所有 MR 已合并,CI/CD 构建通过。
- 有上线 checklist,包括版本号、功能点、依赖包更新记录。
- 提前发起发布会议/通知 QA 做回归测试。
4.2 上线发布
- 通过 Git Tag 管理发布版本。
- 使用灰度发布策略(如按用户、路由、环境变量切流)。
- 遇异常可快速回滚。
4.3 上线后验证
- 验证核心功能可用性。
- 日志监控与前端错误埋点无异常。
- 数据埋点确认是否正常采集。
五、后续维护
5.1 迭代记录与文档
- 编写更新日志(Changelog)。
- 对新增模块或组件补充内部文档说明。
5.2 复盘与优化
- 重大版本或多人协作模块建议进行技术复盘会议。
- 持续优化组件库、工具函数、开发脚手架。
📌 附录建议
docs/README.md
:项目说明。docs/dev-guide.md
:开发者指南(启动、构建、调试、提交规范等)。docs/deploy.md
:部署流程说明。docs/api.md
:接口联调规范。docs/env.md
:环境变量配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