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软考网工】第五章(7)路由协议、静态与默认路由、路由协议分类
目录
一、路由协议
1. 路由
2. 路由器工作原理
3. 查看路由表
4. IP路由查找的最长匹配原则
1)例题#最长匹配原则示例题
5. 应用案例
1)例题#路由优先级判断
2)例题#路由信息内容
3)例题#路由表迭代与静态路由
4)例题#ospf内部网络总数
编辑
6.知识小结
二、静态与默认路由
1. 静态路由
1)静态路由概念
2)静态路由配置
2. 默认路由
3. 静态路由与默认路由特点
4. 等价路由和浮动路由
5. 应用案例
1)例题:静态路由的缺点
2)例题:网络下行带宽利用率问题分析
6.知识小结
三、路由协议分类
1. 路由协议分类方式
1)按距离矢量/链路状态区分
2)内部网关IGP/外部网关EGP分类:
2. 例题#路由协议叙述判断
3. 例题#OSPF计算算法
4. 例题#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算法
5.知识小结
一、路由协议
1. 路由
定义: 路由是当路由器(或其他三层设备)收到一个IP数据包时,查看数据包的IP头部中的目的IP地址,并在路由表中进行查找,匹配到最优的路由后,将数据包扔给该路由所指出接口或者下一跳的过程。
查看目的IP-->最优路由所指的接口/下一跳
上图中:
- PC1 源IP地址:192.169.10.1/24
- PC2 目的IP地址:172.16.1.1/24
步骤:
1.PC1根据网络号判断目的IP地址是否与源IP在同一网段(在同一网段直接转发,不在同一网段将数据发给网关路由器)
2.网关路由器R1查询本地路由表,发现网络号172.16.1.0/24为静态路由,转发给下一跳地址192.168.12.254(R2)
3.到达R2后和上一步一样查询路由表并进行转发
4.最终转发给PC2目的IP地址
2. 路由器工作原理
步骤:
- 建立并维护路由表(RIB):
- 直连路由: 路由器本地接口所在网段。
- 静态路由: 手工配置的路由条目。
- 动态路由: 路由器之间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如RIP、OSPF、BGP等)学习到的路由。
- 根据路由表进行数据转发。
3. 查看路由表
命令: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路由表内容:
- 目的网段/掩码: 数据包的目的地址。
- 协议: 路由条目来源的协议(如Direct、Static、RIP等)。
- 优先级: 不同路由协议的优先级,数值越小越优先
- 如Direct为0,OSPF为10,Static为60,RIP为100,OSPF ASE、OSPF NSSA外部引入的OSPF为150。
- 不同厂商的优先级略有不同(cisco叫管理距离AD)
路由协议对应的优先级如下:
路由协议或路由种类
相应路由的优先级
DIRECT
0
OSPF
10
IS-IS
15
STATIC
60
RIP
100
OSPF ASE
150
OSPF NSSA
150
IBGP
255
EBGP
255
- 下一跳: 数据包转发的下一跳IP地址。
- 出接口: 本地设备的出接口。
- 开销(Cost): 路由路径的开销值,用于同一协议内路径的比较,越小越好。
- 标志位(Flags):
- D: download to fib 表示通过路由表生成相应的转发表,已下载到FIB(转发表)。
- R: 表示迭代路由(不能直达的路由)。
4. IP路由查找的最长匹配原则
原则: 在路由表查找过程中,如果有多个路由条目都能匹配目的IP地址,则选择掩码最长的路由条目。
1)例题#最长匹配原则示例题
- 示例: 数据包目的IP为192.168.2.1,路由表中有三条路由:
- 192.168.1.0/24(不匹配)
- 192.168.2.0/24(匹配)
- 192.168.0.0/16(匹配,但不够长)
- 匹配结果: 最终选择192.168.2.0/24,因为其掩码最长,匹配前缀最长。
5. 应用案例
1)例题#路由优先级判断
- 题干: 如果路由优先级为15,则代表什么?
- 选项分析:
- A. 这是一条静态路由(错误,静态路由优先级为60)
- B. 这是一台直连设备(错误,直连设备优先级为0)
- C. 该条路由信息比较可靠(正确,优先级15代表IS-IS协议,信息较可靠)
- D. 该路由代价较小(错误,代价指开销值,与优先级不同)
- 答案: C
2)例题#路由信息内容
- 题干: 路由信息中不包括什么?
