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布,迈向智慧化新征程​

近日,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牵头、青岛地铁研发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式发布,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向智慧化、数字化迈出关键一步,将填补城轨行业应用空白,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城轨行业 AI 大模型发布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环保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城轨行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运营成本高、安全压力大、服务质量提升困难等。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用大模型在通用性方面表现出色,但无法很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垂直领域在场景适配性、响应速度、结果可信性等方面的要求。因此,研发满足城轨应用的行业大模型迫在眉睫。​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大模型基于行业发展需求,利用城轨行业数据训练微调而成,具备逻辑推理、智能交互、算法纳管和泛化应用等能力,能够赋能设备运维、乘客服务、运营组织、应急处突等多个业务场景,实现地铁运营的全面智能化,有效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二、城轨行业大模型的创新亮点​

完全解耦:实现算力、平台、大模型的完全独立,互不影响。这种架构设计使得系统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轻松部署未来更优模型,适应不断发展的技术需求。​

全栈自主化:采用国产开源通识大模型为基座,进行自研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大模型。这不仅确保了技术的自主性和可控性,还有助于推动国内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大小模型融合:借鉴 MOE 架构(分诊就医),构建 “大模型 + 智能体” 的混合专家型城市轨道交通大模型。通过这种方式,全面覆盖轨道交通运营场景,充分发挥大模型的强大能力和智能体的针对性优势,提高模型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效果。​

数据思维链:融合行业、地铁企业等多源数据,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质量数据集。丰富和高质量的数据能够有效提升模型的专业能力和准确性,增强输出结果的可信性,为实际运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大模型备案流程详解​

大模型的备案旨在确保其开发和使用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进行,保障用户合法权益,促进技术健康发展。一般来说,大模型备案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准备阶段

  • 模型基本信息:需提供模型名称、版本、开发单位、技术背景等详细信息,以便备案机构对模型有全面的了解。​
  • 功能描述:详细阐述模型的用途、功能和技术特点,包括模型能够实现的具体业务功能、采用的技术方法和创新点等。​
  • 数据来源说明:明确模型训练所使用的数据集情况,包括数据的合法性和使用权限。例如,数据是来自开源渠道、自行采集还是商业购买,对于采集的数据是否获得了合法授权等。​
  • 风险评估报告:对模型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涵盖安全性、隐私性和伦理性等多个方面。例如,分析模型是否存在数据泄露风险、是否可能产生歧视性结果等,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 提交备案申请:开发者需按照规定格式准备好申请材料,并通过指定渠道提交备案申请,确保申请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备案机构。​

2、审核阶段​

  • 材料完整性审核:备案机构首先检查提交的材料是否齐全、真实,各项信息是否填写完整、准确。​
  • 技术评估:对模型的技术能力进行专业评价,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例如,评估模型的性能指标、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等。​
  • 风险审查:深入评估模型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确保模型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用户、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审核时间通常根据模型的复杂程度和备案机构的工作负荷而定,一般需要几周至几个月不等。​

3、备案结果反馈​

  • 审核通过:备案机构会向申请方发放备案证明,这是模型合法使用的重要凭证,开发者在后续使用模型时需妥善保存并按规定使用,以降低法律风险。​
  • 审核未通过:备案机构将提供详细的反馈意见,开发者需根据这些建议对模型和申请材料进行修改和补充,然后再次提交申请。​

四、城轨行业大模型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目前,青岛地铁已完成垂域大模型 1.0 版本研发,并在 6 号线完成初代大模型研发部署、模型评测,以及供电、车辆、机电和智慧车站 4 个智能体的上线试运行,在设备维修、乘客服务、运营组织、应急处置等业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幅缩减作业流程并缩短故障处置时间。据测算,城轨大模型应用体系搭建完成后,地铁运营效率将提升超 40%、乘客主动服务提升超 60%、生产作业流程缩减超 60%、成本降低超 30%。​

未来,随着城轨行业大模型的不断优化和推广应用,其不仅将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发挥巨大作用,还可拓展至产业园区、港口、电力、水务的设备运维,机场的乘客服务,装备制造业的产线运维,运营商的运营服务及铁路的全场景业务等多个领域,赋能千行百业,推动相关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布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以及完善的备案管理机制的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将迎来更加高效、安全、智能的发展新时代。

相关文章:

  • 本地的ip实现https访问-OpenSSL安装+ssl正式的生成(Windows 系统)
  • Java【10_1】用户注册登录(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
  • tomcat搭建内网论坛
  • 【论信息系统项目的资源管理】
  • docker大镜像优化实战
  • 专题三:穷举vs暴搜vs深搜vs回溯vs剪枝(全排列)决策树与递归实现详解
  • 企业如何构建安全高效的数据合规体系?
  • python使用OpenCV 库将视频拆解为帧并保存为图片
  • 问题及解决02-处理后的图像在坐标轴外显示
  • 用自写的jQuery库+Ajax实现了省市联动
  • c++STL-list的模拟实现
  • MyBatis 批量新增与删除功能完整教程
  • python_竞态条件
  • windowsC++操作ADB
  • ansible进阶版01
  • js中的同步方法及异步方法
  • Unity引擎源码-物理系统详解-其一
  • 抗量子计算攻击的数据安全体系构建:从理论突破到工程实践
  • C# 通用OCR识别
  • 基于TI AM6442+FPGA解决方案,支持6网口,4路CAN,8个串口
  • 加拿大总理宣布新内阁名单
  • 经济日报整版聚焦:上海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交出高分答卷
  • 中国巴西民间推动建立经第三方验证的“森林友好型”牛肉供应链
  • 中保协发布《保险机构适老服务规范》,全面规范保险机构面向老年人提供服务的统一标准
  • 事关心脏健康安全,经导管植入式人工心脏瓣膜国家标准发布
  • 济南市委副秘书长吕英伟已任历下区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