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机器学习:在虚拟环境中使用 Jupyter Lab

机器学习:在虚拟环境中使用 Jupyter Lab

第一步:激活虚拟环境

打开终端(CMD/PowerShell)并执行:

$cmd

#激活虚拟环境

$conda activate D:\conda_envs\mll_env

激活后,终端提示符前会显示环境名称,例如:

(D:\conda_envs\mll_env) D:\conda_envs>

第二步: 安装 Jupyter Lab

在激活的环境中安装 Jupyter Lab:

conda install -c conda-forge jupyterlab

确认安装的包:

conda list jupyterlab  # 应显示版本号(如 4.0.13)

第三步:注册环境内核到 Jupyter(关键步骤)

1、注册环境内核到 Jupyter

为了让 Jupyter Lab 识别当前环境的 Python 内核,需安装 ipykernel 并注册内核:

#安装 ipykernel
conda install ipykernel -y

#注册内核到正确路径
$python -m ipykernel install --name mll_env --display-name "Python (mll_env)" --prefix=D:\conda_envs\mll_env

  • 参数说明

    • --name mll_env:内核名称(与环境名一致)

    • --display-name:在 Jupyter 中显示的名称

    • --prefix:指定虚拟环境路径,确保内核配置写入环境目录

2、验证内核配置位置

  1. 检查虚拟环境目录下是否生成内核配置:

    D:\conda_envs\mll_env\share\jupyter\kernels\mll_env
    ├── kernel.json
    ├── logo-32x32.png
    └── logo-64x64.png

2.打开 kernel.json 文件,确认 argv 中的 Python 路径指向虚拟环境:

第4步:启动 Jupyter Lab 并验证

1、在激活的虚拟环境中启动 Jupyter Lab

jupyter lab

2、创建新 Notebook:选择内核 Python (mll_env)

3、验证 Python 路径

在 Notebook 中运行以下代码:

import sys
print(sys.executable)

预期输出

D:\conda_envs\mll_env\python.exe

4、查看Jupyter Lab的文件工作目录

import os
print("当前工作目录:", os.getcwd())

相关文章:

  • 2025 RSAC|自主式 GenAI 安全智能体(Agent)开启防御新纪元
  • VR 汽车线束培训:探索高效学习新路径​
  • vscode vim插件操作查缺补漏
  • 百度网盘golang实习面经
  • Linux架构篇、第1章_01架构的介绍HTTP HTTPS 协议全面解析
  • 2025华东杯ABC题赛题已出速拿
  • LabelVision - yolo可视化标注工具
  • 【mysql】执行过程,背诵版
  • Linux-04-用户管理命令
  • JAVA:使用 iTextPDF 处理 PDF 的技术详解
  • 树的序列化 - 学习笔记
  • 【自然语言处理与大模型】如何获取特定领域的微调数据集?
  • iview 如何设置sider宽度
  • 论文阅读:2024 ACM SIGSAC Membership inference attacks against in-context learning
  • 多模态大语言模型arxiv论文略读(五十一)
  • 自主采集高质量三维重建数据集指南:面向3DGS与NeRF的图像与视频拍摄技巧【2025最新版!!】
  • 活动回顾 | 「招商大脑 · 运营引擎」解码大数据招商与智慧园区运营新模式
  • Qt -DFS可视化
  • 91.首次使用Maui的体验与建议 C#例子 Maui例子
  • 系统思考:局部最优与全局失衡
  • 乌方公布矿产协议详情:未提债务义务,包含美再援助条款
  • 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2025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
  • 陕西省副省长窦敬丽已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 黄宾虹诞辰160周年|一次宾翁精品的大集结
  • 牛市早报|今年第二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下达,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 上海“模速空间”:将形成人工智能“北斗七星”和群星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