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罗氏线圈抗干扰特性测试方法研究

一、干扰源作用机制分析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罗氏线圈在电力系统电流测量中,要求被测导体垂直穿过线圈中心通孔。但在实际多导体系统中(如三相输电线路),邻近相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会通过空间耦合方式侵入测量回路,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电流传感的准确性。因此,建立科学的抗干扰评价体系对提升测量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测试方法设计与实施
本实验采用对比分析法构建测试体系,具体实施流程包括:

  1. 基准状态测试:在无干扰环境下,建立输入电流I1与输出电压Vout的基准对应关系,记录系统传输系数K=ΔVout/ΔI1
  2. 干扰状态测试:保持I1恒定时,在距线圈中心轴径向距离d≥3R(R为线圈半径)处引入干扰电流I2,观测输出电压的偏移量ΔV'

三、实验环境优化方案
鉴于实验室条件限制,本测试采取三项关键技术改进:

  1. 信号增强策略:在不改变线圈绕组参数前提下,将积分电路反馈电阻R7从基准值50Ω提升至100Ω,使系统增益提升60%
  2. 误差补偿机制:引入数字滤波算法消除增益提升带来的直流偏移,零点漂移控制在±2mV以内
  3. 干扰模拟方案:采用亥姆霍兹线圈构建等效干扰场,通过电流密度等效原则实现小电流(20A)模拟实际大电流(200A)干扰环境

四、关键技术参数分析
提高增益虽增强信号分辨率,但带来两方面影响:

  1. 信噪比变化:有用信号功率提升6dB的同时,热噪声分量增加约40%
  2. 线性度偏移:在100A量程段,系统非线性误差从0.2%增至0.35%
    实验数据表明,当干扰电流达到被测电流的120%时,系统输出偏差仍能控制在1.5%FS范围内,满足IEC 61869-10标准要求。

该改进方案在保证测试精度的同时,创新性地解决了实验室大电流模拟难题,为电子式电流传感器的抗干扰性能评估提供了可复用的实验方法。后续研究将着重于多频段复合干扰场的建模与补偿算法优化。

相关文章:

  • 霍尔传感器与罗氏线圈的对比分析
  • [D1,2] 贪心刷题
  • 3、Kafka 核心架构拆解和总结
  • 私网IP地址范围解析与应用指南
  • 低代码 x AI,解锁数智化应用的创新引擎
  • 自组织映射SOM
  • C++_MD5算法
  • Diamond iO:实用 iO 的第一缕曙光
  • Java从入门到精通 - 程序流程控制
  • 数字化转型是往哪转?怎么转?
  • 单调栈原理
  • 数据库系统概论-基础理论
  • 信息安全 -- 什么是侧信道攻击
  • 《[CISCN 2022 初赛]ez_usb》
  • 六级阅读---2024.12 卷一 仔细阅读1
  • C++类对象的隐式类型转换和编译器返回值优化
  • 智能货架守护者:高精度倾角传感器如何重塑仓储安全管理
  • AI恶魔之眼使用说明书
  • 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 C语言指针用法详解
  • 上海发布预付卡消费“10点提示”:警惕“甩锅闭店”套路
  • 万玲、胡春平调任江西省鹰潭市副市长
  • 苹果Safari浏览器上的搜索量首次下降
  • 商务部:中方愿同各国一道加强合作,促进跨境电商健康可持续发展
  • 深圳下调公积金利率,209万纯公积金贷款总利息减少9.94万
  • 专访|李沁云:精神分析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