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犯规计入个人犯规吗·棒球1号位
在棒球运动中,虽然没有“技术犯规”这一特定术语,但存在多种违规行为或违反规则的情况,通常会导致判罚或处罚。以下是常见的违规行为及相关规则:
1. 投手违规(Balk)
定义:投手在垒上有跑垒员时做出欺骗性或不合规动作(如假投、突然中止投球动作等)。
常见动作:
未完全静止时投球。
假动作牵制垒上跑垒员但未完成传球。
投球时未面向击球员。
判罚:所有跑垒员自动前进一个垒。
2. 击球区违规
击球员违规:
双脚完全离开击球区击球。
故意拖延比赛时间(如反复退出击球区)。
判罚:裁判可判好球或警告,严重者驱逐出场。
3. 跑垒违规
跑离跑垒线:
跑垒员偏离基准线超过0.9米(3英尺)以躲避触杀。
提前离垒:
击球未触球前提前离垒(如高飞球未接杀时提前跑垒)。
逆向跑垒:
故意反向跑垒扰乱防守。
判罚:跑垒员出局。
4. 装备违规
球棒违规:
使用非法材质(如金属棒替代木棒)或长度/直径超标的球棒。
球棒表面涂有反光材料。
用球处理:
投手在球上涂抹异物(如松香、唾液)以改变球路。
判罚:违规球员可能被驱逐,比赛结果受影响时判对方得分。
5. 教练或球员行为不当
干扰比赛:
教练或替补球员进入场内干扰防守或跑垒。
故意踢开防守球员的手套。
侮辱裁判:
对裁判判罚使用侮辱性语言或动作。
判罚:涉事人员被驱逐出场,严重者禁赛或罚款。
6. 防守方违规
阻挡跑垒:
无持球时阻挡跑垒员路线。
非接球动作故意接触跑垒员。
假触杀(Fake Tag):
无球状态下假装触杀跑垒员。
判罚:跑垒员安全进垒或判罚出局无效。
7. 拖延比赛
故意拖延:
投手或防守方无理由长时间暂停比赛。
击球员反复调整装备拖延时间。
判罚:裁判可判罚坏球、好球或直接驱逐。
8. 其他违规
替补人数超限:
违规使用未登记的替补球员。
未报告替换:
更换球员未通知裁判。
判罚:涉事球员或教练被警告或驱逐。
处罚等级
轻度:警告或判罚(如跑垒员进垒)。
中度:球员/教练驱逐出场。
严重:禁赛或罚款(由联盟决定)。
规则依据 MLB(美国职棒大联盟)及国际棒球总会(WBSC)标准整理,具体判罚可能因联赛级别略有差异。建议参考比赛当值裁判的最终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