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车笔记6
“不踩离合利用发动机制动”是指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抬起油门踏板,但不踩下离合器踏板,利用发动机自身的阻力来减缓车辆速度的一种制动方式。具体介绍如下:
#### 原理
- **动力传递反向**:正常情况下,发动机通过变速箱和传动系统驱动车辆前进。当抬起油门且不踩离合时,发动机停止提供动力,但车辆由于惯性继续前行,车轮通过传动系统反向带动发动机运转。
- **发动机内部阻力**: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压缩行程会产生压缩阻力,内部零件之间的摩擦会产生内摩擦力,进排气系统也会产生进排气阻力。这些阻力会阻碍发动机的运转,从而对车辆产生制动效果。
#### 操作方法
- **抬起油门踏板**:松开油门,使发动机不再提供动力。
- **保持档位**:不踩下离合器,保持当前档位,使发动机与传动系统保持连接。
- **根据需要降档**:随着车速降低,适时降低档位,以增强发动机制动效果。
#### 优点
- **减少刹车磨损**:有效降低刹车系统的使用频率,避免因长时间或频繁使用刹车导致刹车片过热、磨损加剧,延长刹车系统的使用寿命。
- **提高行车安全**
- **稳定车速**:在下长坡等路段,利用发动机制动可以将车速稳定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车辆因重力作用而不断加速。
- **防止侧滑**:在湿滑路面(如冰雪、泥泞道路),发动机制动比单纯使用刹车更稳定,能减少车辆侧滑、甩尾的风险。
- **节省燃油**:在发动机制动过程中,发动机往往会进入“断油”状态,即停止或减少燃油供应,从而降低燃油消耗。
#### 注意事项
- **及时降档**:随着车速降低,需及时降低档位,否则可能会出现发动机转速与车轮转速不匹配的情况,导致车辆抖动甚至熄火。
- **刹车灯不亮**:发动机制动时,刹车灯不会亮起,对后方车辆没有明显的减速提示,容易引发追尾事故。因此,在使用发动机制动时,应通过其他方式(如打转向灯、使用手势等)提醒后方车辆。
- **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在紧急制动或需要迅速停车的情况下,应果断踩下刹车踏板,同时配合使用发动机制动。
总之,“不踩离合利用发动机制动”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制动方式,但在使用时需注意方法和技巧,以确保行车安全。
挂一档不踩油门松离合车辆会往前走,主要原因如下:
#### 发动机怠速提供动力
- **怠速运转**:发动机在怠速状态下仍会持续燃烧燃油,产生一定的动力输出。
- **动力传递**:当松开离合器,发动机的动力通过飞轮、离合器片传递到变速箱,再经传动系统传至驱动轮,推动车辆缓慢前行。
#### 离合器的半联动作用
- **半联动状态**:缓慢松开离合器时,离合器片与飞轮之间处于部分结合状态,即半联动。此时,发动机转速与车轮转速逐渐同步,动力得以逐步传递。
- **平稳起步**:通过控制离合器的半联动,可使车辆在不踩油门的情况下平稳起步移动。
#### 变速箱的齿轮传动比
- **一档传动比**:一档的齿轮传动比较大,能够将发动机较小的扭矩放大,提供足够的驱动力使车辆起步。
- **动力放大**:即使不踩油门,一档的低速高扭特性也能使车辆克服静态阻力开始移动。
#### 车辆设计与惯性
- **自由滑行**:汽车设计时考虑到挂挡状态下,离合器完全结合后,发动机怠速转速可传递到车轮,使车辆具有前进的动力。
- **惯性作用**:车辆本身具有一定的惯性,一旦开始移动,惯性会帮助车辆继续前行一段距离。
#### 电喷系统自动调节
- **智能控制**:现代电喷车辆的电脑系统能够自动调节燃油供应。挂挡松离合时,电脑会根据车辆状态适当增加供油量,使发动机输出足够的动力。
- **适应驾驶需求**:这种自动调节功能有助于车辆在不踩油门的情况下平稳起步和行驶。
**总结**:挂一档不踩油门松离合车辆会往前走,是由于发动机怠速动力、离合器的半联动作用、变速箱的传动比、车辆设计与惯性以及电喷系统的自动调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实际驾驶中,为了车辆平稳运行和应对不同路况,适时踩下油门踏板是必要的。
一档怠速比二档怠速更快,原因如下:
### 传动比差异
- **一档传动比大**:一档的齿轮传动比较大,发动机转速与车轮转速之间的比值高。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发动机转速下,一档的车速较慢,但扭矩输出大。
- **二档传动比小**:二档的齿轮传动比较小,发动机转速与车轮转速之间的比值降低。在相同的发动机转速下,二档的车速比一档快。
### 怠速车速表现
- **一档怠速车速慢**:由于一档传动比大,发动机怠速时的动力经过放大后,车轮转速较低。一般一档怠速时,车辆行驶速度约为2-5公里/小时。
- **二档怠速车速快**:二档传动比小,发动机怠速动力传递到车轮后,转速相对较高。二档怠速时,车辆行驶速度约为5-10公里/小时。
### 实际驾驶感受
- **一档控制更精细**:在拥堵路况或需要缓慢移动时,使用一档怠速可以更精确地控制车速,避免过快行驶。
