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逐步商品化,而“理解力”才是开发者的真正超能力
每周跟踪AI热点新闻动向和震撼发展 想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前沿进展吗?订阅我们的简报,深入解析最新的技术突破、实际应用案例和未来的趋势。与全球数同行一同,从行业内部的深度分析和实用指南中受益。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成为AI领域的领跑者。点击订阅,与未来同行! 订阅:https://rengongzhineng.io/
尽管生成式AI不断进步,软件开发者无需恐惧,但“自我修炼”与深入理解将成为未来核心竞争力。
围绕“智能与智慧”的讨论自古有之,而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一古老哲学问题被赋予了极其现实的意义:当专业知识成本不断下降,真正珍贵的,是知道如何去运用它的能力。如今,最有价值的,已不再是“能做什么”,而是“如何有效地使用这项能力”。能在复杂系统中厘清目标、将海量内容整合为清晰的战略方向,这才是现代竞争的新规则。
在软件开发这一领域尤为如此,因为在这里,“内容”就是“可执行代码”。这也造就了一个令人矛盾的现实:尽管业内普遍认识到代码越多,维护成本越高,且“产出越多不等于效果更好”,但当下仍流行一种说法——即软件开发者终将被AI取代。
而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开发者真正的核心技能,在于他们能在“构想、目标与实现”之间自由穿梭。而正是这个能力维度,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虽然任何人都能借助自然语言让AI生成代码,但每一次代码生成,也都在为真正的开发者拓展新的领域。
或许生成的代码质量不错,能满足需求,也能很好地集成入现有系统。但代码真正的价值,在于是否体现出对项目目标与系统结构的深入理解。而能做到这点的人,有一个清晰的名称:软件开发者。
AI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AI并不具备“理解”。理解事务之重要性,是一种纯粹的人类能力,也是一项日益稀缺但日趋必要的技能。
“意图”是企业创新的中间地带
企业创新的“中间地带”,是战略目标与技术实现之间的桥梁。而这个桥梁,即“意图的对接”,是AI永远无法独立完成的,它只能在人的指导下协助完成。
对开发者而言,将“意图”贯穿于开发实践,是自我增值的关键。当能把握一个项目背后的初衷,并用专业技能将之准确实现,就能发挥出远超AI的价值。在此基础上,AI只是助力,将人的“意图”放大为自动化的执行流程。
即便AI未来在这一“中间地带”能力有所提升,它也永远无法具备“意图”本身。它的行动永远基于人类的驱动。因此,开发者不应仅成为“意图”与“实现”的中介,而应坚持发展自身对系统的独特理解力——自动化可以代替实现,但理解是无法被复制的。
LLM不会取代高级编程语言
AI热衷者有时会宣称,AI能大规模生成代码,理解代码意图已不再重要。但实际上,这只是在生成的最初阶段如此。未来或许真的会出现用自然语言直接操作AI的场景,类似今天的第四代语言。然而若将AI接口比作“Python之上的一层”,那就必须承认,未来依然需要懂得“底层语言”的人,正如今天仍然需要熟悉C语言、汇编、甚至芯片架构的工程师。
事实上,现阶段的大语言模型对人类开发者的要求甚至更高——必须确保最小变动、最大精简。这些原则并非附加要求,而是经验反复验证后形成的编程核心准则。任务是否“完成”与是否“优雅地完成”,在软件开发中是一个绝对不可忽视的差异。
就像一个循环的实现方式可以被抽象,开发者可以用LLM代替写for循环或forEach函数。但底层仍然是一个“循环”在运行。有人必须理解“迭代”在数据和系统中的含义,这种本质的理解无法由模型代劳。
理性看待生成式AI:别被“神话”迷住双眼
值得一提的是,Gartner在2024年6月的“技术炒作周期”报告中已将生成式AI列入“幻灭低谷期”。一项技术被高度期待、炒作过度后,往往难以被清晰看待。而软件开发者恰恰具备这种“冷静看清本质”的能力。只有清晰认识AI真正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从而为整个行业创造更好的结果。
AI是人类平均产出的结果——也就意味着,它的产出也是“平均水平”。而真正卓越的技术与创意,则来源于将“抽象意图、创造精神”与“具体技术”结合起来的那种人类独特智慧。AI只能模拟这种能力,但无法拥有真正的“灵魂”。
如同禅宗或李小龙所说:AI只不过是“指月之指”,却非“月亮本身”。
智能 vs. 智慧:开发者最宝贵的是整合能力
就像《龙与地下城》这类角色扮演游戏中所设定的,“智力”是“知道在下雨”,而“智慧”是“知道要躲雨”。换句话说,智能告诉人“怎么做”,而智慧告诉人“做什么”。
从更深层次来看,智能倾向于“拆解”,而智慧追求“整合”。智能关注局部,智慧把握整体。而当“智能”可以被人工制造,我们就更需要借助智慧去驾驭它。
软件开发者的独特价值,不在于机械实现,而在于其视角——对系统、目标、用户体验的整合能力。在AI制造的大量“理解缺失”的内容中,真正稀缺的是“深度理解”。而理解,不论是“怎么做”还是“为何要做”,永远都是最具价值的财富。
持续追问“为什么”,理解得更深——其余的一切,都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