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用 AI 编写一个复杂项目的实践方法论
从零开始用 AI 编写一个复杂项目的实践方法论
这篇文章我用ai润色了一下,但是初稿是完全由我个人整理的逻辑思路,不是完全由ai生成的。其中内容也确实是我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出来的经验。
在从零开发一个复杂项目时,直接把目标丢给 AI 让它生成全部代码,通常并不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原因在于:AI 缺乏上下文信息,对你的意图并不清楚。
作为懂技术的程序员,我们可以把 AI 当作“助理”,先设计好文档,再通过文档驱动 AI 参与编码过程。
事实上,即使不使用 AI,明确需求设计文档也是中大型项目开发的必要准备步骤。
第一步:编写辅助文档(Documentation-Driven Development)
建议文档使用 Markdown 格式,便于人类阅读,也便于 AI 分析和修改。
📄 一、设计文档 —— 明确“做什么”
用于定义需求与规则,不涉及技术实现,结构建议如下:
1. 核心概念设计
-
游戏基本定位:玩法类型、风格、目标用户
-
主题与世界观(如有):故事背景、设定框架
2. 游戏规则设计
-
游戏目标:玩家的胜利条件
-
玩家操作方式:鼠标/键盘/手柄等
-
胜负判定条件:例如 HP 为 0、完成任务等
-
游戏节奏:回合制 / 实时制 / 其他,流程结构
3. 游戏视角设计
-
2D / 3D?
-
横版、俯视角、第一人称等
-
摄像机逻辑:是否跟随?是否支持缩放/旋转?
4. 核心机制设计
-
玩法机制:战斗 / 解谜 / 移动 等
-
交互方式:与环境、AI 或 UI 互动方式
-
系统模块:是否有道具、技能、装备系统等
5. 项目开发计划
-
阶段 1:核心玩法(MVP)
⤷ 搭建最小可玩版本,确认主要玩法循环 -
阶段 2:基础功能
⤷ UI 界面、音效、存档、菜单等通用内容 -
阶段 3:内容扩展与打磨
⤷ 添加更多关卡、数值平衡、美术优化等
🧠 二、技术文档 —— 明确“怎么做”
用于让 AI 按照你设定的架构进行代码生成,建议结构如下:
1. 技术总览
-
使用引擎/框架:Unity、Pygame、Unreal 等
-
架构模式:MVC / ECS / 状态机 / 渲染分离等
-
依赖工具:Cinemachine、NavMesh、Tiled、DOTween…
-
系统总览:
-
地图系统
-
玩家控制与状态机
-
敌人 AI 系统
-
战斗系统
-
得分/任务/成就系统
-
存档系统
-
UI 系统
-
-
编码规范:
-
命名风格、组件组织、目录结构
-
注释格式、使用协程/事件/状态机的约定
-
2. 系统模块设计(推荐每个模块包含三段)
-
✅ 职责说明:模块干什么
-
🔧 方法列表:有哪些接口函数
-
🔄 交互关系:与其他模块如何通信
示例:地图系统
-
地图格子类
-
职责:定义地图格子通用行为(是否可通行、占用)
-
方法:
IsWalkable()
、GetPosition()
、Occupy()
等
-
-
地图管理类
-
职责:地图生成、加载、寻路等
-
方法:
GenerateMap()
、FindPath()
、HighlightTiles()
-
示例:UI系统
-
界面结构:主菜单 / 游戏内 UI / 暂停菜单等
-
动态 UI:血条、得分、提示文本、卡牌展示等
示例:玩家控制系统
-
输入模块:监听键盘/鼠标/手柄操作
-
状态切换:如待机 → 移动 → 攻击 → 死亡
💡 Tip:建议所有系统以“职责 / 方法 / 交互”三段式描述,便于维护和 AI 理解。
第二步:启动项目编码
-
建立
/docs
文件夹,存放设计与技术文档,便于版本管理与投喂 AI -
使用 Git 版本控制,配合分支与 PR 管理
🧱 分块开发策略:
-
从 最小可玩版本(MVP) 开始
-
每完成一个模块 → 测试 → 集成
-
每个功能单独分支 → 合并 PR → 保持主分支稳定
🧪 测试驱动开发:
-
让 AI 辅助编写单元测试 / 集成测试
-
每次提交前运行测试,避免破坏旧功能
第三步:细节调整与迭代
项目结构明确后,便于对系统进行局部调整和增强:
-
⚙️ 修改细节时请同步更新设计/技术文档
-
🧠 使用 AI 修改已有代码时,需谨慎审查差异,避免遗漏
✅ 结语
以上流程是我个人实践中总结的一套 文档驱动 AI 编码法,欢迎参考。
如你有其他想法或补充建议,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