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学习笔记:商品经济(工业经济)

学习笔记:商品经济(工业经济)

  • 一、 商品 货币 流通的基本逻辑
    • 1. 商品价值
    • 2. 货币
    • 3. 流通的基本逻辑
  • 二、资本积累
  • 三、货币资本的循环
  • 四、生产资本的循环
  • 五、商品资本的循环

一、 商品 货币 流通的基本逻辑

1. 商品价值

商品价值包含使用价值(商品有什么作用,如保温、充饥…)与交换价值(值多少货币)

如面试者也可间接看作商品,使用价值为会多少技能,交换价值为需多少薪水、福利等

无交换价值只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能称为商品,如我们使用的自用品

如果没有价值作为交换的其础,商品之间的交换就无法进行;同样,如果没有使用价值作为交换的前提,我们就不愿意进行交换,因为它无用。

价值由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如生产某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时间2小时,其不受因不熟练导致多花的2小时而影响。

商品的价值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的直接交换体现,比如,6个橘子=1个梨=2桃子;

2. 货币

货币本质是媒介,如我国是国家政治强权向主权货币赋权形成国家信用,同时由经济总量、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生产能力等作为支撑,所以相当稳定

美元最早期是与黄金挂钩的,35美元=1盎司黄金,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无法支撑日益泛滥的美元,放弃了“金本位”制,采用了信用货币制度,本质是石油美元体系与军事霸权主义支撑,即:“石油加大炮”;凡是与石油利益相关的中东国家只要试图摆脱美元体系,不用美元结算,总会引来美国制裁或战争,因为摆脱美元体系就是意味着在挑战美元体系霸权体系的根基,这种打着所谓“世界警察”的强盗逻辑,其后隐藏的是“过度特权”,即:可以发行全球流通的美元,享有“铸币税”收益;还可以通过印钞转嫁国内危机或者拉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

3. 流通的基本逻辑

商品的价值形式使得劳动关系被遮挡,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买者OR卖者)被物化的交换关系所取代。

通过这种物化的过程,可以发现:个体劳动通过商品的价值形式被转化为社会劳动(即雇佣),从而悄无声息的参与到资本主义的经济运作中(从资本家中获取薪水福利等,资本家获取个体劳动剩余价值

商品价值形式的演变体现了社会劳动抽象化过程

货币的出现虽然标志世界的成熟,但同时也反映了劳动的异化,即劳动的社会性通过货币这种外在物的形式得以体现,而劳动者自身的主体性却被淹没在商品交换的普遍性之中

商品拜物教:人们把商品之间的社会关系误以为是物与物之间的自然关系,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进行物化;如,一个名牌包的使用价值与一个普通包的使用价值是一样的,都用来装东西,但人们会认为名牌包天然具有高贵的属性,实际上这种“高贵”是人们主观赋予它的社会属性。人们总是忘记这种属性是社会关系的属性,误以为是包本身的自然属性。{非原有使用价值的提升,只是一种品牌效应,导到交换价值溢出}

二、资本积累

起初,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中介,交換双方无需满足需求的双重巧合**(时间相同、交换需求刚好符合)**;后来,在资本家的操作下,商品与货币的关系发生变化,即:货币开始追逐商品(意为货币被操作生产成更多商品),而商品又被转化为更多的货币;但在这一环节中,货币不只是在市场上流通,而是逐渐的开始集中,最终形成了资本的积累。(总: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来去获取剩余价值,实现积累)

三、货币资本的循环

G-W… P … W’-G’
资本家将货币资本通过购买商品(包括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生产出另一种增加剩余价值的商品,再卖出去转换比原投入更多的货币(G,GOLD,P,PRODUCT)

四、生产资本的循环

P … W’-G’-W … P
即,生产后获取的商品在卖出去得到货币W’后,W’货币总额中代表资本价值的那部分继续在产业资本中流通、循环;剩余价值那部分则转化为货币进入了一般商品流通或者被储备
其中,W’(W+w)-G’-W
(W+w)=A+PM+w,其中A=劳动力,PM=生产资 料,w(小写w)=剩余价值

五、商品资本的循环

W’…G’…W…P…W’

简单耐用的商品,没有办法去满足资本的循环加速时,把使用价值打碎为一个个的功能模块,俗称’挤牙膏‘,成为刺激消费的手段,当一个产品非常耐用,可以用二十年时,其就失去了19年的利润空间。资本对商品进行所谓的“技术改造",通过叠加功能、划分等级、缩短寿命,人为制造出一种“迭代需求”,使原本属于生产环节的增值压力§转嫁到流通环节(W’),我们所看到的“伪需求”,其本质是为了缩短循环时间(从W’到G”)所制造的一个隐形的加速器。后一个W’的商品资本不仅包含了原始的资本价值,还有价值的增值(即带有新一轮生产所含的剩余价值)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tcms.com/a/114562.html

相关文章:

  • 大规模硬件仿真系统的编译挑战
  • LeNet-5简介及matlab实现
  • tiny_dnn_test250101
  • 5G从专家到小白
  • RT-Thread ulog 日志组件深度分析
  • 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与挑战
  • C语言启程1.0
  • C#:枚举(enum)
  • 3D Web轻量化引擎HOOPS Communicator在装配件管理上的具体优势
  • 【嵌入式学习3】基于python的tcp客户端、服务器
  • 洛谷题单3-P1075 [NOIP 2012 普及组] 质因数分解-python-流程图重构
  • Mysql 之 Undo Log/Redo Log/Binlog日志实现事务ACID
  • (八)PMSM驱动控制学习---无感控制之滑膜观测器
  • 【Android Studio 下载 Gradle 失败】
  • [oeasy]python082_变量部分总结_variable_summary
  • AWS全球化低延迟架构实战:助力APP快速上架欧美、加拿大、澳大利亚
  • C和C++(list)的链表初步
  • 鸿蒙开发者高级认证编程题库
  • whisper 语音识别的安装与使用
  • 如何判断数据来源缓存还是数据库
  • 什么是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s)?为什么它们是图像生成的一大进步?
  • 【CodeReview】Jupiter(Eclipse插件)代码审查工具简介
  • anaconda安装使用+pytorch环境配置(cpu)+pycharm环境配置(详细教程)
  • 第十五届单片机模拟考试III
  • AI朝代应避免AI幻觉:分析与应对策略
  • JavaScript基础--01-JS简介
  •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案例与实践——第三章(1)
  • jetson orin nano学习(torch+OpenCV+yolov5+)
  • Nginx 基础使用(2025)
  • 大模型-qwen1.5-本地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