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设定一秒入魂!RAIDEN-R1提出可验证奖励新范式,让CoT推理更“人格一致”
背景
近年来,随着大语言模型(LLM)的突破性进展,角色扮演对话代理(RPCAs)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这类代理旨在模拟虚构角色或公众人物等特定人设,同时保持对预设角色特征的认知能力。
工业界应用(如 Character.ai、Talkie)通过定制化角色创建平台吸引了数百万日活用户,而学术界研究(如 CharacterGLM)则通过合成高质量对话语料库优化模型性能。
为量化评估 RPCAs 的自我意识与对话能力,研究者提出了 CharacterEval、Roleinteract、Raiden 等基准测试。
问题与挑战:当前,监督微调(SFT)仍是训练 RPCAs 的主导范式,但其直接生成角色化响应的方式缺乏中间推理步骤,导致角色漂移问题——模型难以协调冲突的上下文信息。
尽管思维链(CoT)推理技术(如 DeepSeek-R1 的 GRPO 框架)在通用任务中展现出潜力,但在角色扮演场景下面临非量化挑战:符合角色设定与语境的响应可能具有多样性,导致难以设计可量化的奖励机制。若直接使用 LLM 生成奖励,则会因主观偏差无法提供清晰的优化梯度。
文章标题:
RAIDEN-R1: Improving Role-awareness of LLMs via GRPO with Verifiable Reward
论文地址:
https://arxiv.org/pdf/2505.10218
方案
本文提出 RAIDEN-R1 框架,基于 RAIDEN 角色扮演数据集,通过可验证角色意识奖励(VRAR)解决上述挑战。VRAR 结合两种策略:
单术语验证(STV):通过问题类型过滤、实体类型验证等,提取唯一关键词生成奖励:
仅处理 WH 类问题(如"What"、"Who"),排除是非/选择类问题。
筛选含单一明确实体名词的样本,并通过多模型(GPT-4、MiniMax-abab6-chat 等)参考输出验证关键词一致性。
多术语动态解析(MTDP):扩展语义等价关键词,生成 Python 验证代码,确保动态场景下的角色一致性:
扩展同义词(QwQ-32B),过滤无关词(Qwen-72B)。
生成 Python 代码评估响应,保留 LLM 判断与代码执行一致性>70% 的样本。
2.1 数据收集
数据来源包括:
RAIDEN 基准:包含明确标注的对话评估目标与参考响应,从中选取脚本知识(SBK)和对话记忆(CM)维度数据(因答案确定性高)。
通用角色扮演数据集:基于角色背景与对话历史生成问题,通过 Qwen2.5-14B-Instruct 模型筛选错误回答作为挑战数据,并补充简单数据优化分布。
2.2 奖励设计
采用两种奖励机制:
准确率奖励(Accuracy Reward):
STV 样本:响应完全包含目标关键词则奖励 1 分,否则 0 分。
MTDP 样本:调用 Python 评估函数,根据输出判定奖励。
格式奖励(Format Reward):
强制模型将推理过程封装在<think>与标签内,并在后生成角色响应。
附加约束:中文字符比例>70%;禁止重复特殊词汇(如代码片段)。
实验结果
3.1 数据集与实验设置
我们从 RAIDEN 基准测试的训练集中选取了 1,000 个剧本知识(SBK)和对话记忆(CM)样本,并从 8,000 个通用角色扮演实例中筛选出 1,000 个具有挑战性的样本。
实验发现 Qwen2.5-7B-Instruct 在 GRPO 训练中存在不稳定性,因此选用 Qwen2.5-14B-Instruct 作为基线模型。通过 GRPO 和监督微调(SFT)方法训练模型,分别命名为 RAIDEN-R1 和 RAIDEN-SFT。
此外,我们使用 10,000 个冷启动训练样本进行 SFT,随后结合 CoT 数据进行 GRPO 训练。
3.2 评估方法
使用 RAIDEN 基准测试集的划分作为测试集,评估指标包括:
主要指标:SBK(剧本知识)、CM(对话记忆)
补充指标:SCK(剧本矛盾知识)、RCB(角色认知边界)、TA(话题推进)、TS(话题转换)
采用 Claude 3.5 作为“LLM 即评委”进行正确性评估。
