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园楼栋自由曲面薄壳结构自动化监测
1. 项目简介
某公园创新基地是集工业设计产业链延伸、服务延伸、生活延伸为一体的全景化智慧生态园区,整体用地面积约43亩,总计容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其中一栋表面为全清水混凝土自由曲面薄壳结构,以61米跨度33米宽度及31米高度,该壳体整体结构复杂,曲面不规则,曲率变化大,从底到顶、中间到边缘均为300-700毫米厚的渐变截面,施工难度极大,突破了壳体三维空间定位、变曲率钢筋制作、变曲率模板背楞加工等难题,完美塑造了设计师笔下的自由曲面形态,充满设计与美感,在该类型建筑中处于全球领先位置。
2. 监测目的
本次项目主要针对混凝土自由曲面薄壳结构做自动化监测,由于其壳体整体结构复杂性,使其受力具有一定特殊性,其监测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保障这类特殊建筑形态的全生命周期安全与性能优化,同时推动建筑技术的创新发展;
3. 点位布设
根据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具体规定如下:
(1)水平位移监测
①建筑水平位移按坐标系统可分为横向水平位移、纵向水平位移及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横向水平位移和纵向水平位移可通过监测点的坐标测量获得。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可直接测定。
②水平位移的基准点应选择在建筑变形以外的区域。水平位移监测点应选在建筑的墙角、柱基及一些重要位置,标志可采用墙上标志,具体型式及其埋设应根据现场条件和观测要求确定。
(2)倾斜监测
①当测定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整体倾斜时,应沿同一竖直线分别布设顶部监测点和底部对应点。
②当测定局部倾斜时,应沿同一竖直线分别布设所测范围的上部监测点和下部监测点。
③倾斜观测的周期,宜根据倾斜速率每1月~3个月观测1次。当出现基础附近因大量堆载或卸载、场地降雨长期积水等导致倾斜速度加快时,应提高观测频率。施工期间倾斜观测的周期和频率,宜与沉降观测同步。
④倾斜观测作业应避开风荷载影响大的时间段。对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倾斜观测,也应避开强日照时间段。
(3)裂缝监测
①对建筑上明显的裂缝,应进行裂观测。缝观测应测定裂缝的位置分布和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深度及其变化情况。深度观测宜选在裂缝最宽的位置。
②对需要观测的裂缝应统一编号。每次观测时,应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注明观测日期,并拍摄裂缝照片。
③每条裂缝应至少布设3组观测标志,其中一组应在裂缝的最宽处,另两组应分别在裂缝的末端。每组应使用两个对应的标志,分别设在裂缝的两侧。
4. 测点统计
(1)无线倾角振动传感器
无线倾角振动传感器采用内置高密度锂亚电池供电,2/3/4G全网通通信方式,实现了传感、供电、采集、通信于一体的结构设计。
无线倾角振动传感器内部集成三轴MEMS加速度传感器、磁力计、定位模块,实现多要素采集。
无线倾角振动传感器采用极低功耗设计+变频采集模式控制系统功耗。低功耗模式下,自动降频采集(400Hz),需要定时采集或传感器发生倾斜或振动时,立即切换至工作模式,高频采样(2000Hz)并连续加报。
(2)一体式无线裂缝计
一体式无线裂缝计能够自动采集裂缝的扩张与收缩的数据,通过4G无线网络把裂缝数据传输到后台服务器上,通过云端查看服务器上裂缝计测量到的数据,从而实现对裂缝变化的实时监测。一体式裂缝计主要应用于大批量裂缝、位移数据的采集,是一种物联网传感器,具有低功耗、高精度、安装便捷的特点。
一体式裂缝计主要用于铁路、公路、桥梁及民用建筑(房屋、古建筑)、隧道、水利水电工程等裂缝的自动化监测。测量混凝土、岩石和结构物裂缝的伸缩或开合度,也适用于各种结构物的位移测量,适应长期监测和自动化定期测量。
5. 现场图片
6. 岩创可视化平台数据展示
本项目通过岩创可视化云平台观查数据,根据设置报警值,数据变化达到预警值时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及时通知,提供有效预警,提高了建筑物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构建一个全面的安全监测体系;同时保障这类特殊建筑形态的全生命周期安全与性能优化,同时推动建筑技术的创新发展;我们将持续创新,以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