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mysql】日志:binLog、redoLog和undoLog

目录

1 一条sql写语句的执行过程

2 bin log变更日志

(1) 日志格式

(2) 使用缓冲区

(3) 相关参数

3 redo log重做日志

(1) 预写日志

(2) 刷盘策略

4 bin log 与 redo log 的区别

5 undo log撤销日志

(1)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

(2) 使用缓冲区


1 一条sql写语句的执行过程

可以看出,sql 的写流程中用到了三种日志:undo log、redo log 和 bin log。

2 bin log变更日志

也称为二进制日志。

mysql 会记录数据库变更(INSERT/UPDATE/DELETE)过程中所有表结构的变化到 bin log。用于主从复制和数据恢复

bin log 是独立于存储引擎的,也就是不论使用什么引擎,都要记录 bin log 日志。

(1) 日志格式

bin log 本地文件使用的是追加写的方式。可能有多个日志文件。

查询所有日志文件:

SHOW BINARY LOGS;

日志格式有三种:

  • Statement: 基于语句复制
  • Row: 基于行复制(默认值)
  • Mixed: Statement 与 Row 混合(默认使用 Statement,涉及日期、函数相关时用 Row)

可以查询日志格式:

SHOW VARIABLES LIKE 'binlog_format’;

(2) 使用缓冲区

写 bin log 时,会先写到缓冲区中,再由后台线程去刷盘。bin log 有自己独立的日志缓冲区,mysql 会给每一个工作线程分配一个 bin log 的缓冲区,名为 bin_log_buffer。

查询 bin log 的刷盘策略:

SHOW VARIABLES LIKE 'sync_binlog';

有三种配置:

  • 0 - 不主动刷盘,由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刷盘(安全性差,数据易丢失)
  • 1 - 每次提交事务时刷盘(安全性高,性能差)(默认值)
  • N - 每N次提交后刷盘(平衡安全性和性能)

(3) 相关参数

以下参数都可以使用 SHOW VARIABLES LIKE ‘xxx' 命令查询:

  • log_bin:是否开启bin-log,默认ON
  • log_bin_basename:存储目录和文件名前缀,默认./bin.0000x
  • log_bin_index:索引文件的存储位置(因为本地有多个日志文件,需要用索引来确定目前该操作的日志文件)
  • binlog_format:存储方式(Statment/Row/Mixed)
  • max_binlog_size:本地单个文件的最大限制,最大 1GB
  • binlog_cache_size:为每条线程的工作内存分配的缓冲区大小
  • sync_binlog:刷盘频率
  • binlog_do_db:设置后,只会收集指定库的bin-log日志

3 redo log重做日志

记录了所有对 InnoDB 表的数据页所做的物理更改。

用于保证事务的持久性和崩溃恢复,同时还可以提高写入性能。

redo log 是 InnoDB 引擎独有的。

(1) 预写日志

实际操作写入数据时,先写到内存中,然后由后台线程再刷写到磁盘,以提高写入性能。但是这也会导致机器异常、宕机时,内存中的数据尚未刷写到磁盘,造成数据丢失。

因此 redo log 使用了预写日志的机制,在向内存写如数据之前,会先写一条状态为 prepare 的 redo log,等待 bin log 写入数据完成后,再更新这条日志状态为 commit

这样 mysql 崩溃时,就可以通过 redo log 来恢复,保证数据不丢失:

  • 如果在 redo log(prepare) 前崩溃:此时事务还未提交,不会影响一致性
  • 如果在 bin log 写入前崩溃:重启后根据 redo log 中的事务 ID,回滚前面已写入的数据
  • 如果在 redo log(commit) 前崩溃:由于 bin log 已经写入成功,所以从机也可以同步数据,因此重启时直接再次提交事务,写入一条redo(commit)即可

(2) 刷盘策略

redo log 不是直接写到磁盘中的,也是先写到内存再刷到磁盘,其写入的内存缓冲区名为 redo_log_buffer。

查询 redo log 的刷盘策略: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有三种配置:

