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系统设计运行条件》 GB/T 45312-2025——解读
目录
1. 标准概述
2. 核心概念
3. 标准核心内容
3.1 一般要求
3.2 ODC基础元素层级
3.3 ODC元素具体要求
3.4 附录A(ODC示例)
4. 技术挑战与实施建议
5. 标准意义
原文链接:国家标准|GB/T 45312-2025
(发布:2025-02-28;实施:2025-02-28)
1. 标准概述
-
发布与实施:2025年2月28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并实施。
-
适用范围:适用于装备自动驾驶系统的M类(载客车辆)、N类(载货车辆),其他类型车辆或低等级自动驾驶系统可参考执行。
-
核心目标:规范自动驾驶系统(ADS)的设计运行条件(ODC),明确其功能运行的各类条件,确保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核心概念
-
自动驾驶系统(ADS)
-
定义:实现3级及以上驾驶自动化功能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参考GB/T 40429)。
-
-
设计运行条件(ODC)
-
涵盖范围:包括设计运行范围(ODD)、车辆状态、驾乘人员状态等必要条件的总体。
-
-
设计运行范围(ODD)
-
定义:自动驾驶系统设计时适用的外部环境条件,如道路类型、天气、光照、交通设施等。
-
3. 标准核心内容
3.1 一般要求
-
ODC定义原则:
-
客观性:ODC需清晰、无歧义,能够用于构建测试场景。
-
元素要求:每个ODC元素需明确名称、要求(允许/不允许)及关联关系。
-
持续识别:所有ODC元素需被ADS持续监测并响应。
-
版本管理:ODC需与硬件/软件版本绑定,随配置更新可调整。
-
3.2 ODC基础元素层级
ODC基础元素分为三个第一层级:
-
ODD(设计运行范围)
-
道路:类型(城市道路、公路、乡村道路等)、表面质量(开裂、车辙)、几何特征(弯道半径、坡度)、车道特征(标线、车道类型)。
-
道路设施:交通标志、信号灯、隧道、收费站等。
-
目标物: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障碍物等。
-
天气环境:风、雨、雪、雾、光照、温度等。
-
数字信息:V2X通信(V2V、V2I等)、卫星导航(BDS、GPS等)。
-
-
驾乘人员状态
-
驾驶员/后援用户:注意力状态(闭眼、接打电话)、安全带状态、位姿状态(是否在驾驶位)。
-
乘客:干扰行为、安全带状态等。
-
-
车辆状态
-
运动状态:速度(运行/激活速度)、加速度(横向/纵向)。
-
系统状态:高精地图、传感器、底盘系统等是否正常。
-
3.3 ODC元素具体要求
-
允许/不允许的判定:
-
允许:不影响ADS激活,且激活后能持续执行动态驾驶任务(DDT)。
-
不允许:抑制激活或导致退出(需明确具体条件)。
-
-
示例:
-
高速公路:允许雨量等级1级(≤14.9 mm/h),但2级雨量超过2分钟会导致退出。
-
弯道:允许曲率半径≥150m,否则禁止激活。
-
3.4 附录A(ODC示例)
以高速公路及快速路的3级自动驾驶系统为例,展示了如何定义ODC元素:
-
ODD:允许快速路/高速公路,但禁止匝道、应急车道;允许能见度200-500m的雾,禁止未系安全带。
-
驾乘人员状态:驾驶员需注视前方,未系安全带会抑制激活。
-
车辆状态:运行速度0-100 km/h,加速度范围±2 m/s²,车门未关闭则退出系统。
4. 技术挑战与实施建议
-
持续监测:需解决复杂环境(如能见度、道路缺陷)的实时感知问题。
-
元素关联性:需处理多条件耦合场景(如雨天+弯道+低能见度)。
-
灵活性:不同地区道路条件差异大,ODC需兼顾标准化与本地化适配。
-
验证测试:需结合仿真与实车测试,覆盖所有定义的ODC场景。
5. 标准意义
-
规范行业发展:为自动驾驶系统设计提供统一框架,避免碎片化。
-
提升安全性:通过明确边界条件,降低系统失效风险。
-
推动技术落地:为车企、供应商、测试机构提供权威参考,加速商业化进程。
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引用标准(如GB 5768、GB/T 40429)及具体技术能力,确保ODC的可行性与合规性。
如果此文章对您有所帮助,那就请点个赞吧,收藏+关注 那就更棒啦,十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