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五六章习题测试
目录
1. (单选题, 3 分)某个网络所分配到的地址块为172.16.0.0/29,能接收目的地址为172.16.0.7的IP分组的最大主机数是( )。
2. (单选题, 3 分)若将某个“/19”的CIDR地址块划分为7个子块,则可能的最小子块中的可分配IP地址数量是( )。
3. (单选题, 3 分)下图中各主机和路由器各接口的MAC地址和所配置的IP地址都已标注在它们的旁边,假设主机H1要给H2发送一个IP数据报,该IP数据报会被封装成以太网帧进行发送,则当H2收到该帧时,其首部中的源MAC地址以及所封装的IP数据报首部中的源IP地址分别是( )。
4. (单选题, 3 分)某公司网络如下图所示。IP地址空间192.168.16.0/25被均分给销售部和技术部两个子网,并已分别为部分主机和路由器接口分配了IP地址,则销售部子网的广播地址和技术部子网的网络地址分别是( )。
5. (单选题, 3 分)设有4条路由172.18.129.0/24、172.18.130.0/24、172.18.132.0/24和172.18.133.0/24,进行路由聚合的结果是( )。
6. (单选题, 3 分)某路由表中有转发接口相同的2条路由表项,其目的网络地址分别为202.118.133.0/24和202.118.130.0/24,将这2条路由聚合后的目的网络地址为( )。
7. (单选题, 3 分)在IPv4地址的分类编址阶段,每个B类网包含的IP地址数量为( )。
8. (单选题, 3 分)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各设备接口的IP地址和MAC地址已标注在其旁边。主机A给B发送一个IP分组P,则路由器R转发出的分组P的源IP地址,以及封装分组P的以太网帧的源MAC地址分别是( )。
9. (单选题, 3 分)CIDR地址块10.0.0.0/10中的最后一个地址是( )。
10. (单选题, 3 分)某以太网拓扑及交换机当前转发表如下图所示,编辑主机00-e1-d5-00-23-a1向主机00-e1-d5-00-23-c1发送1个请求数据帧,之后主机00-e1-d5-00-23-c1收到该帧后向主机00-e1-d5-00-23-a1发送1个响应数据帧,交换机对这两个帧的转发出口分别是( )。
11. (单选题, 3 分)在IPv4地址的分类编址阶段,每个C类网可分配给主机或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数量为( )。
12. (单选题, 3 分)若将网络16.0.0.0/8划分为4096个规模相同的子网,则每个子网可分配的最大IP地址个数是( )。
13. (单选题, 3 分)已知某个网络地址为172.16.0.0,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24.0对其进行子网划分,则所划分出的最后一个子网的广播地址是( )。
14. (单选题, 3 分)给主机甲和主机乙配置的IP地址分别是211.67.230.11和211.67.208.11,若让甲和乙工作在同一个网络中,应该给它们配置的地址掩码是( )。
16. (单选题, 3 分)某网络的IP地址空间为192.168.9.0/24,采用定长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则可划分出的子网数量、每个子网内可分配地址数量分别是( )。
编辑
18. (单选题, 3 分)100Mbps以太网争用期为( )微秒。
20. (单选题, 3 分)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数据率为1Gb/s,传输介质为一根完整的电缆,设信号在介质上的传播速率为200m/μs,长度减少800比特,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 )
21. (单选题, 3 分)下列地址中,属于地址块86.32.0.0/12的地址是( )。
22. (单选题, 3 分)IP地址属于以下哪个层的范畴( )。
24. (单选题, 3 分)某主机的IP地址是166.66.66.66,子网掩码为255.255.192.0,若该主机向其所在子网发送广播分组,则目的地址可以是( )。
二、判断题
25. (判断题, 1 分)网络适配器的MAC地址具有扁平结构,不论适配器移动到哪里都不会变化。
