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源网荷储一体化
源网荷储一体化是指将能源系统中的电源(源)、电网(网)、负荷(荷)和储能(储)四大环节进行深度融合与协同优化,通过技术、管理和市场机制创新,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系统灵活调节和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系统模式。
核心组成部分
源(电源)
-
包括传统能源(火电、水电等)和新能源(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
-
强调多能互补,例如“风光水火储”联合运行,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网(电网)
-
电力传输与分配网络,包含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等。
-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电网灵活调度,适应波动性新能源的接入。
荷(负荷)
-
电力用户的需求侧,涵盖工业、商业、居民用电等。
-
通过需求响应(如峰谷电价、可中断负荷)调节用电行为,降低电网压力。
储(储能)
-
包括电池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
-
平抑新能源波动,实现“削峰填谷”,保障电网稳定性。
工作原理
源网荷储一体化通过对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的有机整合与协调控制,实现电力系统的实时动态平衡。在电力供应充足时,储能系统可储存多余的电能;在电力供应紧张时,储能系统则释放电能,满足用电需求。同时,根据电网的运行状态和负荷的变化,灵活调整电源的出力,优化电力的传输和分配,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实施模式
-
区域级源网荷储一体化 :依托区域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引入电源侧、负荷侧、独立电储能等市场主体,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灵活调节,提高用户侧调峰积极性,加强全网统一调度,建立源网荷储灵活高效互动的电力运行与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区域电网的调节作用。
-
市县级源网荷储一体化 :在重点城市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坚强局部电网建设,梳理城市重要负荷,研究局部电网结构加强方案,提出保障电源以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方案。同时,结合清洁取暖和清洁能源消纳工作,研究热电联产机组、新能源电站、灵活运行电热负荷一体化运营方案。
-
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 :以现代信息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储能等新技术为依托,运用 “互联网 +” 新模式,调动负荷侧调节响应能力,在城市商业区、综合体、居民区,依托光伏发电、并网型微电网和充电基础设施等,开展分布式发电与用户储能灵活充放电相结合的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
关键技术
-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和数据通信技术,对能源的生产、传输、消费和储存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供智能化的能源管理和优化方案,实现能源的精细化管理和调度。
-
储能技术 :包括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抽水蓄能等,能够在能源生产高峰时段将多余的能源储存起来,在能源需求高峰时段释放,有效平衡供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如高效光伏电池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等,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降低成本,为源网荷储一体化提供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
智能电网技术 :借助数字化、自动化和通信技术,实现对电网的智能监控、调度和管理,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提高电网对分布式能源和储能系统的接纳能力。
优势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优化整合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资源,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多能互补,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率。
-
增强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 :储能系统可以在电网故障或突发事件时提供应急电源支持,缓解电网的调峰调频压力,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
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充分发挥负荷侧的调节能力,实现就地就近、灵活坚强发展,以及激发市场活力,引导市场预期,为解决新能源电力消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路径,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
-
降低用电成本 :用户可根据实时电价信号和自身用电需求,合理调整用电行为,选择在电价较低时使用储能电能或增加用电负荷,降低用电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