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软考网工】第十章 (3)网络冗余设计、广域网接入技术
博客主页:christine-rr-CSDN博客
专栏主页: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笔记
大家好,我是christine-rr ! 好久没更新了,不知不觉中,今天已经是专栏的最后一篇笔记啦!
目前《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专栏从第一篇笔记到现在已经持续 40+篇 详细笔记啦!每篇笔记都包含:
✅考点精讲(图文结合)
✅ 真题溯源(历年真题)
✅ 避坑指南(重点和易错点红字标注)希望能成为你备考路上的"技术充电站"🔋
愿所有认真备考的伙伴都能顺利通过!
📌 【今日更新速览】📌
🔧 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冗余设计、广域网接入技术
目录
一、网络冗余设计
1. 通信线路冗余设计
1)备用路径
2)负载分担
2. 应用案例
1)例题:网络冗余设计叙述判断(网工2019.11)
2)例题:网络冗余设计说法判断(网工2023.11)
4.知识小结
二、广域网接入技术
1. PSTN
2. ISDN
3. 线缆调制解调器接入
4. 数字用户线路远程接入xDSL
5. 接入和终结设备
6. 无源光网络PON
7. 其他接入技术
8. 应用案例
1)例题:HFC网络设备
2)例题:ADSL和HFC网络设备
3)例题:EPON上行采用的技术
4)例题:OLT简称
5)例题:ONU到OLT复用方式
6)例题:PON定义
9.知识小结
一、网络冗余设计
1. 通信线路冗余设计
常见的设计目标:备用路径和负载分担
一般情况下,备用路径仅在主路径失效时投入使用
1)备用路径
- 工作模式:仅在主路径失效时投入使用,正常情况下处于闲置状态(如ATM机有线线路为主路径,4G/5G为备份线路)
- 带宽特性:通常备用路径带宽低于主路径(如主路径500M,备用路径100M),呈现非对称特征
- 设计要素:
- 备用路径的带宽:需根据业务需求合理配置备用带宽
- 切换时间:需明确故障切换时间标准(分钟级或秒级)
- 非对称
- 自动切换:应实现自动切换机制,减少人工干预
- 测试:需建立定期测试演练制度(如医院备份数据中心演练)
2)负载分担
- 核心思想:通过并行链路同时传输流量提升性能,是对备用路径模式的扩展
- 实现方式:利用多网络接口/路径并行传输(区别于主备模式的单路径工作)
- 与备用路径区别:备用路径是"冷备份",负载分担是"热工作"模式
设计要素:
- 适用条件:当网络存在备用路径/链路时可考虑实施
- 实现形式:
- 负载均衡:主备路径带宽相同时的特例(流量50%-50%分配)
- 策略路由:主备路径带宽不等时,按比例分配流量(如10:1)
- 路由协议支持:
- 通用路由算法可实现等带宽路径的负载均衡
- IGRP/EIGRP等协议支持按带宽比例分配流量
2. 应用案例
1)例题:网络冗余设计叙述判断(网工2019.11)
- 选项B错误原因:备用路径正常情况下不承担流量,仅主路径故障时启用
- 概念辨析:负载均衡是负载分担的特例(需主备路径带宽相同)
- 典型错误:混淆"负载分担"与"负载均衡"的包含关系
- 答案:B
2)例题:网络冗余设计说法判断(网工2023.11)
- 选项D正确依据:网络虚拟化技术(如设备堆叠/集群)可实现冗余
- 常见误区:
- VRRP单独使用仅支持主备模式,需配合MSTP实现负载分担
- 备用路径本身不提升性能,仅保障可用性
- 最佳实践:主备切换应实现自动化,避免依赖人工操作
- 答案:D
4.知识小结
知识点 | 核心内容 | 考试重点/易混淆点 | 难度系数 |
备用路径设计 | 主路径失效时启用备用路径(如ATM机有线线路故障时切换4G/5G) | 备用路径平时不承载流量,与负载分担区别 | ★★☆☆☆ |