- 选项分析:
- A. 跳数(在RIP协议中有跳数,衡量开销)
- B. 目的网络(路由信息中必须包含)
- C. 源网络(路由信息中不包含源网络)
- D. 路由权值(一般指开销值cost,路由信息中可能包含)
- 答案: C
3)例题#路由表迭代与静态路由
- 题干: 下列路由表的概要信息中,迭代路由是哪一个?不同的静态路由有多少条?
- 迭代路由: 带有R标志的路由条目,表示迭代路由。
- 静态路由条数: 静态路由条目(Static)的数量,注意迭代路由只算一条。
- 答案:
- 迭代路由: B(10.2.2.2/32)
- 静态路由条数: C(3条,其中迭代路由算一条)
4)例题#ospf内部网络总数
- 题干: 下列路由表信息中显示的区域内部网络总数是多少?
- 关键信息: 查看路由表信息中的Intra Area(区域内部)网络数量。Inter Area区域间,ASE外部路由, NSSA特殊区域路由。
- 答案: B(3个区域内部网络)
6.知识小结
知识点 | 核心内容 | 考试重点/易混淆点 | 难度系数 |
路由表的作用 | 路由器/三层设备根据目的IP地址在路由表中查找最优路由 | 路由查找过程、目的IP地址的作用 | 🌟 |
路由查找过程 | 1. 查看目的IP地址 2. 在路由表中查找 3. 匹配最优路由 4. 转发给出接口/下一跳IP | 路由查找的步骤、最优路由的选择 | 🌟🌟 |
同一网段判断 | 本地设备判断目的IP是否与自己同一网段,同一网段则直接转发,否则交给默认网关 | 网络地址、掩码的作用,同一网段的判断方法 | 🌟🌟🌟 |
路由表生成方式 | 1. 直连路由 2. 静态路由 3. 动态路由 | 三种路由生成方式的区别、适用场景 | 🌟 |
动态路由协议 | RIP、OSPF、BGP等,路由器之间通过运行动态路由协议学习路由 | 常见动态路由协议、路由学习的方式 | 🌟🌟 |
查看路由表命令 | display IP routing table | 路由表查看命令的重要性 | 🌟 |
路由表字段解析 | 目的网段、下一跳、出接口、协议、优先级、开销、标志位 | 各字段的含义、作用 | 🌟🌟🌟 |
优先级与开销 | 优先级越小越优先,开销也是选小的;优先级用于不同协议比较,开销用于同一协议路径比较 | 优先级与开销的区别、作用 | 🌟🌟🌟🌟 |
迭代路由 | 不能直达的路由,需要进行多次查找 | 迭代路由的概念、示例 | 🌟🌟🌟 |
最长匹配原则 | 在多个匹配的路由中,选择掩码最长的路由 | 最长匹配原则的定义、应用 | 🌟🌟🌟 |
路由优先级判断 | 如优先级为15,则是ISIS协议; 静态路由优先级为60,直连设备优先级为0 | 路由优先级的判断、常见协议的优先级 | 🌟🌟 |
路由信息不包含的内容 | 原网络(在RIP路由表中可能有跳数、目的网络、权重等) | 路由信息不包含的内容、RIP路由表的特点 | 🌟🌟 |
二、静态与默认路由
1. 静态路由
1)静态路由概念
应用场景:当路由器只有本地直连路由而缺少远程网络路由时,需要手动配置静态路由。例如PC访问外网时,网关设备R1需要配置到达192.168.100.0/24和192.168.200.0/24网段的静态路由。
工作原理:通过手工配置方式为路由器创建路由表项,明确指定去往特定网络的路径。例如告诉R1去往192.168.100.0网段的数据应转发给R2,去往192.168.200.0网段的数据应转发给R3。
2)静态路由配置
1.关联下一跳IP的方式
- 标准格式:[Router] ip route-static 网络号 掩码 下一跳IP地址
- 典型应用:最常用的配置方式,适用于所有接口类型
- 示例:
- [R1] ip route-static 192.168.100.0 255.255.255.0 192.168.12.2
- [R1] ip route-static 192.168.100.0 24 192.168.12.2
2.关联出接口的方式
- 标准格式:[Router] ip route-static 网络号 掩码 出接口
- 特殊限制:以太网接口(如E口、F口、G口)不能仅指定出接口,必须同时指定下一跳IP地址或仅指定下一跳IP,否则会导致网络不通
- 适用场景:串口(如S接口)可以仅指定出接口
3.关联出接口和下一跳IP的方式
- 标准格式:[Router] ip route-static 网络号 掩码 出接口 下一跳IP地址
配置示例:
- 掩码表示法:255.255.255.0与24位掩码等价,可互换使用
- 双向通信要求:必须同时配置去程和回程路由,如R1到R3的通信需要在R1配置去往23网段的路由,在R3配置去往12网段的路由
配置命令:
- [R1] ip route-static 192.168.23.0 24 192.168.12.2
