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社招面经 —— BSP驱动工程师(4)
接前一篇文章:字节跳动社招面经 —— BSP驱动工程师(3)
本文内容参考:
嵌入式硬件平台修改启动地址-CSDN博客
特此致谢!
上一回开始针对于“嵌入式充电站”发的一篇文章字节跳动社招面经——BSP驱动工程师中的面试题第2题 —— 如何修改启动地址进行解析。
讲了不同硬件平台以及不同启动阶段下的启动地址配置,本回讲解具体的、常见的修改(配置)启动地址的方法。
(2)修改启动地址的常见方法
1)方法1:通过硬件配置(MCU/嵌入式设备)
对应于上一回所讲的MCU/嵌入式芯片:
- 设置Boot Pins
某些芯片(如STM32、海思等)通过引脚电平选择启动模式(从Flash、RAM 或系统存储器启动)。
示例:STM32F4的BOOT0和BOOT1引脚组合决定启动地址源。
- 修改Option Bytes(熔丝位):
使用专用工具(如STM32CubeProgrammer)修改芯片的启动地址寄存器。
示例:设置nBOOT_SEL位选择用户Flash的启动地址。
2)方法2:通过Bootloader配置
对应于上一回所讲的启动阶段中的操作系统内核阶段:
- U-Boot
修改环境变量中的内核加载地址和启动命令。示例如下:
# 设置内核加载地址
setenv loadaddr 0x82000000
# 设置启动命令(从指定地址启动)
setenv bootcmd "load mmc 0:1 ${loadaddr} zImage; bootz ${loadaddr}"
saveenv
- GRUB(x86/Linux)
编辑/etc/default/grub,配置内核加载参数。示例如下:
GRUB_CMDLINE_LINUX="mem=512M console=ttyS0,115200"
sudo update-grub
3)方法3:修改代码中的链接地址
- 嵌入式开发
在链接脚本(如 .ld
文件)中指定代码的起始地址。示例如下(ARM 链接脚本):
MEMORY {ROM (rx) : ORIGIN = 0x08000000, LENGTH = 256KRAM (rwx) : ORIGIN = 0x20000000, LENGTH = 64K
}
- 操作系统内核
编译时指定加载地址(如Linux内核的CONFIG_PHYS_OFFSET
)。
4)方法4:通过调试器强制修改
- JTAG/SWD工具
使用J-Link、OpenOCD等工具直接写入启动地址寄存器或跳转指令。示例如下(通过OpenOCD设置ARM PC寄存器):
reset init
reg pc 0x8000000
resume
至此,字节跳动社招BSP驱动工程师一面的第2题 —— 如何修改启动地址就解答、解析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