26. (判断题, 1 分)CDMA中,所有通信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
三、阅读理解
27. (阅读理解, 9 分)使用1台交换机和两台集线器连接网络拓扑如下,请回答相关问题。编辑
28. (阅读理解, 4 分)
编辑
网络拓扑图如上,假设交换机刚启动MAC地址表为空,请回答相关问题:
(2).(单选题, 2 分)若主机PC1向主机PC3发送1个请求帧,主机PC3向主机PC1立即发送一个响应帧,从物理层上能够收到该响应帧的主机有( )
29. (阅读理解, 13 分)假设某直连以太网中,主机A与B之间的传输介质长100m,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信号在介质中的传播延迟为12.8μS/km。请问:
1. (单选题, 3 分)某个网络所分配到的地址块为172.16.0.0/29,能接收目的地址为172.16.0.7的IP分组的最大主机数是( )。
A. 7
B. 6
C. 4
D.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29,则主机号为3位,2^3=8, 给主机可分配的地址为8-2=6,也就是最多支持6台主机, 题中172.16.0.7是个该网络的广播地址,该网络内的所有主机都能收到这个广播分组。
2. (单选题, 3 分)若将某个“/19”的CIDR地址块划分为7个子块,则可能的最小子块中的可分配IP地址数量是( )。
A. 256
B. 1022
C. 512
D. 12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19表明网络前缀为19比特,则主机号为13比特,因此该地址块包含的地址数量为2^13 = 8192。
题目要求将该地址块划分成7个子块,不多不少,如果让其中6个子块尽量大,则剩余1个子块就是最小的。
前六个子块中的地址数量:4096(/20)、2048(/21)、1024(/22)、512(/23)、256(/24)、128(/25)
还剩余128(/25)个地址分配给第7个子块。
去掉主机号为“全0”的网络地址,去掉主机号为“全1”的广播地址,第7个子块中可分配的地址数量为126。
3. (单选题, 3 分)下图中各主机和路由器各接口的MAC地址和所配置的IP地址都已标注在它们的旁边,假设主机H1要给H2发送一个IP数据报,该IP数据报会被封装成以太网帧进行发送,则当H2收到该帧时,其首部中的源MAC地址以及所封装的IP数据报首部中的源IP地址分别是( )。
A. 00-a1-b2-c3-d4-61 192.168.1.254
B. 00-1a-2b-3c-4d-51 192.168.0.1
C. 00-a1-b2-c3-d4-61 192.168.0.1
D. 00-1a-2b-3c-4d-51 192.168.1.25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数据包传递过程中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始终不变,而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逐段链路改变。
4. (单选题, 3 分)某公司网络如下图所示。IP地址空间192.168.16.0/25被均分给销售部和技术部两个子网,并已分别为部分主机和路由器接口分配了IP地址,则销售部子网的广播地址和技术部子网的网络地址分别是( )。
A. 192.168.16.63, 192.168.16.64
B. 192.168.16.20, 192.168.16.64
C. 192.168.16.20, 192.168.16.65
D. 192.168.16.62, 192.168.16.12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将地址块192.168.16.0/25均分为两个地址块,如下所示:
地址块1 192.168.16.0/26 分配给销售部
192.168.16.0 最小地址,作为网络地址
192.168.16.1 最小可分配给主机或路由器接口的地址
...
192.168.16.62 最大可分配给主机或路由器接口的地址
192.168.16. 63 最大地址,作为广播地址
地址块2 192.168.16.64/26 分配给技术部
192.168.16.64 最小地址,作为网络地址
192.168.16.65 最小可分配给主机或路由器接口的地址
...