- [R2] ip route-static 192.168.12.0 24 192.168.23.1
注意:
- 通信是双向的,因此要留意往返流量(的路由)
- 路由行为是逐跳的,因此需要保证沿途每一台路由器都有路由
2. 默认路由
- 配置格式:
- [Router] 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下一跳IP
- 或 [Router] ip route-static 0.0.0.0 0 下一跳IP
- 配置命令:
- [R1] 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192.168.12.2
- 或 [R1] ip route-static 0.0.0.0 0 192.168.12.2
- 应用场景:当路由器只有一个网络出口时,用于替代大量静态路由配置,常见于核心交换机、出口路由器和防火墙
- 匹配原则:按照最长匹配原则,只有当其他路由都不匹配时才会选择默认路由
3. 静态路由与默认路由特点
静态路由:
- 优点:配置简单、可控性高、节省网络带宽
- 缺点:大型网络配置工作量大、网络故障时无法动态响应拓扑变化
默认路由:
- 默认路由特性:优先级为60(特殊的静态路由,与静态路由相同),是"走投无路"的最后选择,掩码为0
- 性能优势:配置简单,简化管理,降低CPU和内存资源消耗
- 默认路由的用处:网络出口路由器/防火墙/核心交换机
4. 等价路由和浮动路由
等价路由:多条优先级相同的路由实现负载分担,流量会均匀分布在所有有效路径上
浮动路由:通过设置不同优先级(如50和60)实现主备路径,主路由可用时备份路由不会出现在路由表中
配置要点:浮动路由通过preference参数调整优先级,优先级越低越优先,如[R1] ip route-static 10.1.1.0 24 30.1.1.2 preference 50
5. 应用案例
1)例题:静态路由的缺点
- 选项分析:A错误(静态路由支持IPv6);B错误(静态路由不涉及收敛概念);C正确(需手动调整拓扑变化);D错误(静态路由不需运行协议)
- 正确答案:C
- 考点:静态路由的固有局限性
2)例题:网络下行带宽利用率问题分析
- 方案一关键:配置等价路由实现负载分担
- 方案二关键:链路聚合采用基于流的负载分担机制防止数据包乱序
- 技术对比:等价路由保持两条独立链路,链路聚合形成单一逻辑链路
- 参考答案:(7)等价路由 (8)基于流的
6.知识小结
知识点 | 核心内容 | 考试重点/易混淆点 | 难度系数 |
静态路由定义 | 在路由器上手动配置的路由条目,用于指定数据包转发路径 |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的区别 | 🌟 |
静态路由配置方式 | 1. ip route 网络号 掩码 下一跳IP 2. 只指出接口(限制:不适用于以太网) 3. 同时指出接口和下一跳IP | 配置方式的选用及限制条件 | 🌟🌟 |
静态路由应用场景 | 小型网络、特定路径控制、备份路由等 | 静态路由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 🌟 |
静态路由与默认路由 | 默认路由是特殊的静态路由,匹配掩码为0,作为最后选择 | 默认路由的配置和匹配原则 | 🌟 |
默认路由特点 | 简化配置、降低管理复杂度、提高网络可扩展性 | 默认路由的优势和配置方法 | 🌟 |
等价路由 | 两条或多条路由优先级相同,可实现流量负载分担 | 等价路由的配置和负载均衡原理 | 🌟🌟 |
浮动路由 | 通过修改优先级实现主备路径,主路径失效时备用路径生效 | 浮动路由的配置和故障切换机制 | 🌟🌟🌟 |
静态路由缺点 | 不支持自动适应网络拓扑变化,需手动配置和更新 | 静态路由的局限性和维护成本 | 🌟 |
默认路由优先级 | 与静态路由相同,均为60 | 默认路由的优先级设置 | 🌟 |
练习题解析 | 静态路由不支持IPV6(错) 路由收敛慢(错) 不能灵活适应网络拓扑变化(对) 必须运行路由协议才能生成路由表(错) | 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 🌟 |
案例分析 | 等价路由方案:新增链路,配置等价静态路由实现负载分担 链路聚合方案:捆绑原有和新增链路,提升带宽,采用基于流的负载机制防止乱序 | 案例分析中的两种扩容方案及原理 | 🌟🌟🌟 |
三、路由协议分类
1. 路由协议分类方式
分类维度:按距离矢量/链路状态区分;按内部网关(IGP)/外部网关(EGP)协议区分
1)按距离矢量/链路状态区分
距离矢量协议:
- 典型协议:RIP、IGRP(已淘汰),BGP属于路径矢量协议(具有距离矢量特性)