- **二档适合稍快速度**:当需要比一档稍快的速度前进,例如车流速度较快时,二档怠速更适合,但仍低于正常行驶速度。
**总结**:一档怠速时车辆速度比二档慢,这是因为一档的传动比更大,放大了发动机的扭矩,但降低了车轮转速。二档的传动比较小,车轮转速相对较高,因此怠速时车速更快。在实际驾驶中,根据路况和车速需求选择合适的档位,可以更好地控制车辆。
当发动机扭矩无法克服外部载荷时,发动机会熄火,主要原因如下:
### 1. 发动机转速下降
- **外载荷增加**:当车辆遇到上坡、重载或急加速等情况时,外部对车辆的阻力增大,需要更大的驱动力。
- **扭矩不足**:如果发动机输出的扭矩不足以克服增加的阻力,发动机转速会下降。
- **工作循环受阻**: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依赖于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的循环。转速过低会导致各冲程无法顺畅进行。
### 2. 供油和点火异常
- **转速过低的影响**:发动机转速过低时,进气量不稳定,燃油与空气的混合比例失调,燃烧效率下降。
- **点火困难**: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都会导致点火困难,火花塞可能无法正常点燃混合气。
- **供油中断**:低转速下,燃油泵供油压力不足,可能导致供油中断或不稳定。
### 3. 机械阻力增大
- **内部摩擦**:发动机内部的运动部件(如活塞、曲轴、连杆)在低转速时,润滑效果变差,摩擦阻力增大。
- **外部阻力**:传动系统(如变速箱、离合器)的阻力也会传递到发动机,进一步增加负担。
### 4. 惯性不足
- **飞轮作用减弱**:飞轮具有储存和释放动能的作用。转速低时,飞轮的惯性不足以维持发动机平稳运转。
- **循环中断**:一旦发动机转速降至临界值以下,惯性无法带动活塞完成下一个工作循环,导致熄火。
### 5. 电子控制系统响应
- **保护机制**:现代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监测发动机状态。当检测到转速过低或扭矩不足时,可能会主动切断燃油供应或点火,以防止发动机损坏。
### 6. 离合器操作不当(针对手动挡车辆)
- **动力传递中断**:起步或换挡时,如果离合器松得太快,发动机转速与车轮转速不匹配,发动机负荷突然增大,可能导致熄火。
---
**总结**:发动机扭矩无法克服外载荷时,会导致转速下降,进而引发供油、点火、机械阻力等一系列问题,最终使发动机无法维持正常工作循环而熄火。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合理控制油门和离合器,避免突然增加过大的负荷。
半坡启动是手动挡汽车在上坡路段起步的技巧,半联动是其关键原理。
### 半联动原理
#### 离合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 **离合器组成**:
- **飞轮**:连接发动机曲轴,传递发动机动力。
- **离合器片**:位于飞轮和压盘之间,具有摩擦作用。
- **压盘**:在离合器盖的作用下压紧离合器片。
- **离合器踏板**:控制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
- **工作原理**:
- **完全分离**:踩下离合器踏板,压盘与离合器片分离,动力传输中断。
- **完全结合**:松开离合器踏板,压盘压紧离合器片,动力完全传递。
- **半联动状态**:部分松开离合器踏板,压盘与离合器片部分接触,动力部分传递。
#### 半联动在半坡启动中的作用
- **克服重力**:上坡时,车辆需克服自身重力,需要更大的驱动力。
- **防止后溜**:半联动使发动机动力逐步传递到车轮,提供足够牵引力,防止车辆后溜。
- **平稳起步**:通过控制离合器踏板,调节动力输出,使车辆平稳地从静止过渡到行驶。
### 半坡启动操作步骤
1. **准备起步**:
- 拉紧手刹,挂入一档。
- 左脚缓慢抬起离合器踏板,寻找半联动点。
2. **找到半联动点**:
- **判断方法**:
- **车辆反应**:车身轻微抖动,车头微抬。
- **发动机声音**:声音由轻快变低沉。
- **方向盘振动**:方向盘有轻微震动。
3. **配合油门**:
- 右脚轻踩油门,增加发动机转速,提供更多动力。
- 保持离合器踏板在半联动位置,稳定动力输出。
4. **松开手刹**:
- 缓慢松开手刹,同时继续控制离合器和油门。
- 若车辆有前进趋势,保持油门并缓慢完全松开离合器踏板。
5. **平稳起步**:
- 车辆平稳上坡后,完全松开离合器踏板,正常行驶。
### 注意事项
- **控制离合器**:半联动时,离合器踏板要稳定,避免过快抬起导致熄火或动力不足。
- **配合油门**:适时加油,提供足够动力,防止发动机因负荷过大而熄火。
- **练习掌握**:多练习,熟悉车辆的半联动点,提高操作熟练度。
---
通过理解半联动原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以有效地在半坡路段实现平稳启动,避免熄火和后溜,提升驾驶技能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