192.168.16.126 最大可分配给主机或路由器接口的地址
192.168.16. 127 最大地址,作为广播地址
5. (单选题, 3 分)设有4条路由172.18.129.0/24、172.18.130.0/24、172.18.132.0/24和172.18.133.0/24,进行路由聚合的结果是( )。
A. 172.18.128.0/21
B. 172.18.128.0/22
C. 172.18.130.0/22
D. 172.18.132.0/2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将题目所给4条路由(地址块)聚合成1条路由(地址块),方法是“找共同前缀”。
可以发现,它们从左起,共有21个比特的固定前缀,将21比特固定前缀保持不变,剩余11比特全部清0,写成点分十进制形式为172.18.128.0,在其后面写上“/21”,即CIDR形式172.18.128.0/21。
6. (单选题, 3 分)某路由表中有转发接口相同的2条路由表项,其目的网络地址分别为202.118.133.0/24和202.118.130.0/24,将这2条路由聚合后的目的网络地址为( )。
A. 202.118.132.0/20
B. 202.118.128.0/21
C. 202.118.130.0/22
D. 202.118.128.0/22
正确答案
B
7. (单选题, 3 分)在IPv4地址的分类编址阶段,每个B类网包含的IP地址数量为(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8. (单选题, 3 分)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各设备接口的IP地址和MAC地址已标注在其旁边。主机A给B发送一个IP分组P,则路由器R转发出的分组P的源IP地址,以及封装分组P的以太网帧的源MAC地址分别是( )。
A. IP2,MAC3
B. IP2,MAC2
C. IP1,MAC3
D. IP1,MAC1
正确答案
C
9. (单选题, 3 分)CIDR地址块10.0.0.0/10中的最后一个地址是( )。
A. 10.63.255.255
B. 10.0.255.255
C. 10.0.0.255
D. 10.255.255.25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将10.0.0.0的左起前10个比特保持不变,然后:
将剩余22个比特全部清0,就可以得到地址块中的第一个地址,结果为10.0.0.0
将剩余22个比特全部置1,就可以得到地址块中的最后一个地址,结果为10.63.255.255。
10. (单选题, 3 分)某以太网拓扑及交换机当前转发表如下图所示,

主机00-e1-d5-00-23-a1向主机00-e1-d5-00-23-c1发送1个请求数据帧,之后主机00-e1-d5-00-23-c1收到该帧后向主机00-e1-d5-00-23-a1发送1个响应数据帧,交换机对这两个帧的转发出口分别是( )。
A. {3}和{1}
B. {2,3}和{1}
C. {1,2,3}和{1}
D. {2,3}和{1,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以下解析简单起见已将三个MAC地址简化为a1\b1\c1。请求时,学习了源地址,新增一条记录:地址a1--端口1,然后根据目的地址查表找匹配,但是表里没有c1的地址,所以这是未知帧,交换机将其广播出去了(向除1号端口以外的其他端口2、3号端口广播);响应时,同样学习了源地址,新增一条记录:地址c1--端口3,然后根据目的地址a1,在表里找到了a1的匹配记录,所以交换机从1号端口转出此帧。
11. (单选题, 3 分)在IPv4地址的分类编址阶段,每个C类网可分配给主机或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数量为(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12. (单选题, 3 分)若将网络16.0.0.0/8划分为4096个规模相同的子网,则每个子网可分配的最大IP地址个数是( )。
A. 2046
B. 4094
C. 4096
D. 2048
正确答案
B
13. (单选题, 3 分)已知某个网络地址为172.16.0.0,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24.0对其进行子网划分,则所划分出的最后一个子网的广播地址是( )。
A. 172.255.255.255
B. 172.16.255.255
C. 172.0.255.255
D. 172.16.0.25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由于从172.16.0.0这个B类网络分子网,因此,所分最后一个子网中的最后一个地址(即该子网的广播地址)也就是这个B类网中的最后一个地址,即172.16.255.255。
本题给定的地址掩码实际上在解题过程中用不到。
14. (单选题, 3 分)给主机甲和主机乙配置的IP地址分别是211.67.230.11和211.67.208.11,若让甲和乙工作在同一个网络中,应该给它们配置的地址掩码是( )。