备用路径设计要点 | 带宽非对称(主路径500M vs 备用100M)、切换时间(自动/手动)、定期测试演练 | 切换时间优化和自动化是关键 | ★★★☆☆ |
负载分担 | 通过并行链路同时传递流量(如双活数据中心),提升网络性能 | 与负载均衡区别:负载均衡需主备链路带宽相同 | ★★★★☆ |
负载分担设计要点 | 1. 优先替代主备模式 2. 带宽相同时可负载均衡(各50%) 3. 策略路由实现非对称分担 4. EIGRP协议支持按带宽比例分担 | EIGRP协议特性为高频考点 | ★★★★☆ |
网络冗余方案对比 | - 主备路径:冷备,不提升性能 - 负载分担:热备,提升性能 - 虚拟化(如堆叠):模拟冗余设备 | VRRP仅支持主备,需结合MSTP实现分担 | ★★★☆☆ |
典型考题解析 | 2019年题:B选项错误(备用路径不承担相同负载) 2023年题:D正确(虚拟化可实现冗余) | 混淆点:备用路径“提高性能”说法错误 | ★★★★☆ |
二、广域网接入技术
1. PSTN
- 速率与特点: 最早依赖电话网络实现广域网接入,接入速率为56kb/s,现已被淘汰
- 考试重点: 标红内容易考选择题,需重点记忆其技术特点和速率参数
2. ISDN
- 接口类型:
- BRI接口:2B+D=144kb/s,主要用于个人用户接入
- PRI接口:30B+D=2.048Mb/s,主要用于企业办公接入
- 信道组成:
- B信道为数据信道(BRI含2个,PRI含30个)
- D信道为控制信道(各1个)
- 历史背景: 早期互联网采用此技术,速率较低
3. 线缆调制解调器接入
- 网络架构:
- 主干采用光纤传输
- 末端通过同轴电缆接入用户(原闭路电视线缆)
- 技术特点:
- 属于HFC(Hybrid Fiber-Coaxial)网络
- 已被现代技术淘汰,但考试仍可能涉及
4. 数字用户线路远程接入xDSL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是一种基于电话线的宽带接入技术,属于xDSL系列。其核心特点是上下行带宽非对称,即下载速率远高于上传速率,适合普通家庭用户的上网需求。
ADSL特点:
-
- 非对称传输: 下行1.544∼9Mb/s,上行16∼640kb/s
- 语音信道: 固定64kb/s用于电话业务
- 双工信道: 支持双向通信16∼640kb/s
- 考试技巧:
- 选择题问下行带宽时选最接近9M的选项(如8M)
- 需区分上下行速率差异
5. 接入和终结设备
- ADSL网络设备:
- 用户端: ADSL Modem(俗称ADSL猫)
- 局端: DSLAM(DSL接入复用器)
- HFC网络设备:
- 用户端: Cable Modem(线缆调制解调器)
- 局端: CMTS(线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
- PON网络设备:
- 用户端: ONU(光网络单元,俗称光猫)
- 局端: OLT(光线路终端)
- 认证设备: BRAS(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负责PPPoE认证
6. 无源光网络PON
- 基本概念:
- 全称: 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
- 拓扑结构: 点到多点(P2MP),通过分光器实现多级分光
- 组成要素:
- OLT: 局端光线路终端
- ONU: 用户端光网络单元
- ODN: 光分配网络(含分光器、光纤配线架等)
- 技术特点:
- 无源特性: 仅光分配网络ODN部分无需供电
- 传统PON技术:
- 下行:广播方式(波长1490nm)
- 上行:TDMA时分复用(波长1310nm)
- 优势:
- 组网方便
- 建网快
- 节省光缆资源
- 抗电磁干扰
- 防雷
- 综合建网成本低
7. 其他接入技术
- MSTP接入:
- 基础平台: SDH(时分复用,同步数字体系)