  • 0 - 每秒刷一次盘
  • 1 - 每次提交事务时刷盘(安全性高,性能差)(默认值)
  • 2 - 不主动刷盘,由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刷盘(安全性差,数据易丢失)

mysql  默认使用第二级刷盘方式,也就是每次提交事务时都会刷盘,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事务执行成功后,相应的 redo log 日志一定会被刷写到磁盘中,无需担心会出现丢失风险。

redo log 在本地磁盘中使用两个文件,将两个组成一个环形,通过两个文件互相擦写的方式记录日志。

4 bin log 与 redo log 的区别

bin log

redo log

功能

记录数据库的所有变更操作

记录 InnoDB 表的数据页物理修改

主要用途

主从复制,用于保证多节点间数据一致性

崩溃恢复,用于保证数据在单节点上不丢失

作用范围

Server 层

InnoDB 存储引擎层

日志格式

Statement, Row, Mixed

物理日志

写入方式

追加写

两个文件循环写

5 undo log撤销日志

也称为回滚日志。InnoDB 会为每行记录设置一个回滚指针 roll_ptr,指向此行上次修改前的数据,形成一个单向链表(undo 版本链)

undo log 用于实现事务回滚、MVCC 版本控制

undo log 也是 InnoDB 引擎独有的。

(1)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

InnoDB 会为每一行添加几个隐藏列:

  • 事务ID
  • 回滚指针,指向 undo log 的指针
  • 删除 flag,标记此行是否被删除

在写入操作之前,会先将旧的行记录到 copy 到 undo log 中(xx.ibdata 文件),然后将 roll_ptr 指针指向这条 undo log 记录,再去实际更新行记录

那么查询时,只查询 事务ID <= 当前事务ID 的数据,利用乐观锁机制,实现多个事务并发读写。

(2) 使用缓冲区

undo log 不是直接写到磁盘文件中的,也是先写到内存,再由后台线程刷到磁盘,其写入的内存缓冲区名为 undo_log_buffer。

并且当事务提交后,undo 中的记录也不会立即被删除(可能还有其他事务在读取),而是有一个专门的 purger 线程,处理不再使用的 undo log 将其清理。

参考:
分布式环境下的主从数据同步-CSDN博客
一条 sql 的执行过程详解 - 萌新J - 博客园
InnoDB 中的缓冲池(Buffer Pool) - 萌新J - 博客园
(十一)MySQL日志篇之undo-log、redo-log、bin-log.....傻傻分不清!任何项目都会有日志,M - 掘金

相关文章:

  • openwebui和keycloak集成,使用keycloak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 Ubuntu 安全限制遭突破:攻击者可利用内核漏洞提权
  • 如何使用AI去水印(ChatGPT去除图片水印)
  • Proxmox pct 部署debian
  • Elasticsearch安全加固指南:启用登录认证与SSL加密
  • Linux服务器组建与管理
  • 使用 Selenium 构建简单高效的网页爬虫
  • 4.1 代码随想录第三十二天打卡
  • ​Android 集成 Facebook 登录
  • 2025.4.6机器学习笔记:文献阅读
  • AI与.NET技术实操系列(四):使用 Semantic Kernel 和 DeepSeek 构建AI应用
  • Sink Token
  • Java关于抽象类和抽象方法
  • 使用Python解析PPT文件并生成JSON结构详解
  • 25 python 迭代器与生成器
  • 教你快速理解linux中的NUMA节点探测是干什么用的?
  • 配置多区域集成IS-IS和抓包分析
  • Python 机器学习库:Scikit-learn
  • Mysql之事务(上)
  • 后端思维之高并发处理方案
  • 白玉兰奖征片综述丨动画的IP生命力
  • 黄仕忠丨戏曲文献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 颜福庆与顾临的争论:1930年代在中国维持一家医学院要花多少钱
  • 受贿3501万余元,中石油原董事长王宜林一审被判13年
  • 线下哪些商家支持无理由退货?查询方法公布
  • 小米SU7 Ultra风波升级:数百名车主要求退车,车主喊话雷军“保持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