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文章目录
- 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 ARP报文(以太网)
- ARP高速缓存
 
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ARP协议的作用是实现任意网络层地址到任意物理地址转换。工作原理是:
- 主机向自己所在网络广播一个ARP请求,该请求包含目标机器的网络地址。
- 处于该网络的其他所有机器都将收到这个ARP请求,但是只有被请求的目标机器回应。
- 此时,目标机器发送一个ARP应答(包含自己的物理地址)。
ARP报文(以太网)
# ARP请求与应答报文格式
| 硬件类型 | 协议类型 | 硬件地址长度 | 协议地址长度 |   操作    | 发送端以太网地址 | 发送端IP地址 | 目的端以太网地址 | 目的端IP地址 |2字节     2字节       1字节          1字节        2字节            6字节         4字节             6字节           4字节
各字段具体释义:
- 硬件类型:定义物理地址类型,1表示为Mac地址。
- 协议类型:要映射的协议地址类型,0x800表示为IP地址。
- 硬件地址长度:Mac地址的长度为6。
- 协议地址长度:IPv4地址的长度为4。
- 操作:4种类型,ARP请求(值为1)、ARP应答(值为2)、RARP请求(值为3)、RARP应答(值为4)
- 其余字段表示指定通信双方的以太网地址和IP地址,发送端填充除目的端以太网地址外的三个字段,构建ARP请求发送。
- 接收端发现ARP请求中目的端IP地址是自己的,就将自己的以太网地址填进去,然后交换两个目的端地址和两个发送端地址,构建ARP应答返回。(操作字段设置为2)
ARP报文的长度计算
# 报文长度  28字节
| 硬件类型 | 协议类型 | 硬件地址长度 | 协议地址长度 |   操作    | 发送端以太网地址 | 发送端IP地址 | 目的端以太网地址 | 目的端IP地址 |2字节  +   2字节  +   1字节    +     1字节     +   2字节     +     6字节     +    4字节    +       6字节     +      4字节    =    28字节# 携带ARP报文的以太网帧
报文长度(28) + 帧首尾(18) = 46字节# 部分要求以太网帧数据长度至少为46,故而有填充字节,即:
46 + 帧首尾(18) = 64字节
ARP高速缓存
ARP会维护一个高速缓存,其中包含经常访问(比如网关地址)或最近访问机器的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避免重复ARP请求,提升发包速度)
注意:
- ARP请求与应答是从以太网驱动程序发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