- 算法基础:基于Bellman-Ford算法
- 特点:传递路由表信息,类比"学渣抄作业",被称为"root by rumor"
- 适用场景:Ad hoc网络(因计算资源消耗低)
链路状态协议:
- 典型协议:OSPF、IS-IS
- 算法基础:基于Dijkstra算法(SPF,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 特点:传递链路状态数据库,类比"学霸自主解题"
混合协议:EIGRP(思科私有,后开源)兼具两种特性
2)内部网关IGP/外部网关EGP分类:
外部网关EGP协议:
- 典型协议:仅BGP
- 运用场景:用于AS间路由
内部网关IGP协议:
- 典型协议:其他所有协议
- 运用场景:用于AS内部
AS说明:自治系统,大型企业/运营商使用(如电信、金融网络)
2. 例题#路由协议叙述判断
- 审题要点:
- A选项动态路由协议可以分为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BGP)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IS IS)
- C选项"主机之间"错误(路由协议运行在路由器/三层设备间)
- D选项存在争议:链路状态协议可学拓扑,距离矢量协议不能
- 解题技巧:
- 错误选项选择"最错误"的表述(C明显错误)
- 注意选项描述的绝对性(如D未区分协议类型)
- 易错点:
- 忽视协议运行环境(主机不参与路由协议)
- 混淆协议功能(距离矢量不学习拓扑)
- 答案:C
3. 例题#OSPF计算算法
- 算法确认:OSPF使用Dijkstra算法(SPF算法)
- 计算过程:
- 识别所有可能路径(如u→y→z和u→x→y→z)
- 累加各路径cost值(1+2+2=4 vs 其他路径>4)
- 关键点:
- 链路cost值相加比较
- 排除绕行路径(避免重复计算)
- 答案:
- (30) C (Dijkstra算法)
- (31) B (4)
4. 例题#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算法
- 核心考点:距离矢量协议的基础算法
- 选项分析:
- A:Dijkstra(链路状态协议使用)
- D:Bellman-Ford(距离矢量标准算法)
- 记忆技巧:
- 距离矢量→Bellman-Ford
- 链路状态→Dijkstra
- 答案:D(Bellman-Ford算法)
5.知识小结
知识点 | 核心内容 | 考试重点/易混淆点 | 难度系数 |
路由协议分类方式 | 按距离矢量(如RIP、IGRP)和链路状态(如OSPF、ISIS)区分; 或按IGP(内部网关)和EGP(外部网关,如BGP)区分 | - BGP严格属于路径矢量协议,但具有距离矢量特性; - EIGRP是混合型协议(思科私有,后开源) | ★★☆☆☆ |
距离矢量协议特性 | - 学渣模式:直接传递路由表(如RIP); - 基于贝尔曼-福特算法; - 适用于资源受限场景(如Ad Hoc网络) | - Root by Rumor:依赖邻居信息,易产生环路; - 不学习全网拓扑,仅传递路由表 | ★★★☆☆ |
链路状态协议特性 | - 学霸模式:传递链路状态数据库(如OSPF、ISIS); - 基于迪杰斯特拉(SPF)算法; - 需计算全网拓扑 | - 区分SPF算法的多种名称(最短路径优先/迪杰斯特拉); - 资源消耗较大,适合稳定网络 | ★★★★☆ |
BGP协议特殊性 | - 路径矢量协议,用于AS(自治系统)间路由; - 屠龙之术:多用于运营商/大型机构(如电子政务) | - 仅BGP属于EGP,其他常见协议均为IGP; - AS号由大型企业/运营商分配(如中国电信) | ★★★★★ |
典型协议对比 | - 距离矢量:RIP(易配置)、IGRP(老旧); - 链路状态:OSPF(主流)、ISIS(运营商); - 混合型:EIGRP | - EIGRP虽开源但普及度低; - OSPF与ISIS需重点掌握算法和拓扑学习机制 | ★★★☆☆ |
常见考题陷阱 | - 错误描述:路由协议用于主机间传递信息(实际为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 链路状态协议才能学习拓扑图(距离矢量不能) | - 选择题需区分绝对错误(如C选项)与半对选项(如D选项描述模糊) | ★★★★☆ |
最短路径计算(OSPF) | - 例题:U→Z最短路径费用=1+2+2=4; - 算法必须填迪杰斯特拉/SPF(非贝尔曼-福特) | 链路的Cost值需累加计算,避免绕路路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