A. 255.255.240.0
B. 255.255.192.0
C. 255.255.224.0
D. 255.255.255.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找211.67.230.11与211.67.208.11的共同前缀,共18个比特。
因此,相应32比特的地址掩码的左起连续18个比特的取值为1,剩余14个比特的取值为0,写成点分十进制形式为255.255.192.0。
15. (单选题, 3 分)
路由器R通过以太网交换机S1和S2连接两个网络,R的接口、主机H1和H2的IP地址与MAC地址如上图所示。若H1向H2发送一个IP分组P,则H1发出的封装P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和H2收到的封装P的以太网帧的源MAC地址分别是( )
A. 00-a1-b2-c3-d4-62、00-1a-2b-3c-4d-61
B. 00-a1-b2-c3-d4-62、00-1a-2b-3c-4d-52
C. 00-1a-2b-3c-4d-51、00-a1-b2-c3-d4-61
D. 00-1a-2b-3c-4d-51、00-1a-2b-3c-4d-52
正确答案
C
16. (单选题, 3 分)某网络的IP地址空间为192.168.9.0/24,采用定长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则可划分出的子网数量、每个子网内可分配地址数量分别是( )。
A. 30, 8
B. 8, 32
C. 32, 6
D. 8, 30
正确答案
D
17. (单选题, 3 分)以太网中长度小于( )字节的帧为残帧(或称碎片)。
A. 46
B. 1500
C. 1518
D. 6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以太网最短帧长为64字节,计算过程如下:
发送时延≥争用期
(传统以太网,带宽取10Mb/s)
即得:帧长≥10Mb/s ×51.2μs=512bit,即64字节。
18. (单选题, 3 分)100Mbps以太网争用期为( )微秒。
A. 0.512
B. 5.12
C. 512
D. 51.2
正确答案
B
19. (单选题, 3 分)已知某个网络地址为10.0.0.0,使用子网掩码255.255.192.0对其进行子网划分,则每个子网包含的地址数量为( )。
A. 214
B. 210-2
C. 210
D. 214-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从所给地址掩码左起第2个数255和第3个数192(二进制为1111 1111 1100 0000)可以看出,从A类网络10.0.0.0的24比特主机号中,借用10个比特作为子网号,则剩余14比特作为主机号,则每个子网所包含的地址数量为2^14,每个子网可分配给主机或路由器接口的地址数量为2^14 -2,减2的原因是:主机号为“全0”的地址作为网络地址,主机号为“全1”的地址作为广播地址,这两个地址不能分配给主机或路由器接口。
20. (单选题, 3 分)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数据率为1Gb/s,传输介质为一根完整的电缆,设信号在介质上的传播速率为200m/μs,长度减少800比特,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 )
A. 减少80m
B. 减少160m
C. 增加160m
D. 增加80m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设最远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为d,单位为m;以太网的最小帧长为Lmin,单位为bit; Lmin = 数据传输速率 × 争用期(即往返时延),将题目所给的相关量的单位化为标准单位后代入该式为 Lmin = 10^9 × (d / 2×10^8 ) × 2,化简为d = Lmin / 10,很显然,若最小帧长Lmin减少800比特,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d至少会减少80m。
21. (单选题, 3 分)下列地址中,属于地址块86.32.0.0/12的地址是( )。
A. 86.79.65.126
B. 86.68.206.154
C. 86.33.224.123
D. 86.79.65.21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将86.32.0.0的左起前12个比特保持不变,然后:
将剩余20个比特全部清0,就可以得到地址块中的第一个地址,结果为86.32.0.0。
将剩余20个比特全部置1,就可以得到地址块中的最后一个地址,结果为86.47.255.255。
显然,只有选项A中的86.33.224.123在该地址块中。
22. (单选题, 3 分)IP地址属于以下哪个层的范畴( )。
A. 网际层
B. 应用层
C. 网络接口层
D. 运输层
正确答案
A
23. (单选题, 3 分)
