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 乐队指挥更懂管理
许多管理者对管理的理解不如管弦乐队的指挥
(79 Most managers know less about managing people than the conductor of an orchestra does.)
Prof Ackoff 经验之谈: 与管理者不同,乐队指挥不会告诉乐手们如何演奏乐器,而是引导他们如何协作。绝大部分乐手比指挥更清楚如何演奏自己的乐器,因此,只有愚蠢的指挥才会试图去教乐手如何演奏,这只会让双方尴尬。 指挥的职责不是管理和监督乐手的行为,而是引导他们如何协作、成为一个整体。乐谱是乐队演奏的共同依据,每位乐手需要仔细聆听彼此的演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同理,如果管理者希望团队的协作和谐,就必须确立共同目标,并关注成员之间的互动,确保每位员工都可以获取其他成员的信息。 |
我始终坚信,参加乐队是培养协作能力的最佳训练。
从小学到中学,读书都是个人行为,同学之间几乎没有合作,甚至是竞争的关系。直到初二时,我加入了红十字会少年团后,才因为集体操练的原因,让我开始体会到协作与同步的意义。后来,我加入了口琴乐队,开始理解乐队合作的概念。高中时,我加入香港青年管弦乐团,演奏低音提琴。弦乐的音阶非固定,音凖需用手指控制。要让乐队表现出色,要求每位乐手精准控制音量、节拍和音调,齐心协力,并不容易。
演奏过程中,指挥引导我们如何理解和演绎乐曲,但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乐手的个人能力和相互配合。若某位乐手的水平不足,就会影响乐队的演出效果,指挥亦无能为力。因此,需要依赖每位乐手的基本功并投入时间练习来提升质量。经过努力后,如果演出效果令人满意,大家都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那几年参加管弦乐队的经历,不仅让我有机会随团赴苏格兰、布里斯托尔和巴黎演出,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训练对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及其成长的重要性。
毕业后,我进入外资企业工作,领导多为英国人。我发现公司内部的办公室政治斗争非常激烈。有些员工为了博取管理层的注意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其他同事,这最终影响了客户的体验和满意度。
后来,我加入了香港富士通,有机会到东京总部开会,感受到日本的管理文化非常强调员工之间的协作(可能因为是终身制,员工如家人般共事)。成员间乐于合作,就像乐队成功演奏一首交响曲一样。因此,优秀的领导就应该像乐队指挥那样,注重团队协作,才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