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架构解析】国产化双复旦微FPGA+飞腾D2000核心板架构
本文就一款基于飞腾D2000核心板与两片高性能FPGA的国产化开发主板进行技术解析,包括系统架构、主要硬件模块、关键接口及软件环境,重点阐述各子系统间的数据路径与协同工作方式,旨在为行业内同类产品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随着国产化要求的加速以及国产处理器芯片的性能不断提升,主板均基本可实现全国产化方案。本方案设计之初主要面向高速网络通信场景,提供高带宽、低延迟的数据收发能力。采用飞腾D2000 8核处理器核心板与两片复旦微JFM7VX690T36 FPGA,通过多条高速互联与外部接口的有机结合,实现实时采集、处理、转发等功能。
1 系统总体架构
系统由三大核心模块构成:
核心板(COMe‑Type6):搭载飞腾D2000 8核2.2GHz处理器,预装16GB带ECC DDR4内存及4路SATA 3.0存储接口;
FPGA1 & FPGA2:分别配置复旦微JFM7VX690T36(兼容Xilinx XC7VX690T)器件,最大工作频率可达640 MHz,各自带512MB DDR3本地存储;
外部接口板:包括USB3.0/2.0、RS232、千兆以太网、QSFP+、PCIe及JTAG等,用于管理、调试及高速数据收发。
2 核心板模块
2.1 飞腾D2000处理器
8核ARM架构,主频2.2 GHz,支持Linux及国产操作系统;
集成ECC内存控制器,可驱动单条16GB DDR4内存;
提供4路SATA 3.0主控接口,支持RAID或独立工作。
2.2 存储与系统启动
UEFI BootLoader启动,支持从SATA盘或网络引导;
预装麒麟V10桌面系统,提供丰富的软件生态与开发工具。
3 FPGA子系统
3.1 器件选型
复旦微JFM7VX690T36,兼容Xilinx XC7VX690T FCBGA‑1761,
最大工作频率可达640 MHz,具备丰富的DSP及高速串行收发器。
3.2 本地存储
每片FPGA板载512 MB DDR3,用于帧缓存、FIFO等本地高速数据缓冲。
3.3 FPGA间链路
FPGA1 与 FPGA2之间通过8通道SRIO高速串行总线互联,实现低延迟、高速数据交换。
4 外部接口
接口 | 数量 | 用途 |
---|---|---|
USB3.0/2.0 | 2 | CPU外设通信及调试 |
RS232 | 3 | 一路用于CPU管理,分别一路与每片FPGA进行数据通信 |
千兆以太网 | 1 | CPU管理与数据网络通信 |
PCIe Gen3 ×4 | 2 | CPU与每片FPGA高速互联 |
QSFP+ | 8 | FPGA各4路引出,单通道最高40 Gbps,可组建400 Gbps链路 |
JTAG | 1(链式) | FPGA在线调试与配置 |
5 电源与散热
供电:单路DC 12 V输入,通过板载LDO及DC-DC模块为各模块供电;
散热:核心板与FPGA散热片/风扇组合,满足全负载长期运行需求。
6 软件支持
操作系统:麒麟V10桌面版,兼容主流中间件与驱动;
FPGA工具链:支持Vivado及国产Vivado兼容方案,实现IP核快速集成;
开发环境:GCC、LLVM、OpenMPI等高性能计算与通信库。
7 应用场景
高速数据采集:雷达回波、光电传感阵列数据预处理;
网络加速:基于FPGA的协议解析与报文转发;
AI推理:CPU+FPGA协同完成预处理与加速推理。
如需了解更多技术细节,可通过平台账户私信或看本账户简介联系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该主板通过国产化核心板与国产FPGA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从通用计算到可编程加速的统一本地化解决方案,适合高可靠、高带宽应用场景,可为国产化产业链提供参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