CSMA/CD协议中,碰撞退避次数达到( )次,适配器将放弃传输,报错。
A. 16
B. 10
C. 32
D.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CSMA/CD退避算法部分
24. (单选题, 3 分)某主机的IP地址是166.66.66.66,子网掩码为255.255.192.0,若该主机向其所在子网发送广播分组,则目的地址可以是( )。
A. 166.66.255.255
B. 166.66.66.255
C. 166.66.127.255
D. 166.255.255.25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将所给地址掩码255.255.192.0与所给主机IP地址166.66.66.66进行逐比特逻辑与运算,得到主机所在子网的网络地址,将网络号和子网号保持不变,主机号全部置1,就可以得到主机所在子网的广播地址。
更简单的做法是,根据题目所给地址掩码可知,应将题目所给的IP地址的左起前18个比特保持不变,剩余14个比特全部置1。
二、判断题
25. (判断题, 1 分)网络适配器的MAC地址具有扁平结构,不论适配器移动到哪里都不会变化。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对
26. (判断题, 1 分)CDMA中,所有通信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对
三、阅读理解
27. (阅读理解, 9 分)使用1台交换机和两台集线器连接网络拓扑如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填空题, 3 分)上图网络拓扑中有( )个冲突域。(填写阿拉伯数字)
正确答案
(1) 3
(2).(填空题, 3 分)缺省情况下,上图网络拓扑中有( )个广播域。(填写阿拉伯数字)
正确答案
(1) 1
(3).(多选题, 3 分)下列通信场景一定会造成冲突的有( )
A. PC2和PC3同时发送数据
B. PC0和PC1同时发送数据
C. PC3和PC4同时发送数据
D. PC1和PC2同时发送数据
正确答案
CD
28. (阅读理解, 4 分)
网络拓扑图如上,假设交换机刚启动MAC地址表为空,请回答相关问题:
(1).(多选题, 2 分)若主机PC1向主机PC3发送1个数据帧,从物理层上能够收到该数据帧的主机有( )
A. PC2
B. PC3
C. 没有主机收到
D. PC0
正确答案
ABD
(2).(单选题, 2 分)若主机PC1向主机PC3发送1个请求帧,主机PC3向主机PC1立即发送一个响应帧,从物理层上能够收到该响应帧的主机有( )
A. PC0和PC1
B. PC1和PC2
C. 仅PC2
D. 仅PC1
E. PC1 、PC2和PC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一小题:
PC1给PC3发送1个数据帧,该帧的源地址为MAC_PC1, 目的地址为MAC_PC3.
该数据帧首先进入交换机,交换机提取该帧的“源MAC地址”并将该地址与该帧的入境端口作为一条记录登记到MAC地址表(这时交换机学习到PC1的MAC地址了),然后提取该帧的“目的MAC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查找匹配,由于交换机目前MAC地址表只有PC1的地址,因此找不到MAC_PC3,于是交换机向除过入口以外的其他所有端口泛洪该帧。PC0和集线器均会收到该帧,集线器收到该数据帧后会广播给PC2和PC3。
因此最终PC0\PC2\PC3均有收到该帧。
第二小题:
PC3收到该请求帧后给PC1发回响应帧,该帧的源地址为MAC_PC3, 目的地址为MAC_PC1。
该响应帧进入集线器后被广播发送给PC2和交换机。交换机收到该响应帧后,登记该帧的“源MAC地址”以及入境端口号到MAC地址表(这时交换机学习到PC3的MAC地址了),然后提取该帧的“目的MAC地址”并在MAC地址表中查找匹配。因为之前PC1给PC3发送请求帧时,交换机就学习到了PC1的MAC地址,因此交换机肯定能找到匹配表项,并从该表项指定的端口转出该帧,这样PC1就收到该帧,而PC0收不到。
最终是PC2和PC1收到该帧。
29. (阅读理解, 13 分)假设某直连以太网中,主机A与B之间的传输介质长100m,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信号在介质中的传播延迟为12.8μS/km。请问:
(1).(填空题, 3 分)主机A发送一个数据帧后最早检测到冲突的时间是()μS?
正确答案
(1) 1.28
(2).(填空题, 3 分)主机A发送一个数据帧后最晚检测到冲突的时间是()μS?
正确答案
(1) 2.56
(3).(填空题, 4 分)该网络的最小帧长应该设计为( )字节才可以将数据和碎片区分开来?
正确答案
(1) 32
(4).(单选题, 3 分)主机A发送数据后,主机B在( )μs之内是可能检测到信道空闲并发送数据的?
A. 25.6
B. 1.28
C. 2.56
D. 12.8
正确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