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推荐系统-Random算法

Random算法总结

  1. 引言

    在推荐系统研究与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一些简单的基线算法来衡量更复杂算法的性能提升。Random(随机推荐)算法是最基础的基线方法之一,它通过随机生成评分来模拟用户对物品的偏好。虽然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它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性能下限基准,帮助评估其他算法的有效性,以及在特定场景下实现多样化推荐。本文将详细解析gorse项目中的Random算法实现。

  2. Random算法原理

    算法概述

    Random算法基于训练数据集的评分分布,假设评分服从正态分布N(μ,σ²),其中均值μ和标准差σ²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法从训练数据中获得。对于任意用户-物品对(u,i),其预测评分为:

    r^ui∼N(μ^,σ^2)\hat{r}_{ui} \sim N(\hat{\mu}, \hat{\sigma}^2)r^uiN(μ^,σ^2)

    其中,μ^\hat{\mu}μ^是训练集中所有评分的均值,σ^2\hat{\sigma}^2σ^2是训练集中所有评分的方差。

    算法流程

    Random算法流程非常简单

    • 训练阶段:计算训练数据集中评分的均值μ和标准差σ,以及评分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 预测阶段:从正态分布(μ,σ²)中随机采样生成评分, 并将结果限制在(最小值,最大值)范围内

    相对于比较复杂的协同过滤算法,Random算法不考虑用户和物品的特征, 也不利用用户-物品交互历史,仅基于整体评分统计特征进行随机预测

  3. 代码实现分析

    数据结构

    type Random struct {mean   float64 // mustdDev float64 // sigmalow    float64 // 最小评分值high   float64 // 最大评分值
    }
    

    Random结构体非常简洁, 只包含四个浮点数字段

    • mean:训练集评分的均值
    • stdDev:训练集评分的标准差
    • low:评分的下界
    • high:评分的上界

    预测实现

    func (random *Random) Predict(userId int, itemId int) float64 {ret := rand.NormFloat64()*random.stdDev + random.mean	// 生成标准正态分布N(0, 1)的随机数,通过变换得到预测值// Crop prediction					if ret < random.low {									// 限制评分的区间ret = random.low} else if ret > random.high {ret = random.high}return ret
    }
    

    训练实现

    func (random *Random) Fit(trainSet TrainSet, options ...OptionSetter) {_, _, ratings := trainSet.Interactions()				// 获取训练集所有评分数据random.mean = stat.Mean(ratings, nil)					// 取平均值random.stdDev = stat.StdDev(ratings, nil)				// 取标准差random.low, random.high = trainSet.RatingRange()		// 获取评分最小、最大值
    }
    
  4. 算法特点

    随机性与一致性

    Random算法每次调用Predict方法都会生成新的随机数,这意味着:

    • 对同一用户-物品对的多次预测会产生不同结果

    • 无法保证预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评分范围限制

    代码中通过限制生成的随机评分在[low, high]范围内,确保预测结果符合实际评分体系。这种处理方式简单有效,但也会导致评分分布在边界处出现截断,不再严格遵循正态分布。

    更精确的实现可以采用截断正态分布(Truncated Normal Distribution),但考虑到Random算法主要作为基线方法,当前实现已经足够满足需求。

  5. 算法性能与应用场景

    性能特点

    时间复杂度

    • 训练:O(n),其中n为训练集评分数量
    • 预测:O(1), 常数时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

    • O(1):只需存储4个浮点数

    预测准确性

    • 通常较低,作为基线算法,提供性能下限

    • 不考虑用户个性化需求,无法捕捉用户偏好

    适用场景

    尽管Random算法在预测准确性方面表现不佳,但在以下场景中仍然具有价值:

    • 基线比较:作为基准方法评估其他算法的相对性能

    • 冷启动探索:在系统冷启动阶段,用于初始探索和数据收集

    • 多样性增强:通过随机推荐,提高推荐结果的多样性和覆盖率

    • A/B测试:作为对照组,评估个性化算法的实际效果

    • 系统测试:验证推荐系统框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6. 总结

    Random算法是推荐系统中最基础的算法之一,它通过从训练数据的评分分布中随机采样来生成预测评分。尽管算法简单,预测精度有限,但它在推荐系统的开发、测试和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作为性能基准,促进推荐多样性,以及在冷启动探索中的应用。

http://www.dtcms.com/a/276352.html

相关文章:

  • jieba 库:中文分词的利器
  • 【Lucene/Elasticsearch】**Query Rewrite** 机制
  • day68—DFS—二叉树的所有路径(LeetCode-257)
  • 微信小程序form组件的使用
  • 从json中提取i18n字段
  • nodej获取当前系统的cpu架构信息
  • 程序员软技能之推广营销-04-长尾效应(Long Tail Effect)
  • UnityShader——SSAO
  • C++类模版1
  • Linux进程的生命周期:状态定义、转换与特殊场景
  • 【Elasticsearch】检索模板(Search Template)
  • 从输入到路径:AI赋能的地图语义解析与可视化探索之旅(2025空间智能全景)
  • C++ Boost 自动链接机制详解
  • Java基础:泛型
  • 单调栈单调队列【算法进阶】
  • 11. JVM中的分代回收
  • 数据结构自学Day6 栈与队列
  • BaseDao 通用查询方法设计与实现
  • 快速过一遍Python基础语法
  • 015---全面理解交易:区块链状态转移的原子单位与链上执行全流程图解
  • 【AI News | 20250711】每日AI进展
  • APP Inventor使用指南
  • LeetCode 3169.无需开会的工作日:排序+一次遍历——不需要正难则反,因为正着根本不难
  • 【使用Pyqt designer时pyside2安装失败】
  • 如何彻底禁用 Chrome 自动更新
  • C++实现二叉树左右子树交换算法
  • vuecil3+版本下,兼容ie等不支持es6的低版本浏览器
  • 内容总监的效率革命:用Premiere Pro AI,实现视频画幅“一键重构”
  • 四、深度学习——CNN
  • 快速上手UniApp(适用于有Vue3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