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轴干涉系统 | 赋能超表面性能精准检测
原文信息
原文标题:“Phase characterisation of metalenses”
第一作者:Maoxiong Zhao,Mu Ku Chen,ZePeng Zhuang
通讯作者:Lei Shi,Jian-Wen Dong, Jian Zi & Din Ping Tsai
超表面因强大的光学调控性能与微型化优势,在光学领域极具应用价值,但加工误差带来的相位分布偏离问题,严重制约其性能表现。精准测量相位分布作为突破这一困境的关键,促使科研人员在众多测量技术中深入探索,而干涉测量法凭借独特优势脱颖而出。
超透镜相位偏差示意图,理想和实际的对比(来自原文)
干涉测量的核心原理基于光波叠加产生的干涉现象。两束光相遇叠加时,振动的加强与减弱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其分布规律与光束相位紧密相连。通过构建特定数学模型,采集并分析干涉数据,就能精准获取待测参数。在超表面相位测量场景中,干涉测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主流的干涉测量模式包括同轴干涉与离轴干涉,二者各有特点。同轴干涉中,平行的参考光束与物光束提供恒定相位基准,需同时采集多光束强度并进行相移操作来计算超表面相位;离轴干涉模式下,物光与参考光呈特定夹角,参考光提供梯度相位分布,借助傅里叶变换和滤波处理,单次测量即可提取相位信息。这种单次测量的便利性,使离轴干涉在超表面相位测量中更具优势。
超表面干涉相位测量光路图(来自原文)
基于离轴干涉原理,科研团队设计搭建了专用测量装置。激光束经扩束形成平面波前,经分束器(BS1)分为物光与参考光。物光路径利用物镜和消色差双合透镜(L1)对超透镜成像,参考光则通过调节透镜 L2 在 x 方向的位置,以特定角度入射至 CCD,实现离轴干涉。为优化干涉图案重叠效果,还利用透镜 L2 和 L3 对参考光束进行扩展。针对不同偏振态入射光响应的测量需求,光路中加入半波片、圆偏振片和检偏器。该装置相位测量精度达 0.05rad(<3°),展现出良好的性能。
几何相位与传输相位的超透镜(来自原文)
利用该装置,研究团队对几何相位超表面和传输相位超表面开展测试。结果显示,超表面整体性能与理论设计相符,但边缘因相位梯度大存在明显偏差。此外,通过离焦像差最小化方法可测定超透镜焦距,所得相位分布数据还可用于计算 PSF、OTF、MTF 等重要光学参数,为超表面的性能评估与优化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
相位与波像差测量结果(来自原文)
OAS 光学分析软件的超表面设计功能非常便捷,该功能将构建更为高效、精准的超表面设计流程,进一步推动光学领域的发展。OAS 光学分析软件已在超表面设计中展现卓越效能,为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