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274、H指数

题目

给你一个整数数组 citations ,其中 citations[i] 表示研究者的第 i 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计算并返回该研究者的 h 指数。

根据维基百科上 h 指数的定义:h 代表“高引用次数” ,一名科研人员的 h 指数 是指他(她)至少发表了 h 篇论文,并且 至少 有 h 篇论文被引用次数大于等于 h 。如果 h 有多种可能的值,h 指数 是其中最大的那个。

示例 1:

输入:citations = [3,0,6,1,5]
输出:3
解释:给定数组表示研究者总共有 5 篇论文,每篇论文相应的被引用了 3, 0, 6, 1, 5 次。
由于研究者有 3 篇论文每篇 至少 被引用了 3 次,其余两篇论文每篇被引用 不多于 3 次,所以她的 h 指数是 3。
示例 2:

输入:citations = [1,3,1]
输出:1

解决思路

计数排序,定义一个数组,用于存放各引用次数出现的次数,如果大于数组长度,那么就按数组长度算。然后从后往前遍历计数数组,找出出现次数大于等于引用次数的,返回出现次数。
时间复杂度O(n),空间复杂度O(n)

代码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hIndex(int[] citations) {// 解决思路:计数排序,定义一个数组,用于存放各引用次数出现的次数,如果大于数组长度,那么就按数组长度算。然后从后往前遍历计数数组,找出出现次数大于等于引用次数的,返回出现次数。int n = citations.length;// 1. 定义数组,用于记录各元素出现次数。出现次数是0到数组长度int[] cnt = new int[n + 1];for (int i = 0; i < n; i++) {// 2. 如果出现次数大于等于数组长度,最后一个位置加1,否则对应位置加1.if (citations[i] >= n) {cnt[n]++;} else {cnt[citations[i]]++;}}// 2. 定义total记录出现次数int total = 0;// 3. 遍历数组,统计数组中每个引用次数的出现次数for (int i = n; i >= 0; i--) {total += cnt[i];// 4. 如果出现次数大于等于引用次数就返回。if (total >= i) {return i;}}return 0;}
}

相关文章:

  • PyCharm历史版本下载说明
  • 软件安全之内存泄漏
  • 电商平台一站式网络安全架构设计指南
  • 从PNG到矢量图:星云智控Logo的商用矢量转换全解析-优雅草卓伊凡
  • 掌握函数(二)嵌套使用与链式访问以及函数的声明与定义
  • 基于 Nexus 在 Dockerfile 配置 yum, conda, pip 仓库的方法和参考
  • 1.4 无穷小与无穷大
  • 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解析:从基础架构到应用实践
  • 当用户在浏览器输入一个 URL 并访问服务器时, 这个请求是如何到达对应的 Servlet 的?
  • 1.1 文章简介
  • 学习黑客5 分钟深入浅出理解Windows Firewall
  • kafka消费组
  • android14优化ntp时间同步
  • 雷池WAF的身份认证 - 钉钉配置教程
  • MyBatis 一对多关联映射在Spring Boot中的XML配置
  • day23 机器学习管道 Pipeline
  • 【sqlmap需要掌握的参数】
  • Windows重置网络,刷新缓存
  • Web 架构之故障自愈方案
  • 网络基础1(应用层、传输层)
  • 为惩戒“工贼”,美国编剧工会“痛下杀手”
  • AI观察|从万元到百万元,DeepSeek一体机江湖混战
  • “降息潮”延续,多家民营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 这一次,又被南昌“秀”到了
  • “苏河超级管”调研:桥下公园“留白”很好,指引差点
  •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