- 业务支持: 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接入
- 特点: 传统语音网络承载新业务
- VPN技术:
- 主要采用隧道技术
- 实现方式: 通过公共网络建立隧道(GRE/IPSec)
- MPLS VPN:
- 在广域网逻辑隔离网络
- 解决
- 解决IP地址不足问题(通过标签标识)
- 提供QoS保障(QoS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 专用网络需求
- 区分:
- VLAN 局域网
- VxLAN数据中心
- MPLS VPN广域网中的VLAN技术
8. 应用案例
1)例题:HFC网络设备
- 关键识别: HFC网络对应同轴电缆接入
- 设备对应:
- 用户端:Cable Modem(A选项)
- 局端:CMTS(D选项)
- 干扰项:
- ADSL Modem对应电话线接入
- OLT对应PON网络
- 答案: (68)A (69)D
2)例题:ADSL和HFC网络设备
- ADSL识别: 需要ADSL Modem(C选项)和分离器
- HFC识别: 通过Cable Modem(B选项)接入CATV
- 通用原则: 不同协议转换需要对应Modem设备
- 答案: (20)C (21)B
3)例题:EPON上行采用的技术
- 方向判断: ONU→OLT为上行方向
- 技术记忆:
- 上行:TDMA(C选项)
- 下行:广播
- 典型错误: 混淆上下行技术
- 答案: C
4)例题:OLT简称
- 全称记忆: 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
- 词源解析:
- O:Optical(光)
- L:Line(线路)
- T:Terminal(终端)
- 答案: C
5)例题:ONU到OLT复用方式
- 核心考点: PON基础原理
- 上行:TDMA
- 下行:广播
- 干扰项: FDMA为错误选项
- 答案: D
6)例题:PON定义
- 关键区分:
- 多播(组播)≠广播
- PON下行实际采用广播方式
- 正确描述:
- A:P2MP拓扑正确
- B:无源特性正确
- D:分光器连接方式正确
- 答案: C("多播"描述错误)
9.知识小结
知识点 | 核心内容 | 考试重点/易混淆点 | 难度系数 |
广域网接入技术历史 | 最早依赖PSTN,后发展至ISDN、HFC、xDSL等 | PSTN、ISDN、HFC、xDSL的演进历程 | 🌟 |
ISDN接口类型 | BRI(144k)用于个人,PRI(2.048M)用于企业 | BRI与PRI的区别及应用场景 | 🌟🌟 |
HFC网络接入 | 主干为光纤,通过同轴电缆接入用户 | HFC网络的结构与特点 | 🌟 |
xDSL技术 | ADSL为主,上行下行非对称 | ADSL的上下行带宽特点 | 🌟🌟 |
ADSL接入设备 | 用户端为ADSL Modem,局端为DSLAM | ADSL的接入设备名称 | 🌟🌟🌟 |
光纤入户技术 | 前端设备为ONU(光猫),后端设备为OLT | 光纤入户的设备名称与结构 | 🌟🌟🌟 |
无源光网络PON | 点到多点的光纤接入技术,包含OLT、ONU、ODN | PON的组网架构与组成部分 | 🌟🌟🌟🌟 |
PON的优势 | 组网方便、建网速度快、节省光缆资源等 | PON的多种优点 | 🌟🌟 |
PON的上下行技术 | 下行广播,上行TDMA | PON的上下行信号复用方式 | 🌟🌟🌟🌟 |
其他接入技术 | MSTP、虚拟专网(如GRE、IPSec、MPLS VPN) | 其他广域网接入技术的了解 | 🌟 |
练习题答案 | 各年份练习题答案,如HFC网络用户端设备、ADSL接入设备等 | 练习题的具体答案与解析 | 🌟(根据具体题目难度调整) |
易混淆点 | 多播与广播的区别(PON下行是广播) | 多播与广播在PON中的正确理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