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筛(循环遍历,埃氏筛法,欧拉筛法)
参考文链接
1、循环遍历(最基础)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Prime(int num) {
if (num <= 1) {
return false;
}
// 一定是 <= 号
for (int i = 2; i <= Math.sqrt(num); i++) {//使用Math.sqrt(num)减少遍历次数
if (num % i == 0) {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该方法对于num小于等于1的情况直接返回false,因为1不是质数。
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sqrt(n))
,在n的值很大的时候效率较低
2、埃氏筛法(埃拉托斯特尼筛法)
埃氏筛法的基本思路是先把从2开始的所有数写下来,然后从2开始,将每个质数的倍数都标记成合数,即非质数,直到筛完所有小于等于给定数n的数。这样,留下的就是小于等于n的质数。
public static List<Integer> getPrimes(int n) {
// 为了下标和n对应,数组长度为n + 1
boolean[] isComposite = new boolean[n + 1]; // 标记数组,false表示该下标对应的数是质数
List<Integer> primes = new ArrayList<>(); // 用动态数组ArrayList存储质数
for (int i = 2; i <= n; i++) {
if (!isComposite[i]) { // 如果该数是质数
primes.add(i); // 把该数加入质数列表
/* 常规思路是从 i * 2 开始,但是这样会重复判断多次
从 i * i 开始遍历,可以略过很多次判断,因为只有
从i的平方开始才不会和前面重复,略过了与前面数字
的公倍数
比如i是10,从10*10开始,避免了10*9(9的时候已经判断过了9*10),10*8。。。。。这些重复的判断
*/
for (int j = i * i; j <= n; j += i) { // 标记该数的倍数为合数
isComposite[j] = true;
}
}
}
return primes;
}
埃氏筛法时间复杂度为O(nloglogn)
, 此算法会重复筛,如i=2
时已经判断过12,但i=3
时仍然需要再次判断,增加了时间复杂度,此算法依然有优化的空间
for (int j = i * i; j <= n; j += i)
已经是优化后的埃氏筛法,时间复杂度为O(nloglogn)
for(int j = 2 * i; j <= n; j += i)
为优化前的埃氏筛法,时间复杂度为O(nloglog2n)
3、欧拉筛法(线性筛)
欧拉筛法的基本思路是将每个数表示为质数的乘积,然后按照质数的倍数依次筛选,这样每个合数只会被筛选一次,大大减少了时间复杂度
public static List<Integer> eulerSieve(int n) {
boolean[] isPrime = new boolean[n + 1]; // 标记数组,false表示该下标对应的数是质数
List<Integer> primes = new ArrayList<>(); // 用动态数组ArrayList存储质数
for (int i = 2; i <= n; i++) {
if (!isPrime[i]) { // 如果该数是质数
primes.add(i); // 就放入数组中
}
// 循环质数的个数次 并且不能超出范围
for (int j = 0; j < primes.size() && i * primes.get(j) <= n; j++) {
// 将已有质数的i倍标记为合数
isPrime[i * primes.get(j)] = true;
// 关键 当i能整除的时候就跳出循环(困惑点)
if (i % primes.get(j) == 0) {
break;
}
}
}
// primes列表中存储的就是所有小于等于n的质数
return primes;
}
**欧拉筛的核心思想就是确保每个合数只被最小质因数筛掉。或者说是被合数的最大因子筛掉。**时间复杂度是O(n)
。
困惑点
最难理解的应该就是
if (i % primes.get(j) == 0) {
break;
}
这一步了。
我的理解:
i % primes.get(j) == 0
说明 i
为 primes.get(j)
的倍数,说明此时的i为合数并且可以表示为 primes.get(j)
这一质数的倍数;( 也就是 i = primes.get(j) * ( i / primes.get(j) )
)
如果此时不跳出循环就会 在下一次循环中将 primes.get(j+1) * primes.get(j) * ( i / primes.get(j) )
这个数给筛掉;(为便于理解这里的j+1表示下一次循环)
后续,当i=现在的 primes.get(j+1) * ( i / primes.get(j) )
就又会和质数中的 primes.get(j)
配合筛掉和之前相同的数。
- 这段代码保证的就是确保每个合数只被最小质因数筛掉
可以再换个方式理解:
首先我们要知道primes数组中的的质数是逐步递增的
i % primes.get(j) == 0
说明i可以拆分成一个质数 primes.get(j)
和另一个数的乘积,我们都知道一个质数的倍数是一个合数,如果此时不跳出内层循环,就会出现这个合数不是被最小的质数筛掉的情况(因为i中包含了更小的质数,我们可以在后续循环中使用更大的i来筛)
举一个例子:
1 ,2,3,4,5,6,7,8,9,10,11, 12
当i == 4
时 :primes = {2, 3}
此时 i % 2 == 0
如果不结束内层循环的话, 12会被3 ∗ 4
筛掉, 当i == 6
时,12又会被2 ∗ 6
筛掉。
3*4
可以看成3*2*2
也就是6*2
,会出现不是最小质因数筛掉,从而出现重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