3.3 实验结果
原始模型 14B-Instruct:在 SBK 和 CM 指标上分别达到 86.59% 和 80.25% 的准确率,整体表现良好。
直接 SFT 训练的 14B-SFT:除 CM 略有提升(86.92%)外,多数指标(如 SBK 降至 77.17%)显著下降,归因于过拟合和训练数据风格陈旧。
GRPO 训练的 14B-GRPO:在主要指标上表现最佳(SBK 88.04%,CM 88.65%),验证了 VRAR 框架的有效性。
冷启动 CoT 训练的 14B-SFT:仅在 TA(50.75%)和 TS(92.11%)等话题指标上优于基线,其他指标全面下降,表明高质量领域数据的重要性。
冷启动后 GRPO 训练:14B-SFT-GRPO 在多项指标上显著改善(如 SBK 从 71.74% 提升至 82.97%),进一步验证 VRAR 的鲁棒性。
3.4 案例分析
通过两个典型场景对比模型表现:
上下文依赖查询:
14B-Instruct:因缺乏长期记忆能力,无法正确回答与对话历史相关的细节问题(如未提及酒吧老板姓名)。
14B-GRPO:通过 CoT 推理精准识别上下文信息(如“老板的兄弟”暗示亲属关系),生成符合角色的高质量回复。
误导性查询:用户输入:“你连续获得 385 次月度最佳员工奖?”(实际为 374 次)。
14B-Instruct:未察觉数值矛盾,直接接受错误信息。
14B-GRPO:在 CoT 中识别冲突(“实际获奖 374 次”),但在最终回复中策略性回避纠正,展现拟人化情商(如“感谢夸奖”并转移话题)。
此外,GRPO 模型生成的 CoT 更自然,以第一人称视角推理(如“我实际获奖 374 次”),而非显式声明角色扮演任务。14B-GRPO 的 CoT 平均长度仅 30.1 词,表明其推理过程简洁高效。
总结
本文提出了一种名为 RAIDEN-R1 的强化学习框架,旨在提升大型语言模型 (LLM) 在角色扮演对话 Agent (RPCA) 中的角色感知能力。该框架通过集成可验证的角色感知奖励 (Verifiable Role-Awareness Reward, VRAR) 来解决角色一致性问题。
实验表明,14B-GRPO 模型在 Script-Based Knowledge(88.04%)和 Conversation Memory(88.65%)指标上显著优于基线模型,且鲁棒性更强。
案例分析揭示:模型能通过第一人称推理处理冲突语境(如用户输入与角色设定矛盾时进行自校正),并在保持角色一致性的同时提升拟人化表达能力。
更多阅读
#投 稿 通 道#
让你的文字被更多人看到
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优质内容以更短路径到达读者群体,缩短读者寻找优质内容的成本呢?答案就是:你不认识的人。
总有一些你不认识的人,知道你想知道的东西。PaperWeekly 或许可以成为一座桥梁,促使不同背景、不同方向的学者和学术灵感相互碰撞,迸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PaperWeekly 鼓励高校实验室或个人,在我们的平台上分享各类优质内容,可以是最新论文解读,也可以是学术热点剖析、科研心得或竞赛经验讲解等。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知识真正流动起来。
📝 稿件基本要求:
• 文章确系个人原创作品,未曾在公开渠道发表,如为其他平台已发表或待发表的文章,请明确标注
• 稿件建议以 markdown 格式撰写,文中配图以附件形式发送,要求图片清晰,无版权问题
• PaperWeekly 尊重原作者署名权,并将为每篇被采纳的原创首发稿件,提供业内具有竞争力稿酬,具体依据文章阅读量和文章质量阶梯制结算
📬 投稿通道:
• 投稿邮箱:hr@paperweekly.site
• 来稿请备注即时联系方式(微信),以便我们在稿件选用的第一时间联系作者
• 您也可以直接添加小编微信(pwbot02)快速投稿,备注:姓名-投稿
△长按添加PaperWeekly小编
🔍
现在,在「知乎」也能找到我们了
进入知乎首页搜索「PaperWeekly」
点击「关注」订阅我们的专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