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分类,不靠“调色盘”:双指针 VS 计数排序的正面PK
颜色分类,不靠“调色盘”:双指针 VS 计数排序的正面PK
在算法圈混得久了,总有一些题目是面试官的心头好,刷题人绕不过的“鬼门关”。“颜色分类”(LeetCode 75)就是其中之一,看似小儿科,其实暗藏杀机。
你以为它就是个数组排序?错!这道题真要靠你用逻辑+策略去取胜,不是直接一个 sort()
一行干完的事。今天我就带你深入剖析两种主流解法:计数排序 和 双指针法(也叫三路快排变体)。
一、题目回顾:颜色分类到底想考啥?
原题描述:
给定一个包含红色、白色和蓝色(分别用 0、1 和 2 表示)的数组
nums
,请你原地对它进行排序,使得相同颜色的元素相邻,并按照红、白、蓝的顺序排列。
举个栗子:
输入:nums = [2,0,2,1,1,0]
输出:[0,0,1,1,2,2]
听起来像个排序问题对吧?但重点来了:
要求原地排序,不能用库函数排序,且只遍历一次数组(或尽可能少次)。
这就限制了常规的快速排序、归并排序,逼得我们得从“计数”或“指针走位”下手。
二、解法一:计数排序,暴力但可靠
这个方法很像“先过一遍数一数颜色,再照着配色方案重刷一遍墙”。
思路:
- 第一次遍历:统计 0、1、2 出现的次数;
- 第二次遍历:按次数把对应颜色写回数组。
优点:
- 思路简单,代码易写,适合“开局不懂策略”的同学。
缺点:
- 遍历了两次数组,不够“优雅”;
- 如果换成 100 种颜色?你统计都得累死。
三、解法二:双指针法,经典且优雅
我们来重点聊聊这个算法圈“万金油”——双指针策略在本题的变体应用。
双指针本质上是一种左右协同、互不干扰的处理方式,用来在遍历中同时维护多个区段。
本题中,我们可以维护三段区域:
[0...p0] 全是0(红色)
[p0+1...i-1] 全是1(白色)
[i...p2] 未处理区域
[p2+1...n-1] 全是2(蓝色)
步骤:
- 初始化指针
p0=0
,i=0
,p2=n-1
; - 遍历数组时,根据当前值执行不同策略:
- 如果是 0,交换到
p0
位置,p0
与i
同时右移; - 如果是 2,交换到
p2
位置,p2
左移,i
不动(因为换过来的可能是 0,要再判断); - 如果是 1,
i
右移;
- 如果是 0,交换到
- 遍历终止条件是
i > p2
。
优点:
- 真·原地排序;
- 只遍历一次数组,效率高;
- 不依赖辅助数组或额外空间。
四、代码实现:每行都讲给你听
这里我把双指针法代码贴出来,并逐行解释:
def sortColors(nums):# p0指向应该放0的位置,p2指向应该放2的位置p0, i, p2 = 0, 0, len(nums) - 1while i <= p2:if nums[i] == 0:# 遇到0,和p0位置交换,0就安顿好了nums[i], nums[p0] = nums[p0], nums[i]p0 += 1i += 1elif nums[i] == 2:# 遇到2,和p2位置交换,但i不动(因为换来的不确定)nums[i], nums[p2] = nums[p2], nums[i]p2 -= 1else:# 遇到1就跳过,已经在中间的家了i += 1
举例演示:
比如 nums = [2,0,2,1,1,0]
,
我们会经历以下几个状态:
- 初始:[2,0,2,1,1,0]
- 第一步:遇到2,换到末尾 → [0,0,2,1,1,2]
- 第二步:遇到0,换到p0 → [0,0,2,1,1,2]
- …
- 最终:[0,0,1,1,2,2]
是不是很像“三向切分的快速排序”?没错,这就是Dijkstra三路划分算法的具体应用。
五、什么时候选哪种方法?
场景 | 推荐算法 | 理由 |
---|---|---|
颜色种类极少(0/1/2) | 双指针法 | 高效,遍历一遍,原地处理 |
颜色种类多(如100种) | 计数排序 | 可扩展性强,不容易混乱 |
不要求原地 | 普通排序 | sort() 一行写完,图个快 |
六、最后总结一下,老朋友
“颜色分类”这题其实是一道考察“数组变换思维”的经典题,你可以把它当作:
- 熟悉双指针的训练场;
- 分区思想(类似荷兰国旗问题)的实战;
- 计数排序在小范围内的应用模型。
别小看这类题,它不是考你写出代码,而是考你理解数据结构如何流转,用最小的资源达到最优解。真正面试遇到类似题,你能当场写出三种方法,优缺点一说,HR多半当场就“哇哦”了。