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运放(运算放大器)是一种基础电子器件,具有输入阻抗高、开环放大倍数大、输入端电流小、同相端与反相端电压几乎相等等特点。在选型时,需要考虑技术指标如输入失调电压、输入失调电压漂移、输入失调电流、共模抑制比、压摆率、建立时间、增益带宽积和电源电压范围等。不同应用场景需要关注不同的指标,例如传感器信号调理、医疗仪器、音频处理等。在选型时,需要权衡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确保选择的运放能够满足特定应用需求。通过仿真或实际测试来验证运放在电路中的性能表现,以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运放的基本特点
输入阻抗在MΩ
开环放大倍数在10000以上 输入端电流很小(虚断)
同相端和反相端电压几乎一样(虚短)
输出电压范围不超过电源电压范围
常工作在闭环状态
运放的技术指标
选择运算放大器(运放)时,其技术指标直接影响电路的性能、成本和可靠性。以下是常见技术指标及其对选型的影响,以及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关键考量:
输入失调电压
在运放开环使用时,加载在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直流电压使得放大器直流输出电 压为 0。或者当运放接成跟随器并且输入端接地,输出存在非0电压。输出的直流电压叫做输出失调电压,输出失调电压受电路放大倍数影响,放大倍数越大,输出失调电压越大。
选择参考
输入失调电压不分正负,1uV以下是优秀,1uV~100uV属于良好,最大的有几十毫伏。
解决方式
通过运放提供的调零端调零;在输入端或者输出端加直流电压抵消。
-
选型场景:传感器信号调理、医疗仪器、电子秤等。
输入失调电压漂移
输入失调电压漂移(Input Offset Voltage Drift) 当温度变化、时间持续、供电电压等自变量变化时,输入失调电压会发生变 化。输入失调电压随自变量变化的比值,称为失调电压漂移。
选择参考
0.002µV/°C 到几十 µV/°C。
-
选型场景:汽车电子、工业控制、航空航天。
输入失调电流
当输出维持在规定的电平时,两个输入端流进电流的差值。 数量级相差巨大,这取决于运放输入端结构,FET 输入的会很小。数值的大小一般与该芯片的偏置电流相当。
选择参考
20fA~100µA。
-
选型场景:微小电流检测,光电二极管探测电路。
输入偏置电流
当输出维持在规定的电平时,两个输入端流进电流的平均值。本项指标主要描述输入端流进电流的数量级。
选择参考
60fA~100µA
-
选型场景:高阻抗传感器接口、积分电路、电荷放大器。
总谐波失真
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一致,但可能会出现幅度不可靠的线性失真,频率不会改变。任何波形的改变都会产生新的谐波,这称为非线性失真,产生的谐波频率是基频的整数倍。 THD定义为当运放输入正弦波后,输出信号中谐波的能量总和与基频的比值关系,反应了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度。
选择参考
普通运放:THD通常在0.02%到0.5%之间。
音频专用运放:THD通常低于0.005%。
精密运放:THD通常低于0.001%。
共模抑制比
共模抑制比(Common-mode rejection ratio,CMRR):差模电压增益与共模电压增益的比值,用 dB 表示。运算放大器在单端输入使用时,不存在这个概念。差分接法需要注意这个指标。为实现电路的高共模抑制比,需要外部一致的电阻。
选择参考
>100dB
-
选型场景:仪表放大器、ECG/EEG信号采集、工业控制。
压摆率
压摆率(Slew rate,SR):闭环放大器输出电压变化的最快速率。用 V/μs 表示。大信号(如方波、音频信号)处理时,SR不足会导致波形失真。
选择参考
-
计算所需压摆率:
-
正弦波:SRreq=2πf(频率)Vpk(峰值电压)
-
方波:SRreq=ΔV(电压摆幅)/tr(允许的上升时间)
-
-
选择运放:
-
运放的标称压摆率需满足 SR运放≥SRreq。
-
留有余量:建议选择 SR运放≥1.2×SRreq,以应对非线性失真或温度影响。
-
-
选型场景:高速ADC/DAC驱动、脉冲信号处理、音频功放等。
建立时间
建立时间(Settling Time):运放接成指定增益(一般为 1),从输入阶跃信号开始,到输出完全进入指定误差范围所需要的时间。所谓的指定误差范围,一般有 1%,0.1%几种。 建立时间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是运放的延迟,第二是压摆率带来的爬坡时间,第三是稳定时间。很显然,这个指标与 SR 密切相关,一般来说,SR 越大的,建立时间更小。
选择参考
几 ns 到几 ms。
选型场景:ADC 驱动电路
增益带宽积
增益带宽积(Gain Bandwidth Product,GBP 或者 GBW):在一定频率范围内,运放的放大倍数和带宽的乘积是一个常数,也就是放大倍数和带宽成反比,这个常数就是增益带宽积。决定了运放的最大可用带宽。若电路需要高频信号处理(如射频、高速数据采集),需选择高GBW的运放。
选择参考
低频/低功耗:几十kHz~几MHz(如OPA2333、LM358)。
中频/音频:1MHz~10MHz(如NE5532、OPA1612)。
高频/高速:几十MHz~GHz(如ADA4817、THS系列)。
-
选型场景:高速信号处理、通信系统、视频放大等。
电源电压范围
决定了输出电压的范围。一般运放的输出电压范围要比电源电压范围略窄 1V 到几 V。较好的运放输出电压范围可以与电源电压范围非常接近,比如几十 mV 的差异,这被称为“输出至轨电压”。这在低电压供电场合非常有用。
选择参考
至轨电压与负载密切相关,负载越重(阻抗小)至轨电压越大;
至轨电压与信号频率相关,频率越高,至轨电压越大,甚至会突然大幅度下降;
至轨电压在 20mV 以内,属于非常优秀。
选型步骤
-
明确应用需求
-
高速应用(如ADC驱动):优先关注 GBW 和 压摆率。
-
精密测量(如传感器放大):优先 低失调电压、低噪声、高CMRR。
-
低功耗系统(如电池供电):侧重 静态电流 和 电源电压范围。
-
高阻抗信号源(如pH传感器):选择 低输入偏置电流 的运放(如JFET或CMOS输入型)。
-
-
参数权衡
-
速度 vs 功耗:高速运放(如AD8065)通常功耗较高,需在性能和能耗间平衡。
-
精度 vs 成本:精密运放(如OPA2188)价格较高,需根据误差预算选择。
-
通用 vs 专用:通用运放(如LM358)成本低但性能有限,专用运放(如仪表放大器)适合特定需求。
-
-
实际验证
-
通过仿真(如LTspice)或原型测试,验证运放在实际电路中的表现(如稳定性、噪声水平)。
-
运放选型需根据具体需求筛选关键指标,同时权衡